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2014-04-29 16:35:27郑开武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素质中学生

郑开武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就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123-02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许多学生在行为中常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世界健康大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目前,许多学校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对此存有偏见。不少人认为农村初中,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虚的东西,它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可以通过考试来衡量教学效果。或者说目前还没有这样衡量。在当今功利心比较强的社会现象来说,学校教育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被搁置一旁,无人过问,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能否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来自农村初中的孩子,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生活艰苦,家庭教育观念单薄、方法简单粗暴)、校园环境(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生活贫瘠,公民整体素质较差)等诸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弱、自私狭隘;虚荣心强、缺少意志、毅力;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等。现在,有的中学生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坏(情绪反应强烈)、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从某些方面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融通和优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脆弱

学生的心理不能成天处于压力之下,但人必须适当经受一些抗压性锻炼,逐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以后的竞争。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一项教育——“挫折教育”。我们尽量让学生懂得“万事”并非“如意”,前进的道路上并不一定铺满鲜花,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挫折和失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教育情境,让他们经受挫折体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不掌握他们的心理,就难以真正了解其思想,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将难以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调节和指导,完善他们的品德发展。当然,绝不能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取代思想品德教育,因为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体系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故不能混为一谈。但两者在本质上又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各司其责,各得其所,并能互相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拓展德育的方法,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它教育获得更和谐统一,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提高人的素质,使之达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实质。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其意义不可低估。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克服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及自身,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稳定;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手段,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通过自主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依赖性程度越高,其承受能力越低。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独立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除了大家熟悉的自主教育,还要特意设计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情境,方法各异,但这些都是在有意训练学生心理自主能力。

2. 通过志向教育,培养学生进取性心理品质,克服心理惰性,预防心理颓废

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实行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然后创设竞争情境,发展学生的进取心理,如各种竞赛、各种荣誉的评比等。在教学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作业、考试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刺激进取心理。

3. 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和谐性心理品质,克服心理失调,预防心理变态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健康的心理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总是结构和谐、反应适度,于是我们可以提出“创设和谐心理环境,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口号。以创设四个环境构成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愉快合作的课堂环境;二是多彩轻松的课外环境;三是有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四是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作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还有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

[1]《教育心理学》李伯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蒋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3]《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年04期.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素质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2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5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