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爸爸去哪儿》谈谈父亲角色的转变

2014-04-29 18:27孙燕燕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角色成长

孙燕燕

【摘 要】家庭教育是培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部分,而父亲作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父亲角色和现代的父亲角色有很大的差别。本文讲述了傳统的和现代的父亲角色并结合《爸爸去哪儿》分析了角色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父亲角色;角色;成长

一、引言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与社区与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依赖和信任的人,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中国有句古语:“子不教,父之过。”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1]可见,在中国的古代,父亲这一角色就被放到了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但是,现代的父亲角色和传统的父亲角色是截然不同的。

国内外学者对父亲的角色都做了一些研究,强调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英国的哈伯特曾指出:“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Santrock研究发现,当相关变量(比如智商、社会经济地位、年龄、兄妹状况等)被控制后,父亲缺失儿童在教师报告中比父亲存在儿童道德上得分要低。[2]

本文将结合现在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谈谈父亲角色的转变,进一步分析原因。

二、父亲角色的转变

1.传统的父亲角色

(1)不亲自教子的父亲。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父亲也是要承担教子责任的,只是他不像母亲,亲临现场,事事亲为。尽管父亲不亲自教子,但他始终在家庭之外掌控家中教子的一切情状,他把教子的责任托付给母亲,由母亲具体执行,亲自施教。父亲管的是教子的方向、法度,他们往往以家书、诫子书、家训、庭诰的形式为家庭教育定方向、立法度,从而履行他的教子责任,而母亲管的是教子的细则与细节,是教育的具体执行者,这也是历代有关家庭教育的家书、家训、戒子书多出父亲之手,而出现在教育现场的多是母亲的原因。

(2)严厉的父亲。在中国古代纲常伦理中,“父为子纲”,父亲是子女的榜样,拥有绝对的权威,是威严的象征,子女要绝对地服从父亲,不得有违。家庭之中,作为教育者的父亲言行需正,以正理、正道教育子女,支配子女的言行。子女“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子女只有这样做,才被称为“孝子之行”。

(3)不懂得尊重子女的父亲。鲁迅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写道:“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他的话,可谓切中中国传统文化复交的要害,即许多父亲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缺乏在孩子面前反省自己的“雅量”,也不知道该在必要时如何夸奖孩子。

2.现在的父亲角色

(1)懂得尊重孩子的父亲。现在的父亲懂得如何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至诚至真的关爱,帮助孩子走好人生路。当Kimi舍不得交出玩具“小黄”的时候,林志颖站在Kimi的立场上,肯定了“小黄”对孩子的重要性,成功帮助Kimi疏导情绪。林志颖并没有像传统父亲那样用强迫的手段要求孩子交出小黄,而是平心静气地跟孩子交流,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当张亮不小心把水洒到儿子鞋上,立刻就说“对不起”,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

(2)平等对待孩子的父亲。孩子年龄小不代表他们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为他提供一个民主的空间。林志颖在和Kimi说话的时候都要蹲下身来,这样避免Kimi有“低一等”的感觉,使孩子感到爸爸很尊重他。晚饭后各回各家,名模张亮问儿子今天“村长”在召集大家集合的时候他是怎么表现的。天天没说话,张亮让天天扮演“村长”,而自己将儿子当时的表现演了一遍,之后张亮问儿子有何感受。之后,张亮又让儿子再一次扮演“村长”,而这一回在听到“村长”召集令的时候,张亮立刻响应。张亮跟儿子的互动是放低身段平等对待孩子的表现。

(3)与孩子关系更密切的父亲。和传统父亲比起来,“新父亲”不仅是父亲,更是朋友,关系更加密切,也善于表达对孩子的情感。性情更丰富了,他们也更会表达出自己对宝宝的爱,对“新父亲”来说,“宝贝,我爱你!”可以脱口而出,他们希望看到宝宝可以在自己身上同时体验到坚持的刚强和充满爱意的柔软。在《爸爸去哪儿》中,每当孩子们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时,爸爸们会给予孩子们肯定,亲一下宝宝,或抱一下宝宝。现在的爸爸比以前更擅长表露对孩子的情感。

三、分析原因

1.以前父亲角色的原因

(1)文化和传统观念有关。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传统的父亲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有绝对的权威,他们经常要以“严父”的姿态出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影响,传统观念认为,男子的事业在家庭之外,他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继承家学德业与仕宦立功上; 女子的事业在家庭之内,决定了母子教育依恋关系的亲密程度甚于父子关系。父亲传统上被视为家庭群体的供养者,父亲的作用主要保证提供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并且只对孩子接受或保持他所提出或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感兴趣,在具体教养上却不必事必躬亲,甘愿位居次要教子角色。

(2)在子女的教育当中,有些内容,诸如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方便父子相教,得由母亲或者延请老师来教,班固《白虎通义》卷四《辟雍》篇中有云: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世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说的就是父不自教子的理。

2.现代父亲角色转变的原因

(1)构建和谐家庭的需要。在我眼中的和谐家庭并不是指父母按时上下班,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平常督促孩子读书,假期带着孩子郊游,而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这就要求爸爸这一角色更多的投入到家庭中,越多的关注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新时代的父亲和孩子更倾向于朋友关系,把孩子作为你的朋友,站在孩子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正确理解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与你交流,你才能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帮助你的孩子去正确辨别是非,让孩子在开放的心态下去学习生活,长大后的孩子才能是一个生理心理健康的人。

(2)爸爸教育的效果好于妈妈。爸爸能将阳刚、坚强、勇敢等优异的男性品质灌输给孩子;爸爸比妈妈更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格,方法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爸爸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爸爸经常主动接触的孩子,数学成绩较好。美国耶鲁大学连续进行了12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更聪明,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好。[3]国外研究还表明,父亲除了对孩子的智商影响很大以外,还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和情商的培养。在现代社会,父亲既是一个承担“养家糊口”重要职责的家庭成员,更是一个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

【参考文献】

[1]李哲天.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2]杨丽珠,董光恒.父教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3).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角色成长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