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健,王太林
(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33;2.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于 健1,王太林2
(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33;2.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科学系统训练可以减少运动员伤病影响,是确保竞技成绩持续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导致中国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的出现与专位训练负荷、训练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密切相关。现有排球运动训练体系中应逐步实现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的有机平衡,增加功能性训练以预防并减少疲劳性损伤和急性损伤。
国家男排;特征性伤病;专位训练负荷
从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看,运动员伤病与竞技成绩愈来愈为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管理者们所重视。随着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向体育运动项目的渗透,体育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地改进,运动员能够在更加科学和完备的训练体系下向自身极限发起冲击,体育竞技成绩得以不断提高。然而,伴随着运动生涯的伤病成为阻碍人类向更高、更快、更强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在科学的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到运动员等相关人员要针对可能或者已经存在的伤病问题采取预防或者弥补性训练措施,及时、正确、系统地调整运动员状态,才能行之有效的延续竞技成绩的辉煌。
中国国家男排近年来成绩提高不明显,亚洲排名始终徘徊在三四名,距离世界一流强队还有很大差距。从队员身体素质角度来看,国外排球运动员除了运动生涯持续较长外,在伤病预防与处理以及康复性训练等方面衔接较好,从而使得运动员能够用相对少的时间和成本保持住较高的竞技水平,有助于整支队伍竞赛成绩的稳步提升。中国国家男排队员经常因为伤病困扰而无法实现高强度训练,影响到整体技战术配合的稳定性,导致竞赛成绩难以提升。我国男排队员虽然在身高和网上高度方面已经不亚于甚至超过了欧美强队,但在身体整体协调性、肌肉平衡发展以及专位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弱势仍然明显,对改善训练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针对我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进攻效果、战术运用、得失分规律等竞技能力等方面,少有从运动员特征性伤病角度出发,结合专位训练效果进行的比较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近年来中国男排11名主力队员为研究对象(其中主攻3名,副攻3名,接应2名,二传2名,自由人1名),通过对队员主要伤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结合训练数据的统计对比,对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的特征性伤病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对高强度训练负荷下减少特征性伤病困扰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建设性对策。
2.2 文献收集
在图书馆查阅了体育社会学、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文件。通过“中国男排;伤病;影响因素”等关键词,在万方、知网等进行检索,收集与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了解本研究涉及的前沿,分析与思辨资料中的相关问题。
2.3 数理统计
对国家男排不同训练阶段周训练计划,不同专位队员的单节技术训练课训练量以及不同位置训练量与全力弹跳次数关系进行统计,并利用比较分析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其内部逻辑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3.1 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
