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亚峥,王旭光
(1.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北京 100763;2.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探析
孟亚峥1,王旭光2
(1.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北京 100763;2.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突出。政府虽采取多种途径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下滑,但是由于多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的根本性扭转面临挑战。研究运用健康促进的生态系统理论,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探析了促进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途径。
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社会支持环境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体质健康是指理想的体质状态,是人整体健康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2]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其体质健康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水平,同时将直接影响未来我国国民的健康素质、国家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近年来,针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我国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还没有出现根本性扭转。青少年儿童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社会每一个部分的参与,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共同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行为的形成,为其终身健康提供保障。[3]
“健康行为”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健康行为即人类个体的与维护健康、康复或健康促进有关的行为,既包括个体内在的特征和过程,如性格、情感、信念、价值、动机、感知觉及其他认知元素,也包括外显的活动、行为方式和习惯。[4]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下降的核心影响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命最初的20年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与个人、公众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5]。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和发育时期,也是健康行为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影响其体质健康的行为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促进其养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对提高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其终身健康都具有深远意义。[6]
国外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分别从个人层次(年龄、性别、种族、态度、知识、技能等);家庭层次(家庭结构、父母的职业、教育、社会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父母的期待、支持等),学校(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环境等),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健康保健服务的可及性)等微观层次;社会政策、环境支持等中观层次;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宏观层次来分析。[6]台湾学者Lee-Lan Yen等人基于长期演化的视角,将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相关行为养成和健康状况的因素分为个体、人际关系、组织三个层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促进和健康行为干预当中[7]。生态模式从个人(个体生理、心理)、微观(学校、家庭、同辈群体)、中观(传媒)、宏观(文化、习俗、制度、经济等)等多层次因素分析健康相关行为,认为这些因素交互影响作用于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8],见图1。
图1 影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
课题组于2010-2013年,运用健康促进的生态理论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天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21所中小学,3 200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 480份,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分别采用再测法和特尔斐法。以下调查结果非特别标注,均来源于本次调查。
2.1 学校环境有待提升2.1.1 学校体育时间与质量有待提升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调查显示,学校体育体育课存在被挤占的现象。学生的活动量不足,运动强度不够较为普遍。各学校能够保障大课间活动时间,但一些学校实际活动时间少,运动量不足。由于受到学校软硬件条件、管理理念和学生自身情况等方面的限制,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好。学校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容易影响教学质量。教育部门的评估检查对学校体育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但如何建立起长效监督机制还需探索。
2.1.2 学校体质健康检测和卫生服务工作有待提升
目前青少年儿童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体检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部分农村地区学生尚不能够保障每年都进行体检。学生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后,如何进一步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加强对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有针对性指导的工作机制的建立还有待探索和完善。
2.1.3 学生健康环境有待提升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喝碳酸饮料,吃油炸食品等不健康饮食情况较为突出,而学校的食堂建设往往较为薄弱。一些学校的食堂采用承包的方式,餐饮存在价高质低,配餐不科学等问题。一些学校甚至没有食堂,中午放学后学生常在学校附近不正规的餐饮点就餐。目前学生饮食习惯和行为不健康问题突出,如何加强学生的健康餐饮工作,以及从健康教育和健康环境文化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餐饮意识、习惯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急需探索和建立。
2.2 社区和社会相关服务支撑不够
2.2.1 社区中青少年儿童的体育场地设施、健身组织及活动开展明显不足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尤其为青少年儿童活动健身场地设施较为匮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社区体育组织主要以中老年人为服务对象。针对青少年儿童的体育健身组织和活动开展很少。缺乏专门的组织及活动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儿童参与社区体育锻炼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国外社区内一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经常性组织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进行业余的体育比赛。通过参加社区体育,不仅培养了青少年儿童的运动技能,强壮了体魄,孩子的独立性和兴趣爱好等等也都得到了培养。同时,孩子与家长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青少年儿童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充分尊重和重视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感觉和精神满足,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对其社会责任和道德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2.2.2 社区中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不足
目前学校主要依托有资质的社区医院承担学生体检和疫苗注射的工作。社区卫生医院工作的重点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对青少年儿童开展的相关服务还较少。目前一些城市,逐步建立完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如果能够将学校学生健康档案与社区医院共享,并逐步加强社区医院的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起信息共享、规范化的转诊渠道等,可以有利于加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等工作。
2.2.3 社会组织在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中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参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社会相关组织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青少年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社会组织。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相关工作的机制还不完善,社会组织的作用往往难以充分发挥。
2.3 文化环境的影响
2.3.1 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知足、安贫、不争、克己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一系列的文化心理模式,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行为,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生活。“重文轻武”的思想使社会对学生参与体育和优秀竞技运动青少年选手认可度低,体育的育人价值并未得到充分认识。
2.3.2 现代体育文化的缺失
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整体上没有充分意识到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没有将体育作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质量不高,健康教育薄弱。国民整体上的体育与健康素养不高,广泛开展青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的社会文化环境缺乏。这些都成为影响和制约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终身锻炼的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因素。
