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英
【摘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生活沟通,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有艺术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善于挖掘教材生活化资源,以及组织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情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56-01
新课标强调课程的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于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然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又要经过自身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让学生结合生活理解,结合生活学习,结合生活积累,结合生活训练,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以求赏教。
一、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传统思想品德课堂过度强调师传生受,严肃的教师,毕恭毕敬的学生,沉闷的气氛,难以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生活化的互勉共进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主动与学生沟通谈心,指导他们的学习,了解、关心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况,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生活的良师益友。
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就缩短了。这样,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驾轻就熟地将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本身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营造一个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这点来说,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二、链接学生生活实例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其知道这个学科值得学习。”为了达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探索新知识,并通过具体的、真实的、贴近生活的、说服力强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实例来说明。
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容时,列举了两位个体商贩卖水果的例子:一车水果,他们两人各分一半,由于长途运载,天气酷热,甲商贩小学毕业,不懂得基本的保鲜知识,第二天就有一半水果变质了,结果亏本了。而乙商贩高中毕业,懂得水果保鲜知识,买来水果保鲜药品,采取了保鲜措施,他的水果不但没变质,而且还卖了好价钱。同样是半车水果,没有知识者亏本,有知识者赚钱。这个例子虽然平凡,但接近生活,比较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能从例子中悟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靠创新”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
三、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乱说乱动”,缺乏宽松的学习空间和交往空间,因而抑制了开放思维和想象空间产生的可能性。然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离开高高的讲台,打破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为有效地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力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设置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思品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授完《保护环境,你我共参》这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了一次课外拓展活动——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案,如充分利用村委会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或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或写信给村支部书记反映情况……通过社会实践,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内化,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将学习的视角投射于广阔的现实生活。让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对接,用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解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来深化对教材基本理论的感受和认识,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问题探究能力的目标。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生活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内化所学知识,做生活的主人。
[ 参考文献 ]
[1]《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10期.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第3期.
[3]教育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