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教育;信息选择;信息检索;信息创作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要求也跟着提升。文章通过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调查分析,提出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并根据叶鹰教授提出的信息素质三大核心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创作能力做出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大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96-04
作者简介:廖汝盈(1985-),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知识传播主体的各高校,也应该加大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使其具备较好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 IL,又称信息素质或信息能力),其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nrkowski于1974年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的。他当时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2001年1月ACRL制定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界和图书馆界“最有影响力的文件之一”。ACRL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ACRL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为: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认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可以有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能够评估信息资源和它的出处,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与价值体系中;熟悉了解与信息使用有关的经济、法律与社会相关的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使用与获取信息[3-4]。该标准内容涵盖了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利用及信息伦理等能力,将信息素养能力由浅入深,从个人到社会逐步扩展[5]。
国内的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叶鹰教授,以美国主要的信息素质定义和信息素质教育标准为参照物,提出了信息素质三大核心能力,即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创作能力[6]。现代网络技术不仅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且网络上资讯良莠不齐。因此,加大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力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为较好地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笔者选取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家具系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共200人)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6月,共回收问卷186份,回收比率93%,调查采用了文献调查、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3种方法,分别对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创作能力进行调查。
1.1 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调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更好地对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进行分析,笔者首先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主要途径进行了调查(见表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搜索引擎,跟老师、同学请教,去图书馆查找专业书籍和查询数字资源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根据2013年7月CNNIC发布的《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网民规模为4.7亿人,较2012年增长了1,928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3%,与2012年基本持平。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使用率在所有应用中稳居第二。本次调查中大学生使用网络引擎的比例为83.8%,略高于《报告》中的数据,说明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引擎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表1也显示了大学生对图书馆的熟悉情况和使用情况。大学生遇到问题,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或查询专业数据库的比例仅为5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不够熟悉,不了解馆藏资源和数据库,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懂得使用数据库。
在调查得到大学生信息获取途径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大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如表2所示,数据表明东职大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薄弱,不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所需的信息。这也许跟多年以来的“应试考试”、“填鸭式教育”有关。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家长把知识放在嘴边,甚至喂食的那种教育方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仍然不强,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1.2 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
检索能力是衡量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指标,信息检索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解决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也对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做了调查分析,调查包括了信息检索技巧与检索能力两方面,调查结果表明:①检索技巧情况。大学生对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不熟悉。缺乏信息检索的技巧,不会熟练地应用检索工具,对馆藏资源不熟悉,不过,62.9%的学生检索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50%的学生有时会制订检索策略;只有5.38%的学生不知如何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许多学生不知道专业数据库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源,也不会使用专业的数据库来满足自己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也不会去咨询参考馆员,检索能力迫切需要提高。②信息检索情况。从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不强,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检索能力。66.1%的大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去提高自己的检索能力,并且在这么多途径中,专业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其次就是讲座(电子数据的使用方法)。文献检索课对提高检索能力的比例仅次于讲座。年级越低对专业课老师的依赖越强,这种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所弱化。随着毕业的到来,大三学生必须写毕业论文。所以,大三学生们有意识地通过其他途径如文献检索课、讲座等去提高自身的检索能力。
1.3 大学生信息创作能力调查
信息创作能力是指在吸收信息基础上再生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创作能力是衡量创造性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志。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归根结底是为了信息创作能力服务的。信息创造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人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endprint
笔者对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作能力水平也进行了调查(见表3)。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信息创作能力普遍不强。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能经常从所搜集的信息中提取、概括主要观点和思想,并且能应用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如果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创作能力,对其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让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议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东职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普遍依赖网络搜索引擎,对网络上资讯缺乏分辨能力,不能有效地判断其出处,对馆藏资源不熟悉,不会熟练地使用数据库,缺乏对信息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2.1 用“建构主义理论”来优化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是相联系的,搭设合适的学习情景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地思考和积极探索,有利于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过程,重视“情景”、“协作”、“传播理论”、“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学习资源的提供,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意义建构[7]。因此,笔者认为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更开放、更有效的信息素养课程(见图1)。
教师在上信息素养相关课程时,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以生动的案例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入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习者意义的初步建构情况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讲解。待学习者基本完成意义的建构后,布置给他们任务,让学生协作完成任务。让学生自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协作,讨论问题、分工合作,也可以达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例如:在教授搜索引擎的功能时,教师利用Google立体地图功能,找到学生所处的具体位置。当学生发现竟然可以从立体地图中看到自己身处地方的图片和名称时,非常吃惊!这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效果是单纯的讲授远远达不到的。
2.2 必须提高图书馆教师的自身信息素养
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才能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者的角色,才能言传身教。第一,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如: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等。第二,教师要涉猎面广。教师除了掌握本学科相关知识外,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特点。在承担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时,能与其他学科特点相结合。第三,馆内应大力支持教师的培训进修。信息素质的学习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自学或者通过参加培训、进修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2.3 要重视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所必备的基础。但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普遍存在认识不够,信息观念淡薄的现象。大学生应具备信息意识。从信息意识上来看,意识决定物质。大学生是否具有信息意识对其学习、工作有重大的影响。对信息的敏感度与注意力,都决定了大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关注对其学业、工作有帮助的资讯。而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能让他比其他同学在竞争中把握先机,脱颖而出。所以,大学生必须在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信息意识。笔者在工作中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在馆前教育、文献检索课堂上,很多学生不以为然,玩手机、聊天等。但当他们需要写毕业论文时一筹莫展,不知道怎样去查找资料,怎样利用馆藏资源。
2.4 必须培养信息评价能力
信息评价能力是对信息的各种属性和价值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信息吸收和利用的前提[8]。信息评价能力具体包括:能对搜集到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进行判断;能对信息的权威性、可信性、有效性进行辨识[9]。网络时代大学生如何应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怎样去判断信息的有效性?怎样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呢?大学生应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每个个体都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评价能力,必须具备获取和甄别信息价值并能正确参与传播利用与再创造的能力。大学生平时应有意地去提高自身的信息评价能力。当自身接触某一具体信息时,应第一时间对信息进行快速鉴别和判断。大学生应学习如何分辨信息的权威性和真伪性。例如:可根据各媒体的立场,综合大多数媒体都承认的事实来判断。另外,大学生也应懂得“反思群体共识”,冷静而理性地对待媒介信息,避免“过于感性化的舆论认知”。
3 结语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能否快速、正确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将对个人事业的发展过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的在读大学生普遍缺乏这种快速搜索知识的能力,信息素质水平仍然不高。因此,各高校应该从校园的文化建设、图书馆建设、课程实施方面着力提升学生信息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于维娟.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情报,2006(7): 203-207.
[2] 李耀俊.中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管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69-71.
[3] 程秋萍.商业技术在在职学生信息素养对职业技能影响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3):20-24.
[4] 白健译.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EB/OL].http://catwizard.blogbus.com/logs/3324435.html.2010-10-20.
[5] 盛兴军.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10(3):28-31.
[6] 叶鹰.信息素质教育之教材建设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3):13-15.
[7] 冯春英,盛兴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J].图书馆界,2011(3):26-29.
[8] 廉清,曹志梅.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与分析[J].情报探索,2008(11):22-24.
[9] 吴晓伟,娜日,李丹,唐昕辉.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设计研究[J].现代情报,2011(8):73-78.
(编校:崔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