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服务业内涵辨析与发展经验的评析*

2014-04-23 08:16:4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26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孟 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聂晓潞

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纪若雷

21世纪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推动下,世界经济逐步由“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后,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与人口压力,也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全球积极发展服务业的推动下服务业不断细分,出现了许多新型服务业态与发展模式,产业形态上更趋于国际化、现代化。我国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提出了“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随后在200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进一步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但上述文件都未明确提出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定义与分类标准。2012年1月29日科技部印发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官方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纵观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历程,属于典型的政策实践领先于理论发展。虽然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学术界就现代服务业定义与具体分类仍无定论,而国外学术界并没有“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提法与具体分类研究。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现代服务业内涵、分类及发展经验文献,试图对现代服务业概念进行厘清,同时根据现代服务业各子行业产出服务的商品性质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在总结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有所创新。

一、现代服务业的含义界定

服务业的概念是由第三产业概念中衍生而来,古典经济学对第三产业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威廉·配第。三次产业划分概念最早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Allen G.B.Fisher于20世纪30年代在分析澳洲经济时最先提出。①②Fisher,A.G.B.A Note on Tertiary Production[J]The Economic Journal.Vol.62,No.248,1952(12):820-834.随后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于1940年逐步完善并普及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克拉克将第三产业部门统称为服务部门。③Clark,C.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1st Edition,Macmillan,1940:685-691.

服务业不断发展细分出许多新的服务业态。西方学术界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服务业概念,如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APS)、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与第四产业(Quaternary Sector)。但西方学术界并未提出过“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这一点在我国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如冯峰(2008)、王志明等(2009)、任英华(2010)和王良杰、石丽丽(2010)等。如果仅从字面含义和出现时间来看,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第四产业更为接近我国提出的现代服务业概念。

(一)国外学者对现代服务业含义的界定。

1.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生产性服务业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Greenfield最早提出,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④Greenfield,H.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144.Coffey&Bailly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中介需求的功能,用于生产最终产品与服务。⑤Coffey,W.J,Bailly,A.S.Producer services and flexible production:An exploratory analysis[J].Growth &Change.1991(22):95-118.Beyers&Lindahl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将服务卖给企业与政府,而非个人。⑥Beyers,W.B.Lindahl,D.Lone eagles and high fliers in rural producer services. Rur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1996(12):2-10.

随着经济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网络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Castells率先提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APS),并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服务将以“流(flow)”的形式提供。⑦Castells,M:The information age:economy,society,and culture.Vol.1.[M].Blackwell,1996:391-395.随后Taylor在他著名的“世界城市”系列研究中提出是否拥有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是判断世界城市的核心标准。⑧Taylor,P.J.Specification of the world city network[J].Geographical Analysis,2001a.33(2):181-194.⑨Taylor,P.J.World City Network:A Global Urban Analysis[M].Routledge,2004.综合 Derudder&Witlox、Taylor等人以及Hanssens等人近年来研究,可将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全球服务网络,不受空间时间局限地提供创意、专业知识、管理规划建议等“现代服务流”的服务业。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含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这一概念是由欧盟委员会于199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首先使用。随后Miles等提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三大特点:高度依赖专业知识;创造知识信息并且运用知识去服务客户;对于商业极为重要。Miles et等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定义为致力于创新与知识积累或扩散的服务行业。①Miles,I.K,Flanagan,Bilderbeek,R.den Hertog,P.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Users,carriers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R].Manchester:PREST,1995.Tovoine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为其他公司和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公司”。②Toivonen,M.Future prospects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and implications to regional economies[J].ICFAI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6(4):18-39.Den Hertog给出了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义:依靠科技专业知识提供基于科技的中介产品和服务的行业。③den Hertog,P.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as Co-Producers of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0(4):491-528.Bettencourt et al.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最主要任务在于积累、创造和传播用于发展定制服务的知识或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解决方案。④Bettencourt,L.Ostrom,A.Brown,A.Roundtree,S.Client.Co-Production in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2(44):100-128.