2.4 政策和制度环境不完善
2.4.1 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制度的不完善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往往主要看升学率;学生升学主要看几门主干课程的成绩,并没有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因应试而忽视音、体、美等副科课程的情况依然普遍,尤其在不发达地区更为突出。社会评价和人才选拔机制的导向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4.2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督导制度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健康的措施和相关规定,但是政策和规定的落实往往仅依靠学校领导、教师的自觉性,相应的督导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学校体育课仍存在课时不足,被挤占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好,健康教育走过场等问题比较普遍,建立起“长效化”督导机制,保障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和健康环境的任务非常迫切。
2.5 大众传媒环境宣传不够
大众传媒对于国民价值观念,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价值观念、休闲娱乐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社会健身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积极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当前还需进一步加大传媒对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宣传,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现代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青少年儿童肥胖、体质下降等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整体上看,各国普遍重视生活方式变化所导致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肥胖等问题,将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及其身体活动、营养饮食等行为的干预列入国民整体健康促进体系当中。针对我国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
3.1 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氛围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社区、家庭、学校、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要加强体质与健康宣传,帮助社会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高健康素养,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才观、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
3.2 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建议政府牵头,成立由教育、体育、卫生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将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纳入健康促进规划当中,加强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规划、活动计划、保障措施。[2]
3.3 加强制度建设,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不断探索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监督、评估的新方式,如: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评价指标中,评估主体引入学生、家长、相关社会组织。评估内容除学生体质健康成绩外,增加对政府政策制定、工作保障、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等指标考量。探索学校校医、健康教育、体育教师等师资的培养模式。发挥国家层面对地方工作的引领作用,探索多部门合作,以及学校、社区、社会相关组织(包括营利健身俱乐部)等的联合机制,加大对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组织开展青少年儿童活动的政策倾斜、经费投入。加强对各级学生体质健康资料、信息和指导系统建设。关注不同区域、群体需求,引领地方关注多元需求,建立多元化干预和服务体系。
3.4 加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工作
针对当前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学生营养午餐供应机制,突出营养午餐的非赢利性和公益性,完善健康教育课程的督导和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卫生服务工作,重点加强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个性化的身心健康指导。借鉴国外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提升学校体育课程质量。合理规划场地设施的分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不同部分的衔接等给学生更多运动时间和更便利的运动条件。体育教学中关注特殊群体,如肥胖学生需求,设定不同的运动负荷和要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为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周密计划和安排使大课间活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区居民、健身俱乐部、体育项目协会、健身指导者之间的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和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校外体育活动。
3.5 动员社会力量,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提供服务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参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机制,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基金会等)和卫生服务、教育、媒体,加强宣传、体育与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工作,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社会服务体系,将对提升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促进和提高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有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和服务的公共策略、社会支持环境,培养青少年自身体质健康的意识和技能形成,才能真正促进和提高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体质测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王旭光,王洋,王远,等.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和实施策略的思考:以天津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 (11):505-510.
[3]Samantha K.Graff,Manel Kappagoda,Heather M.Wooten,et al.Policies for Healthier Communities:Historical,Legal,and Practical Elements of the Obesity Prevention Movement[J].Annu. Rev.Public Health,2012(33):307-24.
[4]华西医科大学.健康行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09.
[5]世界卫生组织.徐允诚译: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王旭光.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以天津地区调查结果为基础的分析[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7]Lee-Lan Yen.Child and adolescent behaviour in long-term evolution(CABLE):a school-based health lifestyle study[J]. Promotion&Education,2002(9):33.
[8]Lucie Richard.Ecological Models Revisited:Their Uses and Evolu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Over Two Decades[J].Annu.Rev. Public Health,2011(32):307.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Environment of Young Children's Physical Health in China
MENG Ya-Zheng1,WANGXu-Guang2
(1.The State Sport Gener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763; 2.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Tianjin 300381)
The recent years havewitnessed the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 of teenage children in China.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a variety ofmeasures to curb the problems.But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situation is still fac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because ofmultiple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health promo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this study,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analyze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influencing young children's physical health of in China and suggests somemeasure to combat the concerning problems.
teenagers;physical health;social supporting environment
G80-051
:A
:1001-9154(2014)11-0039-04
G80-051
:A
:1001-9154(2014)11-0039-0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93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0CTY008)。
孟亚峥(1976–),男,河北保定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群众体育管理。
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