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男子篮球高位阵地进攻战术比较研究

2014-04-24 07:26柳建庆陈淑娴于志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强队内线中国男篮

柳建庆,陈淑娴,于志华

(1.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2.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中心小学,广东 东莞 523900; 3.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外男子篮球高位阵地进攻战术比较研究

柳建庆1,陈淑娴2,于志华3

(1.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2.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中心小学,广东 东莞 523900; 3.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以2010年世锦赛为案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从时间、空间维度视角,以高位区域阵地进攻为切入点,力图详细分析高位阵地进攻的掩护、突分、策应、传切以及个人战术现状。并运用面板数据和截面数据,纵横比较分析了中国男篮以及中外男篮高位阵地进攻战术上的差异。

阵地进攻;高位;配合;战术

高位阵地进攻是进攻队快攻或衔接段进攻未成功,人球已到前场,防守队已布阵,进攻队针对对方的防守战术形式,按照自己既定的进攻战术,在高位有步骤地组织进攻的一种战术类别。目前,人们已经比较习惯于从时间维度将篮球比赛的进攻战术分为快攻、衔接段进攻和阵地进攻三个阶段[1]。高位阵地进攻是阵地进攻的发起,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寻高位区域的基础战术配合和个人进攻的战术,从而去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战术、战略理念,这对促进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新思维和更高的研究平台。

1 中外男子篮球高位阵地进攻现状分析

男子篮球高位阵地进攻战术主要是指高位掩护配合、突分配合、策应配合、传切配合以及个人进攻战术。所谓高位区域是指罚球线的延长线与边线的交点和中线之间围城的区域。

随着篮球新规则的修改与制定,球场上的限制区和三分线进一步扩大和增远。限制区的范围扩大,限制了高大队员在篮下低位区域滞留的时间;三分线增远,对外线队员的技术运用和基础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目前,教练员随着新规则的变化,转变了战略思维,出现了新的攻防战术——大个子队员拉空篮下低位,在高位进攻区域进行基础配合和个人进攻战术,这已成为当前篮球战术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新趋势。

以2010年篮球世锦赛为例,高大队员在高位掩护、策应、远投、突破等技战术运用得非常娴熟,效率比较高,并且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高位进攻战术配合运用的次数频率依次为掩护配合、个人进攻战术、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如图1所示)。

图1 2010世锦赛中外篮球高位进攻战术分布示意图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高位进攻战术进行多重比较:在方差齐性检验时,从显著性概率看(sig=0.144,p>0.05),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性。进行组间分析时,高位进攻战术配合变量之间差异非常显著,F(4)=59.632,p=0. 00<0.05。

由于高位进攻战术变量方差齐性,从多重比较对话框选择比较方法时,选择了方差齐性框LSD。结果说明,除了突分配合和策应配合差异不显著外,掩护配合、个人进攻、突分配合、策应配合和传切配合变量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

篮球运动都非常关注篮下低位的进攻与防守,双方充分利用队员的身高和体重,争抢有利的空间位置[3]。防守方经常采用协防、夹击等手段造成篮下低位空间拥挤、狭小,以便干扰、瓦解对方的进攻。目前,世界强队将大个队员拉到高位三分线外,技术全面的大个子队员运用掩护、个人投篮、突破、策应等战术手段,迫使防守方改变既定的防守策略,拉出来防守,这将增大低位的空间,外线队员可以利用速度进攻篮下得分。

2 2000年奥运会与2010年世锦赛中国男篮高位阵地进攻比较分析

关于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人们习惯于谈论中国队在世界大赛的排名,关注比赛的结果,却忽略了比赛的过程[4]。单从名次上看,中国队确实是在原地踏步滞留不前(其中从第十五届世锦赛开始,参赛队伍的增多,尤其是欧洲强队的增加,中国队的名次在十五届和第十六届的排名分别为第十五和第十六名)。中国男篮在历届世锦赛上最好的排名为第八名,名次排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男篮的现实水平。