排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多变性、激烈性、综合性的隔网运动,是一项比赛强度大,比赛时间相对较长的运动。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完成跳跃(全力纵跳、冲跳、移动侧蹬跳、轻跳等)、倒地(鱼跃、前扑、侧摔等)、奔跑、急停、转身等动作。与足球、篮球等剧烈对抗性运动相比,虽然排球运动也要求运动员具有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弹跳、灵活、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但排球运动员在没有直接身体对抗情况下,每一个专位技术动作都要借由频繁和大量的重复练习与实践,才能完成从模仿学习到固化掌握到熟练应用的过程,其伤病更多是内源性的疲劳损伤。查阅大量资料可以看出,虽然被研究的排球运动员性别、年龄、运动级别等要素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关于排球运动员特征性伤病的研究结论都指向相对统一的方向。[1]排球运动员的特征性伤病主要包括肌肉拉伤、韧带与关节损伤、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骨膜炎、腱鞘炎、滑膜炎等,伤病多发位置为肩、背、腰、膝、踝、腕、腿,这些伤病的发生与相应部位频繁而重复性的牵动与负荷直接相关。我们通过对国家男排主力队员整体的特征性伤病调查和个体伤病程度的分析得知,虽然伤病情况和致病原因因人而异,但同一专位属性的队员中,伤病类型和伤病程度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以国家男排主攻手为例,以得分为目的的扣球起跳是其专位训练的主要内容,每次挥臂动作牵动肩关节及附近肌肉群,起跳、滞空需要腰腹部的力量与控制,落地则对膝关节造成较大冲击,因此肩伤、膝伤和腰伤就成为主攻手最主要的特征性伤病所在,肩伤的程度在各类队员中相对最重。[2]将各类队员的主要伤病进行简化分析可以进一步发现,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的伤病集中在肩、腰、膝、踝、腕部,伤病位置因队员的专位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见表1)。
表1 国家男排主力队员基本信息及主要伤病情况
3.2 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的原因分析
导致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存在一定前后联系的,其中有专位训练负荷过重这样的直接原因,也有国家男排所特有的训练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这样的间接原因,同时也有排球运动本身特点导致的预防运动损伤意识欠缺等原因。其中,局部负荷大幅度提升的专位训练过程往往是运动员出现特征性损伤最为集中的阶段,而阶段性集训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劳又会加剧伤病的程度。
3.2.1 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与专位训练负荷的关系
每一名场上队员都有各自的专门位置,队员基于自己的专位特点有着相对固化的专位技术动作,专位训练就是为了提高排球运动员在某一特定专位的技术动作水平和战术配合效果而进行的负荷训练。专位训练为整支队伍扬长避短、发挥最佳技战术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同时也加剧了伤病的发生。这是因为运动员除了要完成基本的通位训练外,还要针对场上不同位置进行专位训练,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重复性、特征性练习会使特征动作牵涉的关节和肌肉持续负荷,严重时会导致肌细胞、肌腱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出现活动受限、疼痛、僵硬、挛缩等,继而影响关节功能。国家男排短期集训、迅速提高、以赛代练的训练特点对专位训练效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同专位对应的特征性伤病也体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对表1的对比分析和11名队员的问卷调查访谈,可以得出每个队员的主要伤病与其对应的专位训练负荷有着直接关系。图1中,列出了代表性较强的专位训练负荷类型以及各自关联的特征性伤病,按照不同专位的技术要求可以分析得出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即:(1)主攻的场上位置要求队员各项技术非常全面,在技术训练中以扣拦和一传防守为主,而接应二传的场上位置与主攻非常相似,虽然有时担任二传角色,但其技术训练仍主要围绕参与进攻展开,这两个专位的训练动作和特征性伤病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主攻队员和接应队员的专位训练动作都以挥臂、扣拦起跳和半蹲防守为主,力量训练都以腿部、腰腹部和上肢为主,两者的主要特征性伤病是肩伤、腰伤和膝伤。(2)副攻的场上位置要求队员快速灵活,在技术训练中以以快攻和拦网为主,专位训练动作以扣拦和左右移动为主,力量训练以爆发和速度为主要目的,因此国家男排副攻队员的主要特征性伤病就是膝伤和踝伤。(3)二传的场上位置要求动作细腻精确,其技术训练以一般性传球和跳传为主,专位训练动作以左右移动和起跳传球为主,力量训练以腰部、膝部和腕部为主,国家队二传队员的主要特征性伤病是腕伤、腰伤和膝伤。(4)自由人的场上位置要求队员防守好、反应快,技术训练以一传和防守为主,专位训练动作以左右移动、半蹲防守、速度耐力跑为主,国家男排自由防守队员特征性伤病为腿部肌肉拉伤和膝伤。
图1 国家男排专位训练负荷与特征性伤病关联模式图
3.2.2 专位训练负荷的量化统计与对比分析
通过现场实际统计,分析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结合教练员对训练量的安排计划,初步总结归纳出在正常训练计划和常规训练内容安排情况下,依据弹跳次数和摸球次数来衡量专位训练量大小的统计方法与标准。
表2 不同位置训练量与全力弹跳次数关系表
图2 国家男排单节技术训练课有效摸球次数分类统计
