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负迁移相关理论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改进

2014-04-29 09:27王丹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负迁移解决方法

王丹

【摘 要】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大家普遍感觉有问题的,写作恰恰是比较强的输出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一个过程。有意义的输入对写作的意义很大,然而,受母语汉语的影响,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显得尤为突出,研究表明:母语主要在,写作中的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产生了负迁移,认真分析这些负迁移的现象和原因,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至关重要,对教师的教学更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负迁移,解决方法

1.引言

近些年来,越来愈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迁移的影响,旨在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语言迁移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特别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迁移研究在不同时期受各种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权威理论的影响,经历了 20 世纪 50 年代和60 年代前期对比分析理论的兴盛、六七十年代错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的发展、70 年代语言迁移理论的衰落直到 80 年代的崛起和大发展。近些年,国内外的研者对母语迁移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包含着学习者个体差异、认知心理和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从上个世纪起,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尤其是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语言学家,讲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通常来讲,正迁移有利于学习第二种语言,而负迁移则会干扰第二语言的学习(Odlin,1989)。本文试图从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语法,及思维方式中负迁移的角度对语料库中的这些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帮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有意识的避免这些错误,以提高英语写作应用水平。

2.研究背景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国内外语言学家大多数都从单方面去研究负迁移的影响,如,词汇,或者句型,很少综合的去看待负迁移对整个写作的影响。写作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本质无非是,基本的汉译英,这就涉及到选词,语法结构,思维方式等的复合体,而不是单一方面的罗列。因此研究负迁移相关理论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改进,具有现实的意义。

中国英语教学注重对于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语言专业知识,即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二是语言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三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把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四种语言技能中,写作技能需要综合所有技巧,在词汇、语法、逻辑,组织语言等方面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是涉及思维模式、语言文化知识、写作技巧等诸多因素的一项复杂语言思维活动。因此,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能动性技能,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和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促进和指导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

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输出过程,英语写作是一个调用长时记忆,利用母语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的高级思维过程。近年来,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写作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二语写作是二语学习和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如何了解二语写作的特点、解决学习者二语写作的实际困难、改进二语写作教学等问题一直都是二语习得领域所研究的热点问题。与阅读、口语教学理论研究相比,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历史较短。20世纪50年代前,这个领域的研究既陈旧,又未形成科学的系统。70年代以来,新型、系统的研究在基本上吸取了第一语言写作研究的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起步。到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写作的科学研究才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国内的英语写作研究出现了两大新趋势:一是研究对象从客体逐渐过渡到主体;二是开始逐渐借助语料库这一新研究手段。从1980年至1995年,所有的英语写作研究文章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了对写作文本本身的研究以及对英语写作教学法的探讨上,即对客体的讨论上。但实践证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法,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并且无法忽视的。

3.实验研究

本文对辽宁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文写作中的词汇,语法及思维方式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因此能够找到写作中的语言僵化的现象,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英語写作并不是单纯的一对一的翻译。词汇的选择,语法的运用,思维方式的转变,主要在于写作中的意义的表达。判定受试的问题,本文的重点是,词汇选择,语法应用,及思维方式的考察。

3.1 研究目的

1)分析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情态含义的词汇方面选择。

2)分析语法中,时态语态对一句话中句意的影响。

3)分析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整篇文章的影响。

3.2 受试

本实验对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大二本科生,四级真题的英语试卷写作部分进行分析,实验有效样本共100份

3.3 作文题目

2011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作文,

作文题目是:网购

Online Shopping

1.现在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

2.网上购物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不少问题

3.我的建议

4.作文结果及分析

4.1 can的随意使用

Can表示能力,许可,可能性。

在100份范文中,我们发现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can的使用频率较高,100篇文章中有高达260次的can的使用量。从英语母语的习惯表达来说,英语这门语言是不喜欢重复的。当必须重复的时候,一般选择用代词来指代这个名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却在大量的重复。就本片文章的文体而言,属于比较正式的议论文体,can的使用过多,无疑参杂了学生自己的主观因素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是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在作祟。虽然大多数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至少已经学习了8年的英语,但是多年根深蒂固的母语思维早已形成,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原有的语言学习经验会影响新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植入大脑中的母语规划可能会直接干扰后天英语的学习过程。所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Postman曾指出;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受到过去经历的影响,所以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中,他们不可能摆脱母语的影响。基于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有必要多讲英汉词汇对比的用法和区别,让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负迁移的存在,并要通过,如多背文章,多写作文,多改作文,去克服负迁移。

4.2.must

与情态动词“can”相类似,在100篇文章中,我们发现,有210次的must出现。这当中,很多学生是受范文的影响严重,当今教辅书市场上有大量的“范文背诵宝典”。范文的使用在暗示法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而有些是带有负面影响的。对于范文的背诵,英语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要对比的来学习英语的习惯性表达策略。

4.3 时态语态的滥用

这是一篇应该运用一般现在时的文章,但是在举例子时讲解自己的网购经历时,应该选择过去时态,但是大多数同学,滥用时态,这也是因为,英语当中对动词的变形决定了时态,不同于汉语中单纯改变时间状语去决定时态的习惯用法。

4.4 英汉思维方式的变化

大多数学生的文章表明,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说就是简单的汉译英,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如,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及英美文化的不同,很多学生还面临胡乱写文章,没有连贯性,没有连词,仅仅为了拼凑文章字数而写文章的现象大有人在。

5.结束语

笔者对写作中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母语迁移并导致目的语错误的几个主要原因。

语言差异是学生写作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独立的语言,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性和特殊性。汉语属汉藏语系,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综合性语言,主要借助于狭义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就为母语的迁移提供了可能。英汉差异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思维等很多层面,其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影响较明显的是词汇和句法差异。

选择词汇方面,英和漢在很多词汇代表着各不相同的文化含义,词汇运用也存在一些各自特有的规律和习惯,这给英语学习者增加了词汇应用难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常将一些汉语词汇的使用习惯和搭配方式生硬迁移到英语表达中以导致错误。

其一,英语是有首字母大小写之分,句首、文章标题、人名、月份、星期、专有名词和书刊名称等都习惯首字母大写,汉语则没有这些大写的要求。

其二,在表达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时,英语中的名词必须加上后缀-s/-es以明显区别于单数形式,而汉语中只有“们”算得上是复数后缀,但它只能跟在人称代词你、我、他、它和人称名词之后。

此次实验表明,中国学生对于情态含义的词汇的选择,非常拘泥于单个的情态动词的表达,在这众多的情态动词之中,对can,和must,又特别偏爱。对于基本语法的掌握及运用不够熟练。最后对于英汉思维方式的转变基本上一无所知。作为老师,必须注重培养中英文的转换理念,加强英汉语篇的对比教学。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在于思维方式的转换和正确目的语的输出。同时应加大对英语教师的策略教学和动机引导的培训,使教师以科学的方法来完成英语写作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青山.大学英语写作常见语病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唐明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语言僵化的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3]胡娟.迁移策略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09(19).

[4]于琴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口语化倾向——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

[5]孟悦,张绍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认识情态表达的语际语用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2010(5).

猜你喜欢
负迁移解决方法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
中文母语对日语语序及动词学习的正负迁移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中英语的迁移作用分析
试析韩语汉字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韩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情景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数学学习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