影子银行:风险与未来

2014-04-29 06:45张杰
时代金融 2014年33期
关键词:次贷杠杆影子

一、定义

“影子银行”最初是源自美国,被定义为具备近似于银行效用,却没有国家信用担保支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由于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促使它们越发的向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偏移。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有足够的影响力来迫使国家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的失误负责。因此,政府对于银行采取的是监管与支持平行的手段,这样才有了金融监管部门。然而为了绕开监管,解放自己的盈利能力,银行将某些业务移交到了监管部门无法顾及的行业,从而诞生了现在的“影子银行”。

作为一个中间体系,影子银行也被划分为三大板块:信用中介、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这三个功能互相连接,形成了一条业务链,打通了储蓄与借贷之间的联系,扮演着一个金融中介的角色。相比美国,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还不成熟,影子银行仍然只是停留在雏形阶段——为了规避利率的管制。在中国体系中,商业银行以庞大的资源优势,主导着影子银行,并将现持有的资源转移出受限的传统存贷系统,从而达到规避监管的效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共享了信用资源。

二、风险

自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金融界对于“影子银行”的评价褒贬不一,并且普遍都持有消极态度。一般来说,所谓“影子”,它的风险源自于两个层面:系统性和监管套利两种风险。就系统性风险而言,由于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又结合影子银行过高的杠杆率,潜在的违约风险会连带的波及到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造成信贷风险的转移,而这种负面的影响会在高杠杆的催化下,放大内在的破坏力,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监管套利风险则偏重于规避监管规则,以相对传统存贷更低的融资成本来获取资金,扩张规模。监管的空置,低额的准备金等一系列因素提升了杠杆率,膨胀了社会信贷的体积。

随着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楼市和经济增长都趋于下降,作为资产抵押的影子银行业务确实存在的极大的违约风险。楼价的下调,将导致抵押品的价值流失,投资者和企业都可能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金融中介将要面對的风险也随着凸显。很多人联想到美国的次贷危机,担忧中国的影子银行也会让中国经济重蹈美国的覆辙。然而,就拿中国的信托和美国的次级借贷进行对比,他们之间有很多区别。同样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美国的次级债投资群体大多是金融机构,而在中国,大部分投资者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当投资资产价值下滑时,中国与美国的投资者都可能在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赎回操作,可是当进入去杠杆化阶段时,歧义就显现了。当金融机构遭遇财务损失时,资产的变卖可能是唯一可以用来弥补负债所带来的压力。可是在中国,理财的投资大部分源自于储蓄资金,不存在杠杆投资,所以抛售的几率会很小。

再者,次级贷款本身的风险就高于中国的信托。原则上,当房价停止上涨的时候,次级债就可能演变为不良贷款,也就是说次贷的崩溃的导火索是时间。反之,信托的风险取决于资产价格的波动,而这些主要牵制于市场和政策。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他们的整个金融体系瘫痪,透析出其资产负债表风险的影响。在中国式的金融机构和体系下,信托的崩盘可能会造成家庭损失,但应该不会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直接冲击。

三、是非

我们判断影子银行的是非对错,需要将现代的金融理论和客观的规律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在价格面前,资产的高度敏感和负债的欠敏感会促使净值被市场的波动而影响。当资产价值平稳上涨时,净值会呈现增长趋势(资产效益高于负债利息)。反之,当价格下调时,资产损失加剧,净值逐降,从而可能导致财务杠杆的飙升。综上,资产价格上升,净值、负债和消费都会呈现增长趋势,储蓄会相应下降,储蓄率也会系统性下调。反之,财务杠杆激增,金融风险剧增。影子银行成为了信用总量放大和收缩的诱因。

影子银行规模之所以扩张得如此之快,归功于它对于金融体系改革和进步所作出的积极贡献。首先,影子银行颠覆了传统金融单位的收益和利润观念。极少的准备金规定大幅度的降低了融资所需要的成本,增强了收益率。其次,由于影子银行灵活和复杂的联系网络,一方面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优化金融系统的服务效率。此外,复杂的业务链可以促使金融单位间的合作,拓宽金融领域与其他行业的业务交集。作为投资者,影子银行提供了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例如理财产品,基金。与此同时,高风险的影子银行体系可以更好的培养和锻炼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从融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填补了传统商业银行之外的融资业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的窘境。对于欠发展的小规模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短期很难提供可信赖的抵押资产或者信用担保,因此传统的银行体系无法对类似单位提供借贷支持。影子银行作为灵活的金融中介体系,它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同时,通过对借贷者的尽职调查,影子银行可以收集到更详细的市场资料进行分析。

四、未来方向

综合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并非流传中的“二次次贷”与“庞氏骗局”。当存贷等传统业务统治中国商业银行时,其他的金融单位在资源劣势的环境下发展创新业务,运营和体系改革的呼声连绵不绝。随着银行表外资产管理业务的逐步成熟,直接融资也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轨。假如过分的强调表外风险,夸张影子银行发展的负面影响,现代的金融体系很有可能会停滞在曾经的运营模式。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博弈长久以来都难以权衡,可是如果在一边挤兑传统运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同时,一边又干涉新势力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成长路将变得迂回曲折,进退两难。

对于影子银行体系,中国宏观金融监管机构应该适应创新机制的发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首先,应该致力于增强对于影子银行信息的捕捉能力,增强其信息的透明度。当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跟踪影子银行信息的时候,才能在影子杠杆率飙升之前,监管部门对其及时进行调整,缩小风险的波及面。其次,货币政策需要从数量政策转变成价格政策。影子银行是为了规避传统的负债和资产等数量政策而产生的。再者,对于“监管”的误区往往领着部门徘徊于巨大成本和命令禁止两种极端,政府应该适当的让市场自身去监管市场。对于创新频出的新型金融体系,监管部门很难通过一己之力去监管多元化的理财业务。

作者简介:张杰(1988-),男,汉族,湖北孝感人,任职于金誉投资担保公司,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次贷杠杆影子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谁不在谁不在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