通过对表2和图2的统计和对比发现,不同训练强度中运动员的弹跳量明显不同,同一节技术训练课中,不同位置运动员之间,除了弹跳量有一定的差别外,反映了训练有效性程度的触球次数和方式也各有不同。不同专位运动员弹跳量和触球次数的不同,反映了不同位置训练负荷的量化差异。以国家男排单节技术训练课为例,如图3,不同位置的训练动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同一个扣球跳动作,主攻、副攻和接应队员做的最多,同一个跳传动作,只有二传队员才进行针对性训练。因此我们可以说,排球运动伤病的发生与训练负荷密切相关。不同位置的主要训练负荷有着明显差异,而同一种训练负荷所造成的身体伤病却是相对一致的。随着专位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变化,运动员特征性伤病也明显随之变化。增加训练负荷,伤病就明显增多,训练负荷减低,伤病情况也跟着好转。
图3 国家男排单节技术训练课单人专位训练动作统计
3.2.3 专位训练负荷直接导致特征性伤病的运动损伤学分析
排球运动属于混合性练习,包含着周期性活动和变幻莫测的非周期性活动。训练负荷主要包含专项排球技术训练负荷和体能力量训练负荷。在专业排球运动中,技术训练和体能力量训练似乎是一种使用和保障的关系。技术训练从某一角度被认为是对身体进行“消耗”,而体能力量训练被认为是一种“储备”。因此,技术训练使身体承受的负荷比身体训练造成的负荷大的多。举例来说,排球运动员与膝关节对应的技术训练造成的损伤主要以髌韧带损伤、髌骨软骨和股骨软骨损伤、股四头肌下止点末端病、膝关节滑囊滑膜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最多,内外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偶尔出现在某个膝关节急性损伤中,并不常见。膝关节损伤与排球运动员最需要具备的出色的弹跳素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弹跳负荷是导致膝关节伤病的直接、主要原因。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运动员在全力起跳落地时,膝关节的危险性要比起跳时大的多,原因是起跳时,人体重心稳定,双脚起跳,膝关节的肌肉由紧张变为松弛,在膝关节受力的瞬间,髌骨稳定地固定在股骨髁间软骨上。而落地时,人体重心失去平衡,往往由单脚支撑落地,肌肉由松弛变为紧张,髌骨不稳定,在受力的瞬间和股骨髁发生撞击。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导致髌骨软骨和股骨软骨的磨损,二是髌腱和股四头肌腱承受巨大的牵拉力,容易导致无菌性炎症,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出现使用过度性损伤。另外,防守半蹲、拦网准备时半蹲及屈膝移动等动作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可以导致膝关节劳损性损伤。[3,4]
3.2.4 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的训练性因素分析
国家男子排球队运动员常见伤病与我国现在排球运动员选材、训练机制、训练方法、运动营养以及训练防护理念等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专业队早。运动员开始接触排球一般在9~12岁, 15岁左右就进入完全专业化训练。对于身体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运动员按照接近成人的训练方法进行技术和身体训练,直接和潜在的伤害不可避免[5]。(2)专项身体素质相对较差。选材追求高大化,对其他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入选队员力量、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等专项素质参差不齐,从事激烈的、多变性的排球运动难以适应。这一矛盾从伤病问题体现出来。(3)身体力量训练方法有待改进。不同场上位置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不同,同一位置不同身体状况,训练安排也应有所区分,伤病后的身体训练和功能康复缺乏系统化,这是运动再伤害的原因之一[6]。(4)“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方法需要正确理解和运用。排球运动员慢性劳损伤较多,和训练量大、比赛周期长、运动员缺乏积极的调整有关。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情况下是出现运动创伤最多的时候。(5)膳食缺陷和运动营养补剂补充不足。长期高脂、高盐、运动员偏食和嗜食等不良习惯导致营养相对缺乏,慢性劳损损伤多与营养相对缺乏有关,因而科学训练的内容应该也包括科学的膳食和营养补充。(6)缺乏伤病防护意识,缺少伤病防护用品及技术。“未病先防”是专业运动队医务监督的理念,在日常训练比赛中对易伤部位和多发伤病进行必要的防护,可以有效地减少伤病。(7)体能训练与技术练习脱节,动作模式和骨骼肌系统发展不能有机统一。大部分力量练习仍然是单关节、单平面、单维度、固定动作轨迹,而不重视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对立统一的练习方法,缺乏“本体感受训练”和对某些易损伤部位进行专门性的离心训练,未强调人体的多关节动作连接和基本动作模式的整合练习。(8)技战术教练员、体能教练员、医生、运动员结合不够。队医在治疗伤病的同时,应当对教练员的训练安排进行医学干预,及时准确地将训练比赛后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伤病情况,以及对可能出现伤病的预判情况汇报反馈给教练,使教练员对训练安排从身体伤病角度有所权衡,并对训练和比赛做出合理的安排。教练员、医生、运动员融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伤病和运动再伤害的发生[7,8]。