仅仅从名次排序角度看待中国男篮的水平是不全面的,而从历届世锦赛得失分差可以看出,中国男子篮球运动水平与国外强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队历届世锦赛得失分差示意图

其实,从1994年中国篮球联赛转型为职业联赛以来,国家男篮技战术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世界著名外籍教练员、队员的引入,国外篮球文化的冲击、融合,给中国的职业联赛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男篮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转变战略思维,接受新的篮球理念,在高位掩护、个人进攻、突分、策应等战术配合方面,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内线队员拉空低位空间至高位掩护、策应、投篮、突破,战术比较娴熟,技术也越来越全面,球员位置越来越模糊。

那么与十年前相比,目前中国男篮战术打法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94年中国刚刚开始职业联赛, 1998年中国男篮无缘世锦赛,而2002年世锦赛的录像资料查阅非常困难,因此,本文选择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与法国队的一场比赛,这场比赛中国男篮下半场比赛在领先十四分的情况下失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将中国男篮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10年世锦赛的比赛纵向比较,探讨中国男子篮球高位进攻战术的变化,获得的面板数据能够使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出中国男篮战术方面的问题。

图3 中国队高位进攻战术比较示意图

2010年世锦赛,国家男篮高位进攻战术的传切配合和策应配合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掩护配合、突分配合以及个人进攻战术远远超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如图3)。录像观察发现,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往外线强于内线的中国男篮,由于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的参赛,中国的“移动长城”发挥篮下优势,取得了一定效果[5],但比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比赛中男篮过于倚重内线,一味地低位单打、低位给无球队员掩护、低位策应等,忽略了高位外线的进攻。当后卫将球推至前场,中国男篮高大队员在高位做定位掩护相对较多,但很少向内拆下顺,掩护的成功率很低;中锋高位策应的位置也主要集中在罚球线附近区域,高位和低位的空间压缩比较窄,策应的效率比较低,很难进行连续的基础配合;由于战术过于依赖内线队员,外线的个人进攻上很少安排关键的人在关键时刻使用进攻战术,时常发生在进攻时间快结束时仓促投篮,命中率较低。也就是说,中国男篮在阵地进攻时,往往会出现低位和高位之间有一较宽的空白地带,高位的控球队员很少实施个人进攻,高大队员也很少拉出来到高位挡拆和策应,锋、卫之间配合比较单一,主要是内线队员低位背对篮筐接球或掩护溜底线的队员,而外线队员是在45度位置传球内线或接内线传球投篮,接球突破进攻运用得比较少。2010年世锦赛,中国男篮在高位能够比较娴熟地运用掩护配合、突分配合、个人进攻、策应配合,高低位进攻相对平衡,与世界强队比较接近,进步比较大。

3 2010年世锦赛中外男子篮球高位阵地进攻比较分析

3.1 中外男篮掩护配合比较

掩护配合是进攻队员之间采取合理的行动利用同伴位置和身体挡住看守自己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运用掩护配合队员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给其他同伴创造进攻机会,连续进攻得分。在高位运用掩护配合,拉空低位和对侧空间,创造第二次、第三次……进攻的战术配合越来越普遍,效果比较好,适合现代篮球运动发展。

图4 中外男篮掩护配合次数比较示意图

2010年世锦赛,中国男篮运用高位掩护配合的次数与世界强队比较差别不明显(如图4所示)。高位掩护配合大多数是内线队员与后卫之间的配合,其优点是内线队员内拆下顺:一是能够创造以大打小的机会,二是吸引防守队员协防、补防、夹击等,给弱侧进攻队员创造进攻机会。但录像观察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相比有显著个性特征:(1)国外男篮在给有球队员做掩护时,持球队员基本上是向内运球,很少运球向边线或底线运球。中国男篮掩护配合的掩护区域在右边运用的次数较多,而世界强队主要集中在中区。高位中区无论是持球队员还是掩护队员都有足够的空间运球、传球或接球,大大提高了连续进攻的机会。(2)在掩护队员移动的方式方面,国外强队主要是向内拆下顺,而中国队员运用的次数较少,并且拆开队员下顺时很少接球进攻。

