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改进与农产品出口贸易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4-04-27 08:07戴育琴冯中朝李谷成瞿艳平
财经论丛 2014年2期
关键词:重置要素效应

戴育琴,冯中朝,李谷成,瞿艳平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3.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改进与农产品出口贸易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戴育琴1,2,冯中朝1,李谷成1,瞿艳平3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3.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本文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度1995-2011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评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不同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而影响传导机制则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日益削弱,亟须寻求由追求农产品出口规模向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转变的途径,中部和西部则处于规模经济效应上升阶段。此外,要素重置效应表明,当前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与要素禀赋存在一定偏离。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经营;农产品出口贸易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贸易额由2001年的279.1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556.2亿美元,增长5.6倍。然而,在中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速度却偏慢。农业贸易增长长期依赖劳动力、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大量投入,致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峻。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小规模农业经营直接面对着来自国外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由要素投入增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于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早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大卫·李嘉图就指出生产技术相对差异决定着国际贸易的基础和格局。Posner(1961)的技术差异模型将技术视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技术能改变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产品的技术创新,而不是低成本[1]。此后,Vernon(1966)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技术创新、技术传递和技术扩散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和格局[2]。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由于技术创新可以改变一国的资源配置情况,因而技术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贸易模式[3]。我国学者马胜伟等(2010)指出当外生的资源要素禀赋无法发生改变时,一国可通过内生的技术进步促使要素效率和禀赋结构改变,实现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4]。逯宇铎等(2012)认为资源稀缺性和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拉动出口必将面临发展的资源瓶颈,而效率改进则成了推动出口增长最有效的途径[5]。

关于探讨农业领域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关系的文献并不多。李崇光(2000)认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提高的贡献主要反映在增加了农产品产出或节约了生产要素投入,并能提高农产品品质[6]。卢良恕(2002)指出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传统的土地、劳动密集型农业转向现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7]。张哲(2005)认为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机会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弱化,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8]。

以上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也存在如下局限:(1)直接探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较少,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传导机制的文献还没有;(2)更多的是基于中国总体视角考虑,忽略农业技术进步对不同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差异性,从而难以揭示农业技术进步对不同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差异性。

本文首先采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分解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改进指数,然后构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生产效应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对比以资本、劳动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引入交互项的方法,估计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重置效应,分析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传导机制。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农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本文采用基于DEA的非参数法测算Malmquist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此前许多学者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时段为1995-2011年,考察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变化和效率改进,以期进一步估算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每一个省区农业当成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置于相同的技术结构下,构造每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的最佳生产前沿面。最佳生产前沿面是评判单个生产决策单位生产效率状态的基准,落在生产前沿面的生产单位被称为最佳实践者,落在生产前沿面内部的生产单位则被称为在技术上存在非效率。通过引入时间动态t,我们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TFP)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ECH)和效率改进指数(EFFCH),即

其中,TFP、TECH、EFFCH的值大于1,分别表示从t期到(t+1)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反之则反;TECH技术进步指数的提高代表了自主创新的结果,EFFCH效率改进指数则代表了对生产前沿的赶超。

(二)模型构建

生产决定了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出口属于交换环节,生产对出口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借鉴逯宇铎和孙博宇(2012)构建模型的方法[5],我们构建的生产效应模型为:

农业生产技术通过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进而对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即技术和效率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此外,技术和效率的变动可以引发产业间要素重置效应,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行业向生产率高的行业转移,推动贸易向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借鉴高凌云和王洛林等(2012)构建解释变量交互项的方法[9],将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引发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重置效应纳入分析,进一步构建TECH的规模经济和要素重置效应回归模型(2)以及EFFCH的规模经济和要素重置效应回归模型(3),以考察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传导机制。

其中,下标i和t分别为中国各省份和时间;EX为农产品出口额;TECH为农业技术进步指数;EFFCH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指数;L和K为农业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GM为规模效应,用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占其GDP的比重表示;AL为劳动力配置,用各地区农业就业人口数占其总就业人口比重表示;AK为资本配置,用各地区农业资本投入占其全社会总资本投入的比重表示;GM、AL、AK与TECH、EFFCH的交互项表示农业技术进步与效率改进引发的规模效应和要素重置效应对不同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C为不随个体变化的截距;νi为个体效应;β为待估参数;εit、μit、δit为随机误差项。

(三)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中国28个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实证研究的样本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剔除了对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考虑,并将重庆和海南分别纳入到四川和广东之中。,凡涉及到的农业均指农林牧渔业,所用数据是根据1995-2011年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畜牧业年鉴》、 《中国固定资产统计年鉴》、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8)》和各地方统计年鉴整理和计算而得。考虑到价格变动的影响,我们运用各种总产值指数和价格指数对原数据进行了处理(均以1995年为基期),相关指标详细说明如下:

1.中国农业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农业产出变量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投入变量包括劳动、土地、农业机械、化肥、役畜和灌溉等6个方面,劳动投入为农林牧渔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土地投入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计算,农业机械投入选取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总和,化肥投入为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使用量,役畜投入为各省拥有的大牲畜数量中包含的农用役畜数量,灌溉投入为每年实际的有效灌溉面积。

2.农产品出口额EX。首先按照各年度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转化为人民币,然后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P对EXit数据进行平减,最终得到以1995年为基期的实际数据。

3.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劳动投入L以各地区历年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数计算,资本投入K以农业资本存量来衡量。我们采用永续存盘法计算各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并将各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换算成以1995年为基年的可比资本投入。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水平