3.第四产业的含义。第四产业的概念是建立在三次产业划分基础上,最早由美联储的Kenessey提出,Kneessey认为经济学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第四产业的出现。⑤Kenessey,Z.The Primary,Secondary,Teritary and Quaternary Sectors of the Economy[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1987(12):359-385.随后Tor Selstad在分析挪威产业结构变化时给出了第四产业的定义:即基于知识的服务业,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公司研发与咨询顾问等。⑥Tor Selstad.The rise of the quaternary sector:The regional dimension of knowledge-based services in Norway,1970-1985[J].Norwe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1990(44):21-37.美国著名独立新闻网站Asian Correspondent对第四产业的定义较为全面:第四产业是在第三产业中衍生出的更为“智能化”的新兴服务业。第四产业通常与信息通讯技术、咨询(提供商业建议)和科技开发有关。投资于第四产业的企业其目的在于保证未来进一步扩张业务。⑦http://asiancorrespondent.com/30277/icts-ind ustry-and-the-new-teacher-model/.

总体看来,目前西方主流理论界更倾向于采纳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说法,第四产业在西方理论界并未产生重大影响。其中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共同点较多,虽然产业构成略有不同,但两者都针对商业用户或企业提供中间产品或服务。Lundquist等指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被认为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一部分。⑧Lundquist,K.Olander,L.Henning,M.S.Producer services:growth and roles in long 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08,28(4):463-477.但从含义上区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而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则更加关注科技对服务业带来的提升,因此本文认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更能诠释现代服务业的特点。

(二)我国学术界对现代服务业含义的界定。

在梳理国内学者观点之前,有必要对我国提出现代服务业的背景进行分析,即为何我国会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独有概念,而不采用国际通用概念。本文认为原因在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如朱明春所言“诸如旅游、文化、体育等国际上的传统服务业,在我国之所以‘现代’,主要是由于认识和体制原因,发展较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①朱明春:《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下)》,载于《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13期,第24~25页。其次,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我国产业结构有着自身特性,而国际产业标准多为发达国家制定。因此我国提出符合国情的“现代服务业”概念合情合理。自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来,国内学者就现代服务业含义展开了大量研究,形成以下三个主流观点:

1.现代服务业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内影响较大,持此观点的学者较多,包括:徐国祥和常宁(2004)、来有为(2004)、杨翠兰(2005)、尚永胜(2005)和潘海岚(2008)等,其主要观点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特指经济在后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2.现代服务业是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刘志彪等认为现代服务业伴随现代化科学技术从传统制造业中分化形成的新兴服务业。②刘志彪、周勤、欧阳良钻:《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研究》,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第29~36页。朱晓青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五个行业特点:新兴性、高技术性、知识密集性、高附加值性和集群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③朱晓青:《加入WTO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胡启恒强调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④胡启恒:《诠释我国现代服务业》,载于《中国信息导报》,2004年8月11日。综合刘成林、夏青和任英华等人观点,可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经济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⑤任英华:《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应用》,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现代服务业是新兴服务业与经过现代技术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的总和。罗海蛟和宋浩提出“现代服务业是指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⑥罗海蛟、宋浩:信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亮点,载于《解放日报》,2004年11月29日。王守法也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部门与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部门。⑦王守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李江帆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从实物产品生产领域和服务产品生产领域分化出来的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从人类的生活环节中独立化的新兴生活服务业。同时提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分也是动态变化的。传统服务业以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改造后可以转化为现代服务业。”⑧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载于《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第124~144页。

此外,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定义现代服务业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通过对比较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现代服务业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具备知识经济特性。其次,现代服务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后的传统服务业。再次,现代服务业应该具备如刘有章、肖腊珍所提到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功能,即包括生活服务与生产服务,而不仅仅是面向厂商的生产性服务业。

基于以上三点,本文将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随着社会分工细化与消费结构升级所涌现的新兴服务业,或用现代化技术改造提升、满足社会各阶层多重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研究

(一)国外服务业分类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服务业分类研究早期大多根据克拉克(1940)提出的三次产业划分为基础,分类较为混乱。直至联合国统计署于1948年第一次制定并发布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服务业分类研究开始走向正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Browning&Singelmann在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基础上,根据商品与服务的性质及功能对商业产业和服务产业加以分类。①Browning,H.Singelmann,J.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labor force of the U.S.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M].Springfield,1975:15-32.Signalman在两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服务的特点、性质,进一步将服务业分为生产者服务业、流通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四类。②Singelmann,J.From agriculture to services: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and employment[M].Sage Publications,Inc,1978.