3.2 中外男篮个人进攻战术比较

个人进攻是队员根据对方防守特点和本队进攻战术需要所采取的带有策略性的行动,是进攻战术的组成部分。个人进攻战术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实施进攻的一种手段。录像观察发现,个人进攻战术的运用,一是在一节的节点或赛点的关键时刻运用突破、跳投进攻直接得分或造防守队员犯规较多;二是当场上局势处于胶着状态,队员利用良好的技术和身体条件,通过个人进攻打破僵局。2010年世锦赛中国男篮个人进攻的次数与国外强队有一定的差距(如图1所示)。在五场比赛中,中国男篮输掉了四场比赛。希腊、立陶宛、波多黎哥的个人进攻次数明显高于中国队,其中亚军希腊队个人进攻次数达到27次,进攻效率达到59%,而中国队个人进攻次数20次,进攻效率为40%;科特迪瓦队负于中国队,其个人进攻次数15次,进攻效率仅33%。可以说,个人进攻与比赛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现代篮球运动中个人进攻战术也越来越引起教练员的重视。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队的个人进攻次数在分布基本是均等的,而国外强队个人进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区。在中区,个人进攻具有良好的传球视野,突破进攻时有较大空间,可以直接选择上篮或者分球,对防守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在进攻手段上,进攻队员选择跳投的次数略高于突破上篮,一是战术需要,通过战术配合,在高位出现进攻空间直接投篮;二是时间所剩无几,在高位仓促出手。但突破上篮的效率更高一些,能够重创内线队员,提高进攻队员的士气。

3.3 中外男篮突分配合战术比较

突分配合是持球队员利用运球突破,诱使对方补防,此时,将球传给切入空挡的同伴进攻的一种配合方法。运用单样本t检验,对2010年世锦赛中外男篮突分配合比较分析,结果此单样本平均数检验的样本平均数为12次,t(4)=2.976,p<0.05,达a=0.05之显著水平,表示中国男篮在高位突分配合战术与国外强队的差异比较显著,同时从样本平均数的大小(12次)可以看出国外强队在高位突分配合战术运用次数平均高于中国男篮6次,显示国外强队在突分配合战术应用上实力明显超过中国队。

统计结果显示,中区发动突破的次数较多,传球的方式向左、向右和向后的次数基本保持平衡,突破后向低位传球的次数非常少。在突分配合中,战术配合失败的次数和进攻效率的次数国外强队明显高于中国队。在统计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一非常奇怪的现象,经多次重复对录像观察分析,认为:一是国外强队在突破的过程中主动对抗,伺机个人进攻,诱使防守队员协防、补防或夹击,然后分球给空位或空切的同伴,这时的分球很容易造成失误;二是当防守队员协防、夹击时,同伴接到球可以直接进攻,但更多采取的是连续的进攻——突分、掩护等,虽然在第一次突分配合中没有能够直接得分,却能够创造佳机,在后续的战术配合中成功率明显要高于中国队。

3.4 中外男篮策应配合战术比较

策应配合是处于内线的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与外线无球队员做传切突破配合,是里应外合的一种配合方法。本文研究策应配合是指处于高位的内线队员背对、面对或侧对球篮接球,与外线队员之间的配合。运用单样本t检验,对2010年世锦赛中外男篮高位策应配合比较分析,结果此单样本平均数检验的样本平均数为11.4次,t(4)=0.460,p>0.05,没有达a= 0.05之显著水平,表示中国男篮高位策应配合战术与国外强队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从样本平均数的大小(11.4次)可以看出,国外强队在高位策应配合战术运用次数平均略高于中国男篮10次,但不能说明国外强队在策应配合战术应用实力上超过中国队。

