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波利亚主张数学教育主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1944年在美国出版了《怎样解题》(How to solve it),其中“怎样解题”表总结了人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程序,对数学解题研究有着深远影响。解题方法数学问题规律程序波利亚曾经教过中学,长期从事大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的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杰出的数学研究相结合,产生了他特有的丰富的数学教育思想。波利亚数学教育思想有两个基点:其一是关于对数学科学的认识,其二是关于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其中他的《怎样解题》产生深刻影响。
一、怎样解题
1.理解题目
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量,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画张图,引入适当的符号。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开,能否把它们写下来?
2.找出已知数与求知数之间的联系
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可能不得不考虑辅助问题,应最终得出一个求解的计划。
拟订计划:你以前见过它吗?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观察未知量。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量或相似未知量的熟悉的问题。能应用它吗?能不能利用它?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为了能利用它,是否应引入某些辅助元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回到定义去。
如果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仅仅保持条件的一部分而舍去其余部分,这样对于未知能确定到什么程度?它会怎样变化?你能不能从已知数据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
3.执行方案
执行解题方案,检验每一步骤。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是正确的?你能否证明这一步是正确的?
4.检查已经得到的解答
回顧:能否检验这个结果?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你能不能把这结果或方法用于其他的问题?
二、例子
例题:已知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求它的对角线长度。
第一步:理解题目。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可以像下面这样开始:
“未知量是什么?”“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
“已知数据是什么?”“此长方体的长、宽和高。”
“引入适当的符号。用哪个字母表示未知量?”“x。”
“你选哪些字母来表示长、宽和高?”“a,b,c。”
“联系a、b、c与x的条件是什么?”“x是长为a、宽为b和高为c的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
“这是一个合理的题目吗?我的意思是,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是的。如果我们已知a、b、c,我们就知道了长方体,如果长方体被确定,其对角线也就被确定了。”
第二步:拟定方案。
“你们知道一道与它有关的题目吗?”“观察未知量。你们是否知道有哪一道题目和这一道题目有相同的未知量?”“那么,未知量是什么?”“长方体的对角线。”“你们知道有什么题目和这一题目有相同的未知量吗?”“不知道,我们从来没碰到过关于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题目。”“你们知道有什么题目和这一题目有相似的未知量吗?”“你们看,对角线是一条线段,是一条直线的一部分。难道你们从未做过未知量是一条线段长度的题目吗?”“我们当然做过这样的题目。比如说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很好。这里有一道题目和你们的题目有关而且以前解过。你们能利用它吗?”“非常幸运的是,你们能想起一道与你们现在要解的题目有关,并且你们以前曾经解答过的题目。你们想要在这里应用它吗?”“往这儿看,你们所记得的题目是关于一个三角形的。在你们现在的图形里有没有三角形呢?”引入一个直角三角形,图中用阴影强调指出。
“我认为在图中把那个三角形画出来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你们现在有了一个三角形,但是你们有没有找到未知量呢?”“未知量就是这个三角形的斜边,我们可以用勾股定理把它计算出来。”
“如果两条直角边都是已知的,你们是会计算的,但是它们是否已知呢?”“其中一条直角边是给定的,就是c。至于另外一条,我想也不难求出。对了,这条直角边又是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太棒了!现在我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个方案了。”
第三步:执行方案。
学生有了解题思路。他发现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就是要求的未知量x,它的一条直角边是已知的高度c,另一条边是长方体一个面上的对角线。也许必须激励学生引入其他合适的符号。他应引入y来标记另一条直角边,也就是长方体一个面上的对角线,这个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a和b。这样,在引入了另一个求未知量y的辅助题目后,他解题的思路就更清晰了。最后,在先后对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进行计算后,他可以得到:
第四步:回顾。
你能检验这个结果吗?“你用到所有的已知数据了吗?”“所有三个已知量a、b、c都在你的对角线公式中出现了吗?”“假如a、b、c互换,表达式时候保持不变?”
三、对《怎样解题》的评价
正如著名数学家范·德·瓦尔所说:“每个大学生,每个学者,特别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读读这本引人入胜的书。”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维基百科.
[3]G·波利亚著.涂泓,冯承天译.怎样解题.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4]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