综上所述,导致排球运动员出现伤病的训练性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应该综合全面地去分析和认识。我们在日常训练比赛中所遇到的伤病,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致伤原因。受伤过程中所导致伤病的直接原因仅是外在表象,不能片面地剥离看待。应该考虑的受伤原因还包括了膝关节力量差、协调性不好、跳量安排不合理、防护措施不当,关节修复所需要的营养摄入不足等。排球运动员较多的腰椎部损伤,与从事专业训练时间早、力量训练方法不当、腰部力量差、没有及时使用恰当的防护用品以及刚出现损伤时医疗处理不及时有关[9]。出现肩伤,与技术动作不规范、肩部力量差、扣球发球训练安排过多、攻手和二传配合不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踝关节的急性伤,虽然是个偶然现象,但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因素,如踝关节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护具或贴布固定)、训练疲劳以及糖类等运动补剂补充不足等[10]。可见,准确地判断致伤因素,对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对伤病进行正确的预防。
3.2.5 国家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的周期性因素分析
了解国家男子排球队的训练周期和周训练安排,对于很好的研究评判训练负荷以及训练负荷对伤病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全国男排联赛通常在三月底四月初结束。由于国家队比赛任务重,国家队一般在国内排球联赛结束后立即集中开始训练,而第一站国际比赛往往在国家队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国家队主教练来说,让新组建的、刚刚拼搏完国内联赛的、精神和体能双重疲劳的运动员组成的国家队完成体能恢复、单项技术提高、单项技术配合、集体串联配合,以及达到可以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的状态显然十分紧迫。由于比赛原因,很难有整块时间安排周期性力量训练,因此肌肉力量和身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很难完成。国家队任务结束后,运动员又立刻奔赴联赛赛场,开始新一轮赛季的比赛,如此地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图4 国家男排集训期间训练周期模式分析图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男排通常经过图4所示的几个训练周期,完成短期目标和接近长远目标。国家男排的训练计划一般以周为周期性计算单位,训练阶段不同,每周的安排及训练量也不同。以周为单位进行各类统计,对了解训练量的变化和训练负荷有一定意义。如表3所示,在不同训练阶段,训练时间差别很大,其中整体配合提高期周课时数为43.5小时,平均每节课3.2小时,为整个训练周期的最大训练量。
表3 国家男排集训期间不同训练阶段周训练计划统计表
从国家队集训和比赛的周期性特点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家男子排球队运动员常年处于训练和比赛之中,缺乏充足时间的调整以缓解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同时也可以看出,现在国家队运动员缺乏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训练所需的时间,往往是以赛代练,只有通过不断的比赛来达到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在缺乏系统的基础训练和长期处于身体和精神双重疲劳之下的运动员,慢性劳损性损伤和急性运动创伤就会比较常见。这是导致国家队男排主力队员特征性伤病的短期诱因。
4.1 结论
国家男子排球队运动员特征性伤病的出现和训练内容、专位特点以及我国男排训练周期性的特点密切相关的。有文献报道,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受伤的危险似乎在增加,尤其是疲劳性损伤。我们认为这和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规律以及专位特点相关。排球虽然是集体项目,但所得比分的每一分球,必然是由不同位置的人实施的。因此,他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相对其他选手就要大,疲劳性损伤必然几率大。慢性劳损损伤多与训练周期长,缺乏充分的调整,训练量大等因素有关。另外在训练中专项技术练习与力量练习相脱节,即通过大量重复性的技术动作练习,加强运动员对固定动作的条件反射以保持良好的技术水平。长期过度专项化的训练,造成运动员身体不对称、肌肉失衡、体姿异常、动作模式错误,这些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障碍在训练过程中过度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进一步被恶化,以至于出现动作不稳定、动作不对称和出现代偿性动作等严重的“弱链”特征的动作模式,成为运动损伤的根源。从另一角度,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也可以反映出我国教练员为弥补运动员相对身体素质差、比赛经验少以及文化素质低导致接受领悟能力差等情况,而不得已采用专位技战术能力多重复的机械式“勤能补拙”的方法。这种方法恰恰体现出的结果是不同专位的队员都有不同特征性伤病。
4.2 建议
在教练组的运动训练体系中,除了损伤后的医学治疗,还应该尝试增加损伤前的预防训练和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体系,即功能性训练。具体如下:
(1)功能性训练是目前康复体能训练的最新理念,其基础是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之上才是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进而是高级阶段的技战术体能训练。
