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4-04-26 08:46李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职

李斐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论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李斐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是确保职业教育“立交桥”顺利通畅的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要实现内涵上的对接,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对接、课程层次由“打基础”递进到“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从“重技能”过渡到“重能力”、课程类型由单一必修课丰富为选修、讲座等多元化课程。文章结合试点工作开展实际对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

学前教育 中高职衔接 课程

一、专业发展背景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创办于2001年,2006年6月,学院整合教育类专业优质资源,组建教育与教育技术系,本专业纳入其中统一管理发展至今。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被确定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发展特色专业,2011年学前教育专业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共240万,地方财政配套支持资金240万;同年被广东省高教厅作为“3+2”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试点单位,2012年获省批准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

现今,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同时招收几种类型的学生:三年制大专、3+证书大专、中高职三二分段大专、五年一贯制大专。此外,2012年起,我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开始举办学前教育相沟通自考本科班。学生在获取我院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证书的基础上参加自学统考5门课,开展委托教育考核5门课,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就可以获取学前教育自考本科文凭。现有15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近700人,初步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从中专到本科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中高职顺利衔接是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的基础,而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是确保职业教育“立交桥”顺利通畅的关键。我院“3+2”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的合作中专是江门幼儿师范学校和湛江幼儿师范学校,在研究了两所中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我院三年制大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对中高职三二分段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尝试构建内容紧凑、逻辑清晰、层次递进的“中高职三二分段”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

中高职衔接项目是否真正做到了内涵上的衔接,关键就在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否做到了有效的衔接。由于三二分段涉及两所中职学校,大部分中职毕业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就业,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可能仅为升入高职的部分学生服务,加上两所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较大不同,要求其全部修订一致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设计的课程体系保留了两所中职学校的特色,在确保基本素质及专业能力课程有足够的课时量的前提下避免对其人才培养模式做大的改变。此外,为了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高职院校把部分课程下放到中专阶段学习,充分利用中专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培养规格的要求,课程体系衔接的重点是放在中职的第六学期,两所中专除了要强化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还应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补齐缺失的课程。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强调在中专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课程设置上的对接——由“基础课”到“拓展课”

具体来说,课程体系包括两大模块:综合素质教育模块(见图1)、专业能力教育模块(见图2);每个模块都分为基础课、选修课、拓展课三个系列。由下图可见,无论是综合素质教育模块还是专业能力教育模块,每门中职必修课都有其对应的高职拓展模块。课程内容设置的一一对接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提供了路径。

图1:综合素质教育模块

图2:专业能力教育模块(带*为本科自考课程)

(二)课程层次上的递进——由“打基础”到“可持续发展”

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由中职学校开设,以基础文化课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重在“打基础”。比较符合中职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对学生的理解、分析、反思能力要求不高,着重培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拓展课由高职学校开设,以专业理论课和策略化技能为主,重在“可持续发展”。拓展课是在中职教育内容基础上的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素养的提高、专业理论的加深和专业能力的加强。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能力、帮助其拓展视野,增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教育理念,积淀教育智慧,最终形成高技术性、创造性的教育能力。

(三)课程内容上的过渡——由“重技能”到“重能力”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个人近乎自动化的外在动作表现出来,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以个人内在化思维为主要运作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靠个人内部语言达到对事物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比如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都属于能力范畴。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的技能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中职年龄段是学生学习基础文化课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关键时期,因而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侧重于让学生在这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阶段属于高等教育,目标更加侧重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做好铺垫,因而在高职阶段相应的课程,其内容应该更加侧重于在中职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舞蹈课为例:中职学生处于发育高峰期,强化练习舞蹈基本动作及技能技巧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进入高职阶段的学生同样学习舞蹈课,其内容应该倾向于对于舞蹈活动内涵的理解、如何组织舞蹈活动、编排幼儿舞蹈的程序、理念、注意事项以及幼儿舞蹈活动的评价等等。

(四)课程类型上的丰富——由“单一”到“多元”

由于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学校较多,一刀切式的课程体系显然不符合各个中职学校的管理要求。为此,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设选修课、幼儿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中职和高职的教学资源分布,对应中高职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特点,综合素质教育模块的选修课与讲座,由中职学校负责开设,目的在于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锤炼基本技能。专业能力教育模块的选修课与讲座,由高职院校负责开设,包含部分本科自考课程(如比较学前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等)目的在于丰富专业学习资源,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高更广的专业发展平台。选修课与讲座按学分计算,五年下来积累到一定学分即可。课程类型的丰富多样化有效避免了部分同学“跟不上”、“吃不饱”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有效贯通了学前教育专业从中职必修课—高职必修课—本科自考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在课程项目对接、层次递进、内容过渡方面做了精心设计,通过中高职开设不同层次内容的选修课与专业讲座做补充,对打通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教育立交桥”有一定的启示。能够更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三、有效实施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不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的兼容与适配。要确保上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除了从宏观上进行科学化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对实践活动中的微观环节加以科学合理的把握。

(一)专职领导重视、狠抓落实是保障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涉及面广:中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高职院校教务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高职院校专业主任等都牵涉其中,如果分工负责人不明确或职权责不对应,极易出现拖延推诿现象。中职和高职学校专业负责人沟通协调不充分,制订教学计划匆忙,就会导致“三二分段”的课程设置与实际要求相脱节。可见,中高职双方学校领导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与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课程衔接的实际效果。

(二)专职师资队伍的统筹管理是核心

课程体系规划合理仅仅是前提,而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离不开任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由于设备条件不足或缺乏师资等原因,现实中容易出现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不够紧密、重复或脱节现象。通过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研究组,由中职和高职老师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共同确定衔接课程的重难点,分工负责,统筹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课程衔接。

(三)教育评价考核模式的改革是依据

三二分段的生源来源于中职学校,而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往往与其难以适应传统考试制度有关。能够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特长,但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知识、概念的理解、记忆、背诵是其短板。记得某位教育者说过:高职教育是“扬长”教育,而不是“补短”教育。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只有评价模式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不为考试所束缚,真正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令学生学有所成。

(四)中高职招生利益的合理分配是驱动力

职业院校办学离不开经济效益,在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许多工作涉及到中职与高职几所学校,具体到费用开支往往难以协调。由转段考核工作的开展到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如集体备课、制定统一课程标准、梳理重复性课程内容等,涉及到的很多相关老师与工作人员往往是超负荷工作,难免出现推诿与塞责现象,直接影响了课程衔接的实际效果。科学合理分配中高职三二分段的招生办学费用,能够激发中高职学校教研教改积极性,真正从内涵上实现课程体系的衔接。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2010.

[2]关于开展2012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的通知[Z].粤教职函[2012]64号.

[3]徐静缪.乔剐.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0.11.

[4]高俊文.邹心遥.夏晓冬.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探索.教育与职业[J].2012.8.下.

[5]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5.

[6]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7]刘海峰.梁舸江.中职学校学分制教学如何与高职及普高衔接和沟通.职业教育研究[J].2007.12.

G712

A

1009-8534(2014)05-0160-03

2014-06-19

李斐(197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教育学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现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职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