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林
【摘 要】文章分析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新路子。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基层社会结构的内在契合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活动方式和工作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镇村企和社区党建优势互补、互相交融、整体联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建资源整合难
首先,思维观念滞后,整合意识不强。一是不懂“整合”。相当一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对什么是组织资源、如何定位自身功能、怎样发挥组织资源的优势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等问题深感迷惘,致使不少基层党组织在资源整合中需求不强烈、工作不主动、整合不到位。二是不想“整合”。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对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资源整合是上级党组织考虑和有能力办到的事情,基层无能为力,不如安于现状。三是不能“整合”。个别村没有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管理服务关系,班子战斗力不强,缺乏号召力,党务干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僵化,很难有能力去“整合”。
其次,工作封闭运行,整合力度不够。一是整合效能偏低。相对独立的所有制结构,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呈分散状态,客观上增加了资源整合的难度。二是整合功能欠缺。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有效地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较弱。三是整合渠道不畅。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有些村不能理顺好农村党组织与其它组织的关系,难以调动其它组织的积极性,甚至在整合共青团、民兵营、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方面也缺乏有效手段,“大党建”格局尚未形成。
再次,运行机制单一,整合效果不良。一是党组织工作与现实有所脱节,存在着教育内容方式单一化与党员需求时效化难统一、管理模式单一化与党员需求多样化相矛盾、组织设置行政化与经济发展市场化不适应等问题。如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资源整合中如何发现“口袋党员”的问题等。二是党员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方面,习惯于按“党组织——党员”的单向模式来开展工作,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互动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党员的主体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服务不够,缺少对党员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帮扶,影响党员对党组织的信心。
2、基层党员管理服务难
影响基层党员管理服务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据我们林场的有关统计数据。全场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占农村党员总数16%,36—59岁的占农村党员总数32%,60岁以上的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5%,中专高中的占总数的15%,初中及以下的占总数的70%,数量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下问题比较突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受到制约。二是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问题突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一些无职农民党员,工作“无岗位”,职务“无舞台”,发挥作用“无载体”,“老党员忙家务、年轻党员自顾自”,放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宗旨意识逐步淡化。在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常有斤斤计较的现象发生。甚至个别党员组织和纪律观念淡薄,不带头履行义务,对党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这也影响了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成效。
3、村级党建可持续发展难
首先,村级经济发展质量依然不高。2012年,场党委提出村级财力“三年倍增”计划,一年多来,全场财力平均增长30%,村级发展能力提升较快,但是不少村仍然存在经营方式简单,发展模式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的现象,缺乏长远有效的规划和思路,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速缓慢。
其次,村级事业发展空间还不宽。特别是有些地理位置偏僻、基础条件较差、债务负担沉重的村,陷入“投入加大,产出减少”和“投入增加债务,不投入没有出路”的怪圈,村级发展的空间日益狭窄。
二、加快基层村级经济发展,为党建奠定坚实基础
1、强化基层党建物质保障
首先要强化基层党建物质保障。一是在现有场级党建工作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建立按财政支出增幅同比例增加投入的机制。按党员数量划拨村(社区)、企业党建活动经费,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上缴党费全额返还,列入活动经费。加大企业党建指导员工作补贴发放力度。每年培育村企示范党组织,给予经济支持和工作奖励。二是高标准建设村(社区)、企业党建活动阵地,开展示范型党员活动室、党员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创建活动,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对通过市级验收的分别给予配套补贴。三要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深化拓展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对全场所有村(社区)远程教育设备全面更新换代,实现党委建制企业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把党建工作网络管理平台延伸至村(社区)和党委建制的企业。
2、突出管理科学性,促进经济大发展
形成村村之间的结对竞争机制。按照“学先进、找差距、争一流”的要求,开展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进行分档分类方式的工作竞赛。根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村级可用财力的实际,着重考核村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围绕“固强扶弱、和谐发展”目标,可分别选定经济强村与经济弱村采取“一对一”结对共建。
形成村企之间的结对互助机制,组织开展镇村企结对服务行动。选择一批综合实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能力的骨干企业,党委领导和机关各部门与骨干企业形成结对服务关系,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上门宣传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有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法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和项目进展的具体矛盾和问题。骨干企业与村之间按照“一对一”联系的形式结成帮扶对子,坚持村企联动、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资金、信息、人才、劳务用工等方面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双赢的发展新路子。
3、增强基层党建可持续发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要强化基层党建人才储备。一是全面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 可集中举办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和加强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骨干企业负责人普遍接受一次培训。对村企党务工作者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任职资格培训。二是稳妥实施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确保一村一社区一名全日制本科大学毕业生;选派各级各类年轻干部开展“双培双挂”,即理论素养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到先进单位挂职、到艰苦岗位挂职锻炼。充实选派一批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同志到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党建指导员。三是探索党建工作与发展任务更加融合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新“三会一课”质量。农村党组织实施以“村级经济发展研讨会、村情民意分析会、创业致富信息交流会和科技素质实用技术培训课”为主要内容的新“三会一课”制度。企业党组织实施以“合理化建议座谈会、职工思想状况分析会、企业经营情况通报会、创新技术现代管理辅导课”为主要内容的新“三会一课”制度。要选树培育典型,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及时總结和宣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不断把新“三会一课”引向深入。真正发挥新“三会一课”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强化党的工作服务职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