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世锦赛中外篮球高位策应配合区域分布中,中区运用的次数最多,左右两区在运用次数上没有明显差距,但与中区相比较差距十分显著。经单样本t检验,在中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策应配合比较,此单样本平均数检验的样本平均数为9.4次,t(4)=1.130,p>0.05,没有达a=0.05之显著水平,表示在中区中国男篮高位策应配合战术与国外强队没有显著性差异。录像观察发现,策应配合的策应队员传球的方向横向(左右)传球次数较多,策应后高地位的配合次数较少;高位策应配合失误率为零,进攻的效率较低,这说明,策应配合主要是寻找最佳进攻机会,攻击性较弱;策应区域配合集中在中区三分线外,罚球线高位策应配合很少;策应配合高低位进攻方式也非常少,原因是当前篮球运动崇尚的防守更具有攻击性,弱侧防守队员移动积极,加大了对限制区的保护,高位策应队员很难将球传至内线。

3.5 中外男篮传切配合战术比较

传切配合是进攻队员之间利用切入技术组成简单的配合。本文研究的传切配合是指持球的进攻队员传球后切入组成的配合,统计数据不包含空切、绕切。统计结果认为,各队高位传切配合平均为2.3次,中国队与国外强队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传切的区域和进攻的效率也都没有明显的统计意义。当前,在世界大赛上,传切配合运用得比较少,这与攻击性防守体系有很大的关系。现代防守理念是在防守时强调防守的攻击性,对进攻队员进行压迫性防守。防守队员不停地轮换转位,不允许无球队员从“拐点”——罚球线的延长线与限制线的交点的方向切入,延缓或阻止了传切配合实施。

4 讨论

讨论之一:2010年篮球世锦赛,高位区域进攻战术配合运用的次数依次为掩护配合、个人进攻战术、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经方差分析,除了突分配合与策应配合两变量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变量间的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了在攻击性防守理念的影响下,防守队员将自己的防守区域扩大到三分线之外,尤其是对有球队员的紧逼防守,后卫很难轻易地运球、传球,迫使教练员改变进攻理念,在高位区域设计着两三个人之间的基础配合战术,以摆脱防守,进行有效地进攻。在高位阵地进攻中,掩护配合是基础配合中运用最多的战术,并且大多数是以内线队员给有球队员作掩护,外线队员之间很少运用掩护配合。当内线队员在高位掩护时,对方内线队员出来防守拉空低位区域,进攻的内线队员拆开下顺,很容易造成对方的外线队员防守进攻的内线队员,以小防大。传切配合一般在快攻和衔接段进攻运用的比较多,在阵地进攻中运用的很少,即使在高位拉空了低位区域,也很难实施有效的进攻。攻击性性防守强调对无球队员防守时,严禁无球队员从拐点空切,合理地利用身体阻挡,迫使进攻队员改变了移动路线。也就是说,当今世界篮球高位阵地进攻是以掩护配合为主,结合个人进攻战术、策应配合和突分配合为辅的发展趋势。

