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2014-04-29 13:06文美玉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韩国课程

文美玉

【摘 要】韩国是一个民族凝聚力非常强的国家,而在此发展过程中历史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视。然而韩国自从解放之后到现在为止大致上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虽然每一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或国家政策不尽相同,但是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却是一直不减,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关键词】韩国;历史教育;课程

韩国自1945年解放之后,就开始非常重视民族主义教育。而国史教育作为其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受到了国家很大程度的重视。直到现在,韩国的国史教育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但其地位依旧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伴随着每一次教育课程的实行,国史教育也随之在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时期:

一、教学要目时期(1946年-1950年)

这一时期是以“清除日式教育”和“培养民主市民”作为目标。在编制教科书时,是将日文的教材翻译成韩文,日本史为主的内容换成韩国史为主。但是教育制度上还是沿用了日帝时期的教育制度。并且在美国进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实行综合课程,即历史与地理、公民一起称为社会生活课,单纯的承袭“民主市民的养成是社会课的主要目标”。而“震檀学会”发行的通史书《国史教本》就成为了当时的国史教科书。

二、第一次教育课程时期(1954年-1963年)

这一时期是首次由政府颁布及实行,所以称为第一次教育课程。而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之中,为确立民族自主独立性的传统教育,以及培养民主市民和提升公民素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作为教育的过渡时期,强调确立为了近代化进程和民族主体性的精神教育。而就历史课程而言,历史与公民、地理一起仍属于社会生活课的一部分。并且在内容上也没有做过多的修改,只是采用了问题式的呈现方式。

三、第二次教育课程时期(1963年—1975年)

《5·16》事件后由军政部掌权,使得教育课程朝宣传《5·16》的正当性和当时军事政权的革命事业的方向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次教育课程开始了。这次教育课程是强调反共精神、经济效能、国民精神、实践性教育等。具体来讲,经济效能和实践性教育是在“祖国的近代化”的主旨下进行的,而反共精神和国民精神的教育发挥着成为紧跟经济开发的意识形态和建设统一民主国家的思想基础的作用。

四、第三次教育课程时期(1974年-1981年)

这一时期的教育课程,是将培养能够适应世界变化的国家观和民族意识的人为教育目标,特别强调因国内外形式的变化所致的国民精神教育和精神力的凝聚。所以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史教育,使国史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各个学校的必修课程。同时,教科书政策也选择了国定教科书的形式,并在内容上将重点放在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彰显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优秀性的民族史观的确立上。

五、第四次教育课程时期(1981年-1987年)

1979年10月,由新军部掌权,并于1981年12月颁布了新的教育课程。它是在实现强化国民精神教育的目标下,设定了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史正统性、民族文化的继承等目标。而在维新体制下,自由受到限制的国民们,对另一个维新的登场并不支持,甚至是与之抗争。而他们就用武力镇压,并将这些抗争归结为是感性的国民涌出的混乱。所以,他们就想改变这种混乱,主张“国民精神教育的强化”。

六、第五次教育课程时期(1987年-1992年)

《6·29》宣言之后由卢泰宇政府掌政,并随后进入第五次教育课程时期。其核心是强化基础教育和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教育,提高教育课程的效率性等。因此,社會课的统合被进一步的强化,并且尝试着实现区域化教育课程。与此同时,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背景下,是以培养主动开放进取的韩国人为教育目标。而国史依旧是维持独立学科的形式,只在意识形态的偏向问题的接受程度以及用语上进行了部分修正。

七、第六次教育课程时期(1992年-1997年)

为了适应文民政府的史观和世界观,开始了第六次教育课程,并将目标定为“培养主导21世纪的健康自主且有创意的韩国人”。在历史方面,把国史重新编入社会课中,进一步强调社会课的统合性。但在对历史认识和国史教科书的意识形态上,多少存在争议,说国史教科书不顾社会民主化和意识形态衰退的影响,却依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培养具有更为均衡的历史意识的民主市民,才是国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八、第七次教育课程时期(1997年-2007年)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焦点。为顺应这一趋势,开始了第七次教育课程。在此过程中,国史教育的目的是确认韩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一种积极参与到民族史开展的精神。所以就将国史和世界史统合成为社会课内的独立科目。因为,学生不仅需要从民族史的层次上掌握韩民族的样貌,还需要从世界史的层次上互相关联的去掌握。这与目前为止的国史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只是教科书采用分类史的叙述形式。

九、第八次教育课程时期(2007年-现在)

从2007年开始,韩国一改之前的教育课程编制体制,实行“即时修订”的形式,既要维持学校的稳定,又要反映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因此,面对这种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强化了历史教育,使得分散的历史内容综合成了一个独立的历史课目。到目前为止,以第七次教育课程为基础已经进行了三次的修订,与之相比具体修改的部分多数是集中在内容体系以及单元内容的变化上,并且主要学习政治史和文化史。

综上所述,韩国历史课程改革随着国内国外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进行,并且随着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其历史教育的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使韩国社会公德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民族自豪感十分强烈。换句话说,在每一个时期,韩国都很努力的将历史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正好符合了社会和国家的要求,也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这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基刚.历史教科书中高句丽、渤海史叙述比较[D].尚明大学,2009.

[3]梁惠真.中韩中学历史教科书高句丽史的叙述以及内容的分析[D].国民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韩国课程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韩国走马观花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