(2)功能性训练在训练操作层面,根据运动链的原则,通过动作模式筛查,找出“弱链”,结合肌肉长度和力量的评估,找出引起运动员疼痛、功能障碍的根源,从矫正动作模式入手,以恢复肌肉平衡为指导思想,设计功能练习动作。在恢复正确动作模式基础之上,建立身体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动态平衡,逐步增加多种动作模式的抗阻力量练习。
(3)适当结合专项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即从一般功能训练向贴近专项技术动作的力量和功率(爆发力)训练转移,从多种动作模式的抗阻训练向单一、专门的循环动作力量耐力训练转移,并经过专项身体功能训练,进一步整合和挖掘专项运动潜力,提高专项技战术实力,降低损伤率。
[1]刘献国.中外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不同专位非技术性指标的比较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1(5):175-179.
[2]吕熠豪,周永平.优秀排球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1,1(1):9-10.
[3]马明珠.我国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57-60.
[4]仲鹏飞.排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机理与预防措施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3(3):14-15,23.
[5]王琳琳.我国青年排球不同专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6]黄云.河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易南,李帅星,殷燕.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对心理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50-52.
[8]于鸿利,梁利平.浅谈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晋中学院学报,2006.6(4):56-59.
[9]王燕.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腰部运动损伤的训练学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82-84.
[10]顾伟农.我国体院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9(4):80-83.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juries of the Lead Players of National M en's Volleyball Team
YU Jian1,WANG Tai-Lin2
(1.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Shandong,266033;2.North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51)
Scientific training system that can reduce athletes injurie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ensure th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The paper adopts literaturematerial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Chinesemen's volleyball players'characteristic injur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yers'characteristic of injuries are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position and training load,the Chinesemen's volleyball training and cyclical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Therefore the existing volleyball training system should gradually achieve the organic balance of the techn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 training,increase functional training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fatigue injuries and acute injuries.
nationalmen's volleyball;characteristic injuries;designed training load
G842
:A
:1001-9154(2014)11-0068-06
G842
:A
:1001-9154(2014)11-0068-06
于健(1980-),男,山东淄博人,讲师,体育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