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莹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广阔的平台,小学生的心理活动频繁,表露明显。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营造心理氛围,全面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心理氛围
小学语文在进行新课改之后,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学科不仅仅具有交流的工具性,更具有超强的人文性。而小学生此时的心理活动虽然明显,但并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成熟的心理框架。
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合理的心理氛围,优化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让小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状态下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建立良好互信的师生关系,教师理解、关心学生,学生敬重教师。
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信任,以平等的地位帮助学生感受教育,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共同得到提升。教师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使得学生都有话可说。在平等的教学互动中取得彼此的尊重与信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师必须对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期望,不可过高亦不能偏低。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趋势。每当考试前学生的压力都会增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对一的互助关系,使学生可以为自己订立明确的学期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具体的感官来刺激小学生的记忆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通过音象、视觉的多重搭配促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精神方面的愉悦,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使得其心理放松。
利用语文教材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克服依赖性。在课堂上提出“我可以,我能行”的观点,使学生可以在亲力亲为中慢慢成长进步,克服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学会如何欣赏别人,提升自己,建立其自信但不自负的心理状态,甩掉消极情绪,发现其他人的闪光点,进而学习进步,塑造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通过语文教材上的小故事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写真话,随时了解其心理走向,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时也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黄旭林.小学语文生活化策略之我见[J].教育论坛,2010(11).
(作者單位 江西省余干县三塘中心小学)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