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冲突是资源也是策略

2014-04-23 10:02陈都英
化学教与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思维教学

陈都英

摘要:认知冲突既是一种教学资源,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开动脑筋创设多维度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深度思考,引发内在学习动机,进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认知冲突;思维;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疑难的情境,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状态”即“认知冲突”,而认知冲突是激起思维的第一步,思维的过程就是从认知冲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制造的认知冲突,无疑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点燃学生的思维,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美妙的诗句绘制出一幅美景,亦写出了看似矛盾的境界,此境界让人深思,获得真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诱导”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教师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不断激起认知冲突,扣人心弦,造成心理悬念,唤起求知欲,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点燃思维的火花。如果说学生学习的课堂是风平浪静的,那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认知冲突就犹如往平静的湖面投掷石子,让课堂在荡漾中展现动态美,在交互中展现自然美,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重要的生命驿站。

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冲突”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那么如何利用这一“财富”, 点燃学生的思维呢?现就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双管齐下——“冲突”中引发概念的深度思考

所谓概念冲突,是指新旧知识间出现的某种差距或矛盾。认知心理学认为,如果人在应付某种环境时,环境一直不变,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显得枯燥;如果变化太大,会给学生“老虎吃天”的感觉,无能为力,激发不了学习动机。则最有利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就是营造“自相冲突”的情景,展现精彩的课堂。

案例1:如在“化学反应速率”部分,提供以下事实: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增大硫酸的浓度至浓硫酸时,反应几乎无气泡产生。这与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相矛盾,认知冲突由此而生。通过讨论可知:当增大硫酸的浓度至浓硫酸时,硫酸的性质改变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这一内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学生对改变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

案例2:在“化学反应的限度”部分,课本中的活动探究提供以下实验:取5mL 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继续滴加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什么现象?对于滴加CCl4后的现象,学生能正确调用氧化还原反应和萃取的知识,马上得到解释;而滴加KSCN溶液后鲜明的实验现象会出乎学生的意料,甚至惊呼一声“哇”。学生边观察实验,边产生疑问:由实验数据知FeCl3少量,为什么还有FeCl3存在呢?这时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与新的问题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动摇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现了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通过教师适时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可知:对于可以完全反应的物质来说,在反应结束后也有极少量的存在,即任何反应均有一定的可逆性。或者简单说可逆反应是绝对的,不可逆反应是相对的。因此,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上冲突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发的,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因而教师应及时抓住认知“冲突”资源,恰到好处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让课堂因“你”而精彩。

二、 设置陷阱——“冲突”中凸显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疑惑点,易错点或盲点,创设一些一般规律中的特殊问题或学生认知中的不和谐的情境,诱导学生落入预设陷阱中,再“救起”或进行启发引导“自救”,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自我反省,产生顿悟,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来顺应、解释这些新问题,以期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最佳教学效果。

案例3: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呈现以下问题:(1)氧化性:Cl2_____Br2; (2)非金属性:Cl____Br。学生利用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能肯定且很快地回答出结果。教师灵机一动,改为N2____P4,N____P,大多数学生会毫不犹豫说出答案,此时教师并没有忙于给出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再创设问题情境:N2、白磷与氧气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们内部化学键如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听到教室里惊呼一片“原来如此!”很多学生不言而喻地意识到答案的错误,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达成共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和原子结构有关;单质的活泼性与分子结构有关。本例不仅以“误”引“悟”,营造了最佳教学时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敏捷性。

三、以史为镜——“冲突”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给人以智慧。”在教学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其来源和动态演变。化学史可以使学生情感与认知活动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思维,使之融入与教材内容相冲突的情景之中,激起学生的思想冲突,进而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案例4: 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过程设计认知冲突:一是当卢瑟福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而用汤姆生的枣原子模型无法解释实验现象时;二是卢瑟福根据新的实验现象建立了核式原子模型,可是不久后发现核式原子模型与经典的物理学理论有矛盾。卢瑟福是著名的化学家,他的观点怎会有错?现代的原子结构学说又是怎样的?认知矛盾由此产生。

案例5:学习Si的性质时,我提供以下史实:Si在地壳中的含量排在第二位,高达26.3%,Si的燃烧热为990.7kJ/mol ,而碳的燃烧热为393.5kJ/mol。在夜幕降临时我们看到的是璀璨的灯火,心中有喜悦同时又失望。硅的藏量和燃烧热都比碳高,为什么我们提供能量用碳而不用硅呢?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又是怎样呢?为什么硅作为能源行不通呢?认知矛盾由此就产生了。endprint

四、 实验情境——“冲突”中彰显探索精神

实验是化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设置认知冲突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也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所以利用化学实验创设认知冲突,更容易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6: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完实验后,学生看到的现象是:薄铜片上放红磷的一端未能燃烧,而放白磷的一端能燃烧,在热水中的白磷也未能燃烧。此时教师不要忙于给学生解释,从而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再创设悖论的情境:水能灭火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能”。紧接着教师做一对比实验:A组:白磷在冷水中,通入氧气不燃烧B组:白磷在热水中,通入氧气竟然燃烧。从而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积极地认知,从而消除悖论,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可以说引发认知碰撞是学习新知识的契机,也是创设精彩课堂的有效途径。

五、 连环出击——“冲突”中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换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在原有的认知冲突消失后,不断出现新的认知矛盾。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也可营造“最佳教学时刻”。

