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推动实现水务现代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围绕大连市水务现代化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按照“智慧水务”的总体结构和实现路径,通过“统一的业务框架、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部署环境”的部署,开启大连市智慧水务模式,科学谋划信息化对水务业务的支撑发展,为实现水务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征程保驾护航。
关键词智慧水务;平台;信息化;统一管理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245-02
作者簡介李秀明(1982- ),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工作。
1大连市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连市水务信息化也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1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系统功能不完善大连市水务处级以上部门共计25个,仅10个单位建立了应用系统,且主要集中在防汛及供水部门,水管单位系统建设较少,在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资源管理、水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存在空缺,没有形成水务系统统一的信息化建设体系。
1.2应用系统缺少统筹规划,利用程度低大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发展长期以来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目前,水务建立的系统是为解决各单位特定业务应用而建,缺少全方位统筹,导致部分功能利用程度很低,并且造成不同单位对相同功能的重复投资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如降雨监测等。
1.3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共享程度低现有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表现在两方面:①各信息资源在空间上布置,覆盖面积不全面,应用系统因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源而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功能,使系统的应用效果不明显;②数据类型不全面。现有数据为水位、降雨量、墒情、水量监测,而水土保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很少,影响了应用系统的实际作用。应用系统数据库与特定业务应用系统相绑定,业务应用系统的软件、硬件与建设单位、部门绑定,使这些业务应用系统分散在不同单位或部门,缺乏共享机制,形成资源割据和数据孤岛,增加了建设、运行、管理的成本,降低了使用效率。
1.4系统连通性差,数据服务能力不足大连市水务信息系统连通性差,各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与县区没有互通,产生了内网和外网的物理隔离,限制了信息资源的访问范围,资源分散。降低了业务子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无形中造成大量浪费。此外,水务系统数据分散在各个单位中,对水文、水量、水质、水环境等基础监测数据和工况、水资源管理等管理数据并未形成统一数据平台,造成数据存储安全等方面问题,制约了对数据的挖掘和进一步分析应用。
2智慧水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水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构建成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全方位的水务管理系统[1]。大连市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是智慧水务建设的框架搭建,是完成智能水务建设的第一步,具有高强度系统地整合优化基础资源的能力,达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并且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和治水新思路的需要,实现工程的高效运行、可靠监控,使得管理与调度更具备科学性、高效性、实时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智慧水务,搭建大连市智慧水务平台,为水务信息化推动现代化进程迈出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3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内容
平台建设包括基础网络的设计、平台基础组件的搭建、架构模式的设计、平台的数据库(按不同类别存储,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实时处理)、企业总线、应用数据的接口等6个部分,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应用层、数据层和基础层3个层面的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3.1应用层包括现有系统迁移与优化、系统整合集成[2]。通过对现有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调查,梳理其功能属性,将现有系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体系迁移到新建平台上,并进行优化便于共享、升级和二次开发,完成各系统整合集成,供领导决策支持和业务统一管理。
3.2数据层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统一数据体系,包括基础库(监测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数据仓库、元数据库、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交换平台[3-4]。满足以下3个要求:①数据的集中;②数据的统一规范、统一编码;③数据中心数据与外部业务库同步实现及对外提供业务支持服务。
3.3基础层包括传输网络、支撑平台、安全保障、监控会商(已建)。
3.3.1传输网络。包括互联网、水务专网、无线网、3G/4G网等,依托于通讯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涉及到数据采集和公众服务应用的直接租用云服务,满足规划范围内系统数据传输的需要,建设传输网络系统。
3.3.2支撑平台体系。作为水务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架构的基础和支撑,它本身不属于某个特定应用系统,而是整个平台的载体。用户可以在这个载体上,根据水务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构造各种具体的应用。
3.3.3安全保障。通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等方式,保证智慧水务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3.3.4监控会商。已建。
4平台建设模式与投资
智慧水务应用层委托第三方建设,数据层和基础层建在水务局,由水务局通讯管理中心和第三方共同运维。
第三方运维机构负责提供硬件、软件平台的维护。例如,软件平台的效率维护和后台数据性能的优化等,并负责开通相应的业务维护账户和网络通道,还提供详细的系统日志、备份、恢复等。水务局通讯管理中心负责系统的内部应用维护。例如,针对某系统添加用户和分配用户权限,针对某系统建立业务管理流程等。
这不但解决了维护单位对系统业务的复杂理解,更使通讯管理中心的作用更加明确,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重点在于建立起一套两部门(机构)协同运转的管理机制。对于未来扩展性的维护,以及动态的实时响应,需要双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因此,需要选择具有相应丰富经验的专业第三方服务企业,并且具有水务行业项目建设背景。
第三方的介入优势在于其专业性较强,能够全面监控、准确预警、及时通知、快速解决,且成本低,可避免IT无底洞,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充分利用,避免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
投资建议采用运营方投入模式。运营方为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或者为政府成立的专门运营部,为了擴大平台接入用户量,费用由第三方机构投入,第三方通过系统运营维护费来获利。运营方只有平台的运营权,没有所有权。
5预期实施效果
能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信息化体系的实践落地;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实现与上级单位、下级单位,以及市相关部门单位的系统互联、互通、互动、互补。实现信息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计算、管理、模拟、预测和管理,其包含了生产、输配、客服营销和综合管理;实现了决策有依据,结果可验证,需求可预测,过程可控制,生产智能化,调度模型化,可持续优化衍进;实现了业务需求,IT迅速响应、迅速实施与应用,使IT运维人员更加关注业务与IT系统功能本身,而无需关心网络、硬件、系统优化等繁琐工作。
6保障措施
6.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职能平台建设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一把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水务行业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积极支持水务信息化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有利局面;完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明确分工。
6.2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良性发展完成水务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各项基本任务,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相关办法,制定标准与规范;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完善水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和绩效评估等制度;着力建立水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机制。
6.3进一步加强管理维护,保障正常运行要把信息化管理作为水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规范标准体系和资金来源渠道;要尽快理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明确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要加快制定运维规程,作到运行维护工作流程清晰,管理规范。
6.4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快,软硬件更新快,业务需求变化快,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把握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律,加强水务信息化基础研究和科研能力建设;结合水务工作特点,及时或超前提出水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方案,保证水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适度超前性,为水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7实施评价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可以整合现有资源,达到信息共享,统一管理,且为以后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标准、统一环境,不仅能够节省投资和重复建设,而且采用第三方运营维护的模式不仅节省人力,还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专业性,并能及时响应问题。但是现状是各系统各自为政,且系统架构各异,接入平台必然存在很大的困难,相关数据的保密性也为云数据中心建设提出挑战。但这种系统整合、共享方式是大势所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关人员思想的转变,问题必定能够迎刃而解,此项工作一定能够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艾萍,吴礼福,陈子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核心内容分析[J].水利信息化,2010(2):9-12.
[2] 宋洪涛.浅谈企业信息资源规划[J].科技信息,2009(33):368-369.
[3] 张诗军,蔡文海,王海吉.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企业级共享数据模型构建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11):154-156.
[4] 谢放.智慧水务之数据资源规划[J].中国信息化,2013(2):141.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4):124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