随着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体现,各国政府逐渐推出官方产业划分标准。最具代表性的有:欧盟产业分类体系(NACE)与美国发布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不同,因此我国在制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更多参照的是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199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首次细分了行业统计,对第三产业作了二级分类,并于2002年对这一分类进行了更为全面的修订。

(二)国内服务业分类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现代服务业分类研究基本是以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为蓝本,根据自己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理解进行分类,研究主要分为两类:

单级分类法:以黄繁华(2002),徐国祥、常宁(2004),朱晴睿(2005)和潘海岚(2008)等为代表,如朱晴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现代服务业应当主要包括七大类: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电子商贸服务业,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业,知识、技术咨询业、创意产业,以及“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产生的高端消费服务业”。③朱晴睿:《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服务商中国的下一个25年——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浅析》,载于《上海企业》2005年第10期,第35~38页。

多级分类法:尚永胜提出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但核心是生产性服务业。前者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中介代理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后者主要包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来满足个人精神性需求的相关服务,比如网络游戏、现代远程教育等。④尚永胜:《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载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第25~28页。

更为细致的划分包括:胡启恒将现代服务业划为四大类:基础服务部门: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部门;生产和市场服务部门: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包括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部门;个人消费服务部门: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信息服务等。①胡启恒:《诠释我国现代服务业》,载于《中国信息导报》2004年8月11日。姚永玲、陈卓咏将现代服务业分为:成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业。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将现代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也属于多级分类法。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将现代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也属于多级分类法。②姚永玲、陈卓咏:《服务业分类方案探讨》,载于《经济管理》2008年第6期,第86~91页。

(三)小结。

综合对比国内外服务业分类研究后,可以认为国外分类标准虽然与我国经济现实有所不符,但其行业划分的标准、原则更为清晰规范。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将产业简单罗列,而缺少思考产业间的有机组合。本文根据前文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以统计局第三产业划分为蓝本,参考国际产业分类原则,根据行业供给服务的商品特性将现代服务业分为: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与现代社会服务业。其中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供给面向消费者的最终服务;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供给面向生产者的中间服务;现代社会服务业供给由政府主导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服务。这一分类完整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生产者与政府的三位一体关系。具体分类见表1。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总结性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观点: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化。

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体现为两种方式: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产生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联动。Tyson指出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对于产品创新有着重要意义。①Tyson,D.Consultants Ease the Way to Industrial Innovation[J].Physics World,1993(1):57.O'Farrel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造业对于商务服务业的需求在逐年增加。②O'Farrell,P.N.Manufacturing Demand for Business Service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9):523-543.Lundvall&Borras认为“无形服务”对制造业生产流程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使得制造与服务不断融合发展,由此产生了服务型制造业。③Lundvall,B.Borras,S.The globalizing learning economy: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olicy[R].Report to the DGXII,TSER,Bussels,1997(12):23-25.Laursen&Salter分析了英国制造业发展历程,发现与服务业接轨较好的企业生存几率更高。④Laursen,K.Salter,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27):131-150.

表1 现代服务业分类

续表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学者也对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展开了研究。李美云认为服务业的跨产业渗透融合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新范式,作者概括了三种不同的融合发展模式:互补型融合、替代型融合和结合型融合。①李美云:《论服务业的跨产业渗透与融合》,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0期,第25~42页。张洁指出东京是制造业在现代服务业推动下二次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②张洁:《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借鉴》,载于《改革》2010年第5期,第142~144页。张楠分析了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历程,总结了日本成功经验:注重发挥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政府对技术研发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具有持续性。③张楠:《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载于《现代财经》2011年第2期,第58~65页。裴长洪提出了“义乌经验”:即商业资本的积聚引导和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产业支撑体系。同时不断吸引各类服务供应商加入市场的经营,包括会展博览、旅游购物、物流服务、酒店服务、金融服务等,使市场在产业延伸中不断增加产业的附加值。④裴长洪:《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理论分析》,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第1期,第5~15页。

此外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联动也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极大作用。边疆(2001)、郭东强(2003)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浪潮在全球掀起,IT产业与咨询业的融合使得传统咨询行业重焕活力。单明、李向平(2000)和曹厚昌(2000)认为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产业与以零售业、教育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不断相互融合,兴起了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兴服务业。Pine& Gilmore、Richards& Raymond通过研究旅游业与文化业之间的融合,提出了创意旅游这一概念,即在传统旅游业中引入文化创意元素在旅行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学习体验从而达到发展旅行者创意潜能的活动。⑤Pine,B.Gilmor,J.H.The Experience Econom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97-102.⑥Richards,G.Raymond,C.Creative Tourism.[N]ATLAS news,2000(23):16-20.

