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错误

2014-04-26 00:39谢贵冲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石缝信纸师者

谢贵冲

学生的信与春天一起莅临。那年的2月6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告别寒冷,春天来临。

傍晚,同事把一封信放在我的桌上。这是昔日的一个学生寄来的。他叫徐江红,家住老虎箐村,离学校很远。收到信,我由衷地高兴,没想到已经小学毕业多年的他,还能够想起多年前教过他的老师。细读他那几页写满字迹的信纸,心中无限的欣慰,当然也有点小小的自豪。可信的结尾——“您的同学:徐江红”,却让我的心颤抖了一下。

合上这几页信纸,把它们重新装进信封,心却久久难以平静。“同学”是指在一起学习或是曾经在一起学习过的人,把“老师”视为“同学”,总觉得不妥,也许用“您的学生”更为恰当。忽然,不知是什么,轻轻地拨动了我的心弦。把老师视作自己的同学,视作与自己共同学习过的同学,其实并不是太荒谬。

其一,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需求,教师也需要学习。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这种需求显得更为迫切。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教书育人,是在传授知识,是在帮助学生成长,即韩老夫子所言“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质上这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提高自己、教师充实自己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岂不是同学?学生把老师当做与自己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的一份子,岂不是非常恰当?

其二,“您的同学”透露出来的是学生把老师当做朋友,当做与自己平等的另一半,当做可以说心里话的对象,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教师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平等互动的。称“老师”为“同学”,岂不正是对老师工作的充分肯定?岂不正是对老师日常行为、言语、师德的充分肯定?说到底,这正是师生平等、以人为本的最为真实的反映。

想到这些,我的心不仅没有平静下来,反而显得愈加澎湃,激动、自豪、价值感,像旧年的酒,像陈年的醋,香味、醇味油然而生,让我更多地回顾起我十四五年的工作。1998年9月,我从曲靖师专毕业,离开了家乡,跋涉四五十千米,来到活水乡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不谈其他,正是内心中对孩子的那种爱,对工作的那份责任心,让我度过了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刻。走到学生当中,弯下身子,指出学生的优点或是错误;走进学生宿舍,嘘寒问暖,帮学生盖好被子。我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单调而乏味的日子,只为学生的每一天都能五彩缤纷。课堂内外,“同学们好!”“请某某同学……”“某某同学,帮老师一个忙!”……也许是这些言语举动在学生的心中春风化雨、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做知心人,当做知心的朋友,有什么话,有什么秘密,有什么心事,都愿意与老师交流。因此,学生在信中称之为“您的同学”也就不足为怪了。

进一步想到这些,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失误中,我看到了更为光彩的东西,也让我想到了工作生涯中的一些小事——在有些人看来,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几可忽略。记得有一次,我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做练习。我站在他后面,忽然看到他的头上沾了一根草,我轻轻地走上前,把这根草从他头发上摘去。他聚精会神地做着,丝毫没有察觉到。我想,这样一件小事,应该谁也不会关注到。哪知道,过了一个星期后,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习作,有一个同学就写了这件事,而且写得很认真,很感人。读了这篇习作,我进一步认识到:不摆为人师者的架子,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从点点滴滴关爱他们,就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转移到学习上,他们就会有动力;转移到纪律上,他们就会有凝聚力,就会有自觉性;转移到效率上,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感召力就产生于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态度中。

起初之所以心会为之颤抖,也许是因为:其一,在心理上,总认为自己是为人师者,高高在上,是学生的主宰,不可冒犯。其二,心中始终把知识学习和是否掌握当做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把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放在次要的位置。故而,为人师者,却不可以主观用事,而忽视了服务的对象——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多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也许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的信与春天一起到来。我庆幸,在这个春天,我没有辜负春天的到来。我庆幸,我的发现,就像春天草丛中的一朵小野花,芳香迷醉了自己,也会迷醉草丛。我庆幸,我的发现,就像春天石缝中的一根小草芽,颜色嫩绿了自己,也会嫩绿石缝。

责任编辑:晏祥辉

猜你喜欢
石缝信纸师者
虚妄的软肋(外一首)
石缝的一棵草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在山石缝中的日子
我只说给月光
写信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给你写信(节选)
给你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