本文采用DEAP2.1软件对我国28个省份1995-201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2个分解变量(见表1所示)。所有省份在样本期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表明获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考察其分解变量,各省份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而技术效率指数只有8个省份大于1,其中7个为东部地区省份。这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引致,中国大部分地区技术效率改善相对落后,反映出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在农业科研与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功,而在对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现有农业前沿技术的适应性改良、扩散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显得不太成功。

表1 入世前后我国及各省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化(1995-2011)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希望截距项能反映一定的个体特征,截距项和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定性的角度来说,选择固定效应会更适合模型估计。同时,Hausman检验结果也支持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见表2、3所示)。为了消除序列自相关和截面异方差,本文对面板数据进行截面加权(CSW)的GLS估计,回归分析时选用了不相关回归(SUR)方法。

1.生产效应分析

表2是模型(1)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技术进步与效率改进的贡献能力相当,说明这两个地区农产品生产、出口能力与现有技术基本相适应。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回归系数为正,而效率改进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效率改进对该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三个地区在农业出口中都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消化吸收能力基本相匹配,西部地区吸收新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较弱,存在现有的技术未被充分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因而阻碍了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长期持续发展。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三个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在种类和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导致了上述结果。

以资本和劳动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一致。资本投入显著地与三个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正相关,但劳动投入与各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负相关。这与传统上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推动的结论不同。对此,可能的解释是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低,出口农产品低成本倾销,容易引发国外对我国农产品进行反倾销或采取保障措施,从而实际上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另一种解释是统计上的 “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与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相去甚远,我国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使得农业劳动实际投入的数量和质量都大打折扣。

表1 模型(1)估计结果

2.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重置效应分析

表3是模型(2)、(3)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与模型(1)相比,技术进步、效率改进的回归系数符号没有发生改变,这再次验证了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正向促进作用。然而,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重置效应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却并不突出,甚至为负。

在规模经济效应方面,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呈现依次上升的趋势。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倒U型特征所致,即在行业规模扩大到一定限度之前,通过增加产出的方式降低单位成本,从而获得价格优势、扩大出口。但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界限后继续扩大生产,则会因管理上的不经济、资源的浪费而导致成本增加,使得出口受阻。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11年仅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等5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就达414.7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8.3%。东部地区在规模经济效应边际绩效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单位成本逐步上升,从而导致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受阻。这也预示着我国东部地区要加快从依靠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向提高出口质量的路径转化,而中、西部地区出口规模较小,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刺激出口的潜力仍然很大。

要素重置效应包括资本重置效应和劳动重置效应两方面。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资本重置效应系数几乎全都为负,表明由农业生产率提高引发的资本流动尚未达到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促进出口的效果,这可能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尚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有关。在劳动重置效应方面,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劳动重置效应系数为负,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引发的劳动力转移没有对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此的解释可能在于,农业技术引进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流出的同时,素质高的青年劳动力也随之从农业部门流失,农业劳动力呈现女性化、老龄化现象。据统计,“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要素重置效应的回归结果暴露当前我国各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生产技术与要素禀赋之间存在一定偏离。

表3 模型(2)、(3)估计结果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二者贡献能力相当,表明两个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能力与现有技术状况基本相匹配;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效率改进对该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存在现有的技术未被充分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2)资本要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推动作用明显,但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资本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引发的资本流入不足、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等均限制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在我国不同地区大致都是如此。(3)随着技术对劳动的替代,劳动力要素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贡献力正逐步弱化,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等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形成一定阻碍。

上述研究结果蕴含着相应的政策涵义。首先,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必须通过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培养国际营销能力和品牌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其次,增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合理选择各地区技术创新偏向和农产品出口贸易重点。由于当前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技术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因而在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投资开发现代农业和各类新型种养产业、培育出口优势产业时,应当允许各地区根据各自农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确定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第三,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东部地区要推动资本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转化。中、西部地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Posner M.V.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ical Change[R].Oxford Economic Papers,October,NO.13,1961:323-341.

[2]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4,(16):365-378.

[3]Krugman P.,Helpman E.Trade Policy and Market Structure[M].The M IT Press,Cambridge,Mass,1989.

[4]马胜伟,何元贵.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3):92-96.

[5]逯宇铎,孙博宇.技术进步、效率增进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机制——基于技术含量角度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2,(2):27-32.

[6]李崇光.论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因素与比较优势模式[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4.

[7]卢良恕.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1):6-10.

[8]张哲.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新疆农垦经济,2005,(7):42-46.

[9]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10,(1):391-414.

Im Pact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n Agricultural Export: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

DAI Yu-qin1,2,FENG Zhong-chao1,LI Gu-cheng1,QU Yan-Ping3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Business College,Changsha 410205,China;3.School of Management,Hunan Business College,Changsha 410205,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DEA,the Paper measures the agriculture index of technical change and index of efficiency change of 28 Provinces in China,followed by a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and efficiency change on the agricultural export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assess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impact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Play Positive role on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The mechanism shows regional diversity:the east is declining in it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urgently needs to seek transformation from agricultural scale expansion to quality improvement;while the middle and west are in the rising stage of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till rely on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further expand their agricultural exporting scale.In addition,effects of resource reallocation reveal certain incompatibility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with its factor endowment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technology Progress;efficiency improvement;scale management;agricultural trade

F323.3

:A

:1004-4892(2014)02-0003-07

(责任编辑:化 木)

2013-1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1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1-064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JJ3076);湖南省哲学社科评审委员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803039B);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3C468)

戴育琴(1978-),女,湖南邵阳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讲师;冯中朝(1962-),男,湖北罗田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谷成(1982-),男,湖南望城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瞿艳平(1969-),男,湖南沅陵人,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重置要素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重置系统微软给你“双料”选择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系统重置中途出错的解决办法
重置人生 ①
使用朗仁 H6 Pro大师版重置雷克萨斯发动机记忆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