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素美
摘 要:初高中英语学习上的差异是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学习的因素,并从心理引导、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提高效率五个方面探索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树立信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提高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的开端,高一新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能否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取得高考成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一年的高一年英语教学中我发现,班上不少学生入学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可不用多久,就有部分学生入学时的新鲜感荡然无存。一般来说,在学生刚刚开始由初中升到高中时总有一段时间是不适应的。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造成学生“不适应”的原因
由于这种不适应是初中升入高中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初高中学习差异的对比中找原因。
1.教育性质的差异,造成人们观念的不同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这就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甚至教师等各方面对初高中的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尽管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初高中都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中阶段人们关心的仍是高考成绩,所以人们对初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远不如对高中阶段重视。这种认识观念上的差异指导着学生、教师的行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学习素质偏离高中要求。
2.环境因素与心理的变化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环境是全新的,新学校、新教师、新同学、新教材,学生由一个陌生到熟悉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另外,学生经过中考的紧张复习之后,学习思想较为放松,入学后无紧迫感。还有一些学生原本英语基础不牢固,上了高一后,对高中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内容的差异,造成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初中教学内容较少,难度不大,记忆性知识多,逻辑推理少,课堂教学用较少的时间讲授新知识,用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大多数学生对大多数知识当堂就可以掌握,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且加大词汇量和阅读材料的分量,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而且内容涉及文学、科技、地理、网络技术等方面,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4.考试制度的差异,造成课程设置和学科发展不平衡
按照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应开全所有的科目,各学校基本也做到了这一点。但由于中考有些科目不计考试成绩,造成这些科目名存实亡、形同虚设。高中阶段有高考和会考的制约,学生开始重视。
5.能力要求的差异,造成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不同
初中试题立足于课本和有限的学科资料,而且题型简单,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而高中试题范围广泛,课本只是基础,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才能学好,还需具有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低能力显然不适应高要求。
二、解决“不适应”问题的方法
学习上的不适应,必将给教学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扼杀学习兴趣、挫伤学习积极性、削弱学生自信心,使教学成绩不理想。加强多方面的引导是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
1.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树立信心,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高一新生入学后,许多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加重,主要表现在:词汇量大,识记困难;知识枯燥,运用困难;课文篇幅长,理解困难。因此,高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端正他们的思想,及时肯定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时间
无论多么聪明的学生,多么科学的学习方法都必须建立在一定时间的基础上,成绩的取得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常听到高一学生抱怨作业太多而时间太少,一天到晚忙忙乱乱,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应做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学科需要、课时安排、作业多少,合理分配时间,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學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概言之,即课前做好预习,课堂提高质量,课后及时复习。课堂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对提高课堂质量尤为重要。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主要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应通过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调动积极性等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基础。
5.引导学生注重提高效率
合理安排时间和充分利用时间、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都是为提高学习效率服务的。提高效率也是做好上述工作的必然结果。应该使学生懂得时间是有限的,没有高效率一切将变得无意义,从而树立强烈的效率观念。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懈地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与探索,让英语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圆满完成高中英语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柯雅满.浅析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09).
(作者单位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