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4-04-28 07:51赵继涛于月民于丽艳盖芳芳
经济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力学应用型

●赵继涛 于月民 于丽艳 盖芳芳

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赵继涛 于月民 于丽艳 盖芳芳

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工程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教学新模式对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工程力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程力学 应用型人才 教学研究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是大势所趋。工程力学课程基础性强,具有很强工程背景,在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应用广泛,工程力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启蒙课程,而且也是工科专业学生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为此,对工程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教学新模式对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

一、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更新教学观念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更新教学观念,需要广大教师树立教学改革意识,同时重视学生分析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工程力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讲解提高梁弯曲强度措施时,教师在讲授一种措施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其他方法,以常见的工程结构为例让学生分析设计中包含的力学原理,如建筑物门前雨篷下的悬臂梁结构(如图1所示),设计成变截面的同时,往往在中性轴附近会适当减小截面尺寸,目的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提高强度吗?(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同截面面积时获得更高的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即提高W/A值,从而提高抗弯强度;还可以通过增加支撑或者施加反向拉力等方法实现目标。)通过向学生介绍工程力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 雨篷结构

二、更新教学内容,整合课程体系

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体系分为基础篇和专题篇,基础篇是国家教委工程力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中的经典内容。在学习完四种基本变形后,在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专题篇。例如强度问题专题,由各基本变形的强度问题的研究步骤入手,明确杆件受力—求解内力—应力分析—建立强度条件(解决强度问题),在分析中寻找各类变形问题的相似处,例如内力变化与外载荷的关系、应力公式推导方法、强度条件形式等,可以提问内力、应力和变形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从而提出“控制界面”的概念。类似的可以开设刚度问题、等强度问题、稳定性问题等专题。这种深入浅出、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工程力学是各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专业性质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所讲授的内容及侧重点也相应地有不同要求,为此根据专业需求引入专题介绍。例如针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开设复合材料的力学基础、力学模型及失效准则等专题;针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等专业开设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支护与加固中的力学分析等专题。通过课程内容的充实与创新,能够充分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切实起到加强基础、锻炼能力、开发思维、提高素质的作用。

三、合理设置实践环节,构建教学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均已形成一定的模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内化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需要搭建一个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平台,在保证基础知识体系完整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力学建模课,布置综合设计项目,把实际工程经验和案例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课程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纸桥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等。参赛同学按照规定人数范围自行组队,撰写设计论文和设计制作实际作品,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与力学分析过程的正确性,这些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力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知识应用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例如我国高等学校长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备课只备教材、轻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不广泛等。这样的教学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明显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好,但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随着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展开,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一)注重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探索形式新、效果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讨论式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内容的启发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按课程重点、难点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强度条件后,引导学生主动推导扭转、弯曲变形下的强度条件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公式的理解。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或手边的一些实物进行演示,如讲授力对轴之矩时,用教室的门进行演示,与门轴平行的力和与门轴相交的力均不能使门发生转动;讲授扭转失效问题时,由粉笔的扭断实例,观察脆性材料扭转破坏的断口形貌,引导学生分析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讲授压杆稳定时,以直尺为例,演示失稳过程,启发学生确定欧拉公式中的截面惯性矩,运用直观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讲课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方法便于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与课堂节奏的把握,使师生的思维同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承载信息少并且过于单一,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学模式枯燥单调,重复性工作较多,效率低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革新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可能。现代教育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可以将网络、课件、录音、录像和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传输媒体用于教学活动,不但可以大大增加讲授效率,而且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生动,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解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工程力学课程的改革也是是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如何转变思想、完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等问题,都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学生专业及学习特点,结合工程实际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张灿辉.论新形势下如何转变高等教育思想[J].大众科技,2006(4)

[2]李永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与方式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

[3]于月民,孙立红,闫龙海.力学基础课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杨惠芳.从中西对比看我国高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3(8)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11-247-02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下力学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GBC1212082);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以创新实验为平台的工程力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GBC1213109);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Y14-136);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构建力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JY13-165)]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力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工程力学
虚拟仿真技术在复杂工程力学问题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