(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化。

产业集群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解释服务业集聚的发生原因与集聚所带来的优势。Scott(1988)率先将“服务集群”概念化,文章指出产业集聚的区域主要集中设计行业、高科技行业与服务业。而根据本文定义,这三者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⑦Scott,A.J.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rise of new industrial spaces in North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2(2):171-186.Keeble&Wilkinson认为,服务业集聚产生了“创新环境”(Innovative Milieu),使得企业彼此之间具备了“集体学习过程”(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⑧Keeble,D.Wilkinson,F.Collec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Clusters of High Technology SMEs in Europe[J].Regional Studies.Volume 33,Issue 4,1999:295-303.Stein指出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会使这些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⑨Stein,R.Producer Services,Transaction Activities,and Cities:Rethinking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in Economic Geography[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2(6):723-743.此外,部分学者总结了世界知名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如Nachum&Keeble以伦敦中心区的传媒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发现地方化集体学习过程是媒体集群创新和活力的主要源泉。⑩Nachum,L.Keeble,D.Neo-Marshallian Nodes.Global Networks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R].The media cluster of central London,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orking Paper,1999(9):1-7.Sassen对比了纽约、伦敦与东京的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11)Sassen,S.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151-186.此外Taylor et al.(2009)、Chamberlin et al.(2010)等也属于经验总结性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国外经验总结介绍,如徐全勇(2004),杨亚琴、王丹(2005),王晓玉(2006)和蒋三庚、陈立平(2007)等。二是相关实证研究,如马风华(2006),胡霞、魏作磊(2006),方远平、闰小培(2008)和李文秀(2008)等。

(三)现代服务业的国家战略化。

现代服务业中以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处在发展初期,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Bailly实证分析了影响欧洲各国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同的原因,发现政府政策最为显著。①Bailly,A.S.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Europe[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95(1):70-74.

各国政府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时都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如日本经济产业省2006年颁布了“新经济成长战略”(New Economic Growth Strategy),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引擎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Rogerson介绍了南非政府将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等9个现代服务业定义为优先发展产业。②Rogerson,M.Creative Industries and Urban Tourism:South African Perspectives[J].Urban Forum,2006(17):149-166.卢涛通过研究新加坡发展经验发现:新加坡政府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相当重视,先后推出了1992年的“科技岛”计划和1997年的“新加坡综合网计划”计划,新加坡政府随后又于2006年公布了“2010年国家科技计划”,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③卢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建议》,载于《财政研究》2012年第5期,第73~75页。

从企业层面看,现代服务业中大多数产业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存在着信用记录少、无形资产比重高、无抵押资产等特点,因此多部分企业面临着贷款困难、融资渠道少、税负较重的资金压力。相较于国外学者更多从资本市场角度利用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等手段[Bygrave&Timmons(1992)、Block & MacMillan(1993)],国内学者从国家政策层面入手提出的解决方案更有利于解决现代服务企业融资困境,如徐元杰(2003)、张昌彩(2003)、吴明理(2007)等都认为我国应围绕“改革资本市场、建立专项产业基金、完善现代服务业担保机制”建设现代服务业融资平台。

四、总结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应对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战略期,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理论界的焦点所在。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的中外文献梳理,本文认为由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现代服务业作为我国特有概念,其内涵分类与发展经验都不能完全依照国外经验。而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我国理论界对服务经济的研究相对滞后,对其内涵及分类研究尚无定论。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实与产业结构现状,创新性地根据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生产者与政府的三位一体关系,给出了清晰完整的现代服务业定义与分类。同时本文通过总结欧美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化、集聚化和国家战略化等发展趋势,建议我国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成功地运用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制定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使我国早日步入服务业强国之列。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 04:28:52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