案例7:质量分数为2a%的NaOH溶液和质量分数为a%的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1.5 a%(填“>”或“<”或“ =”)。

变式(1):将原题中的“等质量”改为“等体积”。

变式(2):将上述“NaOH溶液”改为“酒精”。

变式(3)(逆向延伸,由正及反):将质量分数为2a%的X溶液和质量分数为a%的X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5 a%,则X可能是( )

A. NaSO4 B.氨水 C.KOH D.乙醇

变式(4)(串联组合):浓度不等的两种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时,质量分数是x%,等体积混合时为y%;浓度和上述NaOH溶液相等的两种不同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时,质量分数为z% ,而等体积混合时为w%则x、y、z、w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

从变式(1)到变式(4),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得以强化,在解决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升级,对解题规律的应用越来越熟练,从而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认知结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汲取知识”。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制造认知“冲突”,不断引导学生解决,使学生的心理往复出现平衡—失衡—平衡的过程,这样便可营造“别有居心”的最佳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有种跌宕起伏的美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智慧和灵动,充盈着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课堂因“你”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玉乔. 化学教学中预设“认知冲突”的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17-19

[2] 吴兆根. 刍议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思考与实施[J]. 中学化学,2010,(11):3-4endprint

四、 实验情境——“冲突”中彰显探索精神

实验是化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设置认知冲突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也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所以利用化学实验创设认知冲突,更容易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6: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完实验后,学生看到的现象是:薄铜片上放红磷的一端未能燃烧,而放白磷的一端能燃烧,在热水中的白磷也未能燃烧。此时教师不要忙于给学生解释,从而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再创设悖论的情境:水能灭火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能”。紧接着教师做一对比实验:A组:白磷在冷水中,通入氧气不燃烧B组:白磷在热水中,通入氧气竟然燃烧。从而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积极地认知,从而消除悖论,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可以说引发认知碰撞是学习新知识的契机,也是创设精彩课堂的有效途径。

五、 连环出击——“冲突”中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换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在原有的认知冲突消失后,不断出现新的认知矛盾。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也可营造“最佳教学时刻”。

案例7:质量分数为2a%的NaOH溶液和质量分数为a%的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1.5 a%(填“>”或“<”或“ =”)。

变式(1):将原题中的“等质量”改为“等体积”。

变式(2):将上述“NaOH溶液”改为“酒精”。

变式(3)(逆向延伸,由正及反):将质量分数为2a%的X溶液和质量分数为a%的X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5 a%,则X可能是( )

A. NaSO4 B.氨水 C.KOH D.乙醇

变式(4)(串联组合):浓度不等的两种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时,质量分数是x%,等体积混合时为y%;浓度和上述NaOH溶液相等的两种不同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时,质量分数为z% ,而等体积混合时为w%则x、y、z、w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

从变式(1)到变式(4),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得以强化,在解决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升级,对解题规律的应用越来越熟练,从而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认知结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汲取知识”。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制造认知“冲突”,不断引导学生解决,使学生的心理往复出现平衡—失衡—平衡的过程,这样便可营造“别有居心”的最佳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有种跌宕起伏的美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智慧和灵动,充盈着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课堂因“你”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玉乔. 化学教学中预设“认知冲突”的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17-19

[2] 吴兆根. 刍议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思考与实施[J]. 中学化学,2010,(11):3-4endprint

四、 实验情境——“冲突”中彰显探索精神

实验是化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设置认知冲突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也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所以利用化学实验创设认知冲突,更容易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6: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完实验后,学生看到的现象是:薄铜片上放红磷的一端未能燃烧,而放白磷的一端能燃烧,在热水中的白磷也未能燃烧。此时教师不要忙于给学生解释,从而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再创设悖论的情境:水能灭火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能”。紧接着教师做一对比实验:A组:白磷在冷水中,通入氧气不燃烧B组:白磷在热水中,通入氧气竟然燃烧。从而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积极地认知,从而消除悖论,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可以说引发认知碰撞是学习新知识的契机,也是创设精彩课堂的有效途径。

五、 连环出击——“冲突”中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换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在原有的认知冲突消失后,不断出现新的认知矛盾。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也可营造“最佳教学时刻”。

案例7:质量分数为2a%的NaOH溶液和质量分数为a%的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1.5 a%(填“>”或“<”或“ =”)。

变式(1):将原题中的“等质量”改为“等体积”。

变式(2):将上述“NaOH溶液”改为“酒精”。

变式(3)(逆向延伸,由正及反):将质量分数为2a%的X溶液和质量分数为a%的X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5 a%,则X可能是( )

A. NaSO4 B.氨水 C.KOH D.乙醇

变式(4)(串联组合):浓度不等的两种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时,质量分数是x%,等体积混合时为y%;浓度和上述NaOH溶液相等的两种不同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时,质量分数为z% ,而等体积混合时为w%则x、y、z、w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

从变式(1)到变式(4),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得以强化,在解决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升级,对解题规律的应用越来越熟练,从而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认知结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汲取知识”。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制造认知“冲突”,不断引导学生解决,使学生的心理往复出现平衡—失衡—平衡的过程,这样便可营造“别有居心”的最佳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有种跌宕起伏的美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智慧和灵动,充盈着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课堂因“你”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玉乔. 化学教学中预设“认知冲突”的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17-19

[2] 吴兆根. 刍议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思考与实施[J]. 中学化学,2010,(1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思维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思维总动员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让语言思维向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