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迪
摘要: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与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必然会产生跨文化的交流,而作为它们交流的桥梁——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也正是这些纷繁的文化孕育了世界上异彩纷呈的语言,所以当有两种不同语言交汇在一起时,我们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相互转化时就必须要考虑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在对其文化的学习,以及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翻译出准确地道的译文。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差异;影响;方法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附属于不同的文化。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化承载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历史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而这些差异性往往会给翻译带来一定的理解障碍。所以在国家交流中,译者们不仅要对语言表层的转换,还要考虑其中的文化因素,提高翻译的质量,也使之更加恰当和准确。
1.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词,笼统地讲,它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既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既包含了价值观念等意识方面的小文化,也包含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地理环境等物质方面的大文化[1]。语言作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承载着该地区特有的文化,这些差异性都影响着汉英之间翻译的思想表达。下面,就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影响因素展开叙述。
①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俗话说:“近山识鸟音,近水识鱼性。”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英国是一个西方的岛国,四面环海,海洋生物繁多,航海业发达,全年温和湿润,适于园艺业的发展;中国位于东半球,由于亚热带季风的气候,农业是其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的祖祖辈辈都居于亚洲大陆,生活也离不开土地。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喻人铺张浪费,花钱奢靡,英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则是用“挥金如土”。虽然两个词的喻体不同,但是意义是一样的。再比如,由于英国常年是盛行西风的,所以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而在汉语的文化体系中,春天经常刮东风,所以东风也具有很多引申义和喻意,比如“东风拂面”、“改革的东风”等。故而我们在阅读雪莱的《西风颂》时会有所误会。
②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英语所在的民族和地区注重逻辑和抽象思维,而汉民族则是更注重具体思维[2]。比如,汉语中的一个成语“胸有成竹”,如果直译成:have a bamboo in ones chest.就会让人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甚是费解,但是当我们用一种逻辑思维来意译: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则让人很容易就了解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思维方式中,英汉最明显的一个差异其实还是在于英语重直线思维,习惯直截了当,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而汉语则是重曲线思维,习惯从具体到概括,从众归一。比如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里的开头一句话: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3].但是我们汉语却总是先把事实叙说了再来进行总结,这句话在中文是这样的: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个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其思维方式的差异由此可见。
③风俗习惯的差异性。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传统习性,风尚或是礼节,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着非常强烈的制约作用[4]。而其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因为语言来源于生活,所以它在潜意识里就要求译者要了解该语言所包含的一些缘由。比如,关于数字“8”,它是汉语使用者广泛喜爱的数字,因为其发音与“发”谐音,代表着人民要发财的愿望,其寓意是吉祥的,但在英语中的“eight”,是没有该层含义的。相反,英语中对数字“seven”是情有独钟的,其中不只因为它的风俗习惯,还包含着它的宗教色彩,在西方人的眼里,“7”是一个命数,上帝用了“7”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他的身边有“7”个天使,而且一个星期有“7”天,在他们的眼里“7”就意味着幸福与幸运 ,但在我们汉文化中却没有[5]。另外,中西之间对颜色也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也反映出了不同風俗习惯的差异性。以白色为例,在西方,白色象征着纯洁,新娘在婚礼上也是身穿白色婚纱;但是在中国,只有葬礼上悼念死去的人时才会穿白衣,婚礼上却总是穿上大红礼服来象征红火吉祥。所以有时不了解其风俗习惯,对其翻译出来的文字也就无法理解,只有充分了解其生活习惯,才能清楚其中包含的蕴意,才能给翻译提供方便。
④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其中包含着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因为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难题。比如“meet ones waterloo”是源于法兰西的缔造者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一事,以示拿破仑反攻的失败,如果译者不了解这一历史事件,那么对其中所包含的喻意就不得而知了。又比如《史记》中“鸿门宴”这节里说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意思就是“别有用心”,但如果译者没有阅览过司马迁的《史记》,不了解项庄和沛公为何人,那么要他进行翻译估计很有困难,其表达的意思也很难理解。所以译者在进行英汉翻译时,要对双方的历史文化都有相关的认识,有了历史文化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双方的交流才会更加顺利。
2.文化差异下的英汉翻译应对措施
翻译活动不仅是双语之间的转换活动,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所以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应该要在语言的基础上,再联系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将原文要表达的真实意蕴给真确地表述出来,而这也是使翻译工作达到“信、雅、达”的关键。
①附加注释。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些成语或是句子一种语言所特有的,比如中国的成语“东施效颦”,如果就简单地翻译成“Dong Shi imitates Xi Shi”则没有把这个成语“胡乱模仿,效果极坏”的意思给完整表述出来。但是如果在旁边进行注释的话,比如(Xi Shi was a famous beauty girl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 Dong Shi was a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Xi Shi to be beautiful as Xi Shi.)这样读者或是译者不需要查阅太多资料就可以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思,并且一目了然。
②意译法。直译是翻译最原始也是最忠实原文的翻译,但是有时限制于文章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往往需要对要翻译的内容进行填词或是删字,以求文字的通顺,传达原文的意义。例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句子:“as thin as a shadow.”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就是“瘦的像影子”,但是由于我们汉语没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为了更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我们就可以译成“瘦的像猴子”。
3.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差异,也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翻译成为了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而翻译工作者是构建这座桥梁的设计者,为了让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更紧密,翻译工作者应积极了解双方的文化,消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者单位:辽宁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黎功成.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英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3):14-25.
[2]陈凯.试论翻译的跨文化内涵[J].宜宾学院学报,2011,32(09):112-117
[3]李建莉.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5(03):68-75.
[4]刘建芳.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6(01):147-159.
[5]刘红,邓鹂鸣.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25(01):23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