讨论之二:无论是中国队纵向的比较还是与国外强队的横向比较发现,中国队在进攻理念上发生了变化。虽然比赛的统计数据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比赛中,与国外队员相比,中国队员在对比赛阅读上缺乏灵活性,基础配合运用得还是比较粗糙,注重第一次配合,连续配合的能力非常欠缺。究其原因,其一是执教理念上的差距。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前,是国内教练员执教国家男篮。当时我们国内一直崇尚着“得中锋者得天下”、“离球篮越近命中率越高”的理念,在战术的设计与安排上以中锋为核心,尤其是2000年奥运会中国队员姚明、巴特尔和王治郅三座移动长城的出现,更是坚定不移的坚持这种战术。中锋大多是以低位两侧和高位罚球线三点,根据球的转移三角移动,要么高位策应,要么低位背篮接球进攻。由于身高和体重的因素,中锋得分和命中率很高,却很难赢球,跟对手比分差距也很大。随着执教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篮教练尤纳斯和哈里斯团队的加盟,以中锋为核心的理念逐渐转移为两三个人基础配合为核心的理念,进攻的方式由单纯低位为主的战术转变为低位、高位相结合的战术。世界赛场上时常看到姚明、巴特尔在高位给运球或持球后卫做掩护,拆开下顺或拆开外拉三分的战术,同时也会发现外线的锋卫队员时常在篮下进攻得分。从2000年、2004年、2008年三届奥运会比赛发现,男篮参赛队员的名单没有太大变化,比赛的名次上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队与队比赛的得失分上,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差距进一步缩少。其二是中国队员的个人能力方面的差距。姚明、巴特尔没有参加2010年的世锦赛,内线是由易建联、王治郅担纲。由于内线队员的脚步比较灵活,外线和中远距离的命中率较高,很少发现内线队员直接在低位接球进攻,而是通过高位的配合,移动到低位或罚球线附近接球进攻。与国外球队相比,除了个人进攻战术和突分配合外,其它配合在次数统计上没有特别明显差异。录像观察也发现,高位阵地进攻战术的运用与国外球队战术类似,但在配合的质量上存在差距,比如掩护时质量不高、喜欢拆开外拉远投等,严重影响了持续进攻的质量。个人进攻战术和突分配合都是个人的能力体现,包括对比赛的阅读能力,中国队员当与对位队员能力差别较大时,就失去了个人进攻的勇气,尤其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表现得尤为突出。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当今世界篮球高位阵地进攻是以掩护配合为主,结合个人进攻战术、策应配合和突分配合为辅的发展趋势。

(2)中国男篮在外教的执教下,进攻战术理念发生了变化。以中锋为核心的理念逐渐转移为两三个人基础配合为核心的理念,进攻的方式由单纯低位为主的战术转变为低位、高位相结合的战术。在世界大赛上,比赛的名次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队与队比赛的得失分上,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差距进一步缩少。

(3)2010年世锦赛上,中国男篮与国外球队相比,除了个人进攻战术和突分配合外,其它配合在次数统计上没有特别明显差异。高位阵地进攻战术的运用与国外球队战术类似,但在配合的质量上存在差距,影响了持续进攻的质量。

5.2 建议

中国男篮应坚持目前的进攻理念,在高位进攻时的战术配合应注重中区,因为中区具有更宽广的传球视野和进攻空间;提高个人进攻的能力,在关键时刻投出关键的球,改变、控制球场上的局势;要提高队员掩护配合和突分配合进攻的攻击性,大胆对抗,在对抗中寻找不平衡中的平衡;强调提高队员连续进攻的能力。

[1]聂武生.从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看当代篮球阵地进攻的特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4):283-284.

[2][美]约翰.伍登,斯文.纳特著,毕仲春等译.约翰.伍登的UCLA大学进攻战术体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9: 3-7.

[3]郭永波.当前世界男篮强队阵地进攻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6):829-831.

[4]杨清,李军,张旭峰.第16届男篮世锦赛优秀队伍进攻战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1(3):147-148.

[5]唐广宁,冯建,郭士强.从2010年第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分析世界篮球内外线技战术发展的新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88-91.

Com parative Study of High-Position O ffensive Tac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M en's Basketball

LIU Jian-qing,et al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

Depending on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survey,video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the paper,taking the 2010World Championship as a study case and high-positional attacks as a pointcut,analyzes the status of screen,relaying a pass,post,cutting and personal tactical situation in detail from temporal and spatial dimensions.The tactics of high positional attack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basketball teams are also compared by using panel data and cross-section data.

positional attack;high position;cooperation;tactics

G841

:A

:1001-9154(2014)08-0063-05

G841

:A

:1001-9154(2014)08-0063-05

柳建庆(1969-),男,山东龙口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14-05-20

猜你喜欢
强队内线中国男篮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2012—2013赛季NBA总决赛双方防守内线无球队员技术的研究
第31届奥运会中国与四强男篮内线球员配合能力的对比研究
内线消息常坑人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