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尧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篮球罚篮技术教学系统程序控制训练理论模式探究
范 尧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篮球罚篮技术教学训练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为使广大篮球教学训练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罚篮技术教学训练效果,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罚篮技术教学系统程序控制训练的理论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罚篮技术训练程序控制系统结构由投篮方式、训练内容和方法等要素构成。在遵循程序控制训练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程序控制训练模式的建立并进行有效实施,提高罚篮命中率。
篮球罚篮技术;程序控制;控制训练理论;理论模式
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向着“准”的方面发展,而“准”的关键问题就是投篮的准确性,即在对抗和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克服自身体力和心理压力熟练地掌握并完成各种投篮动作,提高命中率。罚篮是篮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随着比赛对抗的日趋激烈,各队伍之间技战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罚篮往往是决定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罚篮技术教学训练是1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将罚篮技术提高到系统层面按照预期程序进行有效控制,优化其教学训练,使罚篮技术在教学中达到最佳化和效率化。所谓程序控制是根据现有条件的对象,按照时间、预期量给予控制信息,完成整个控制的一种方法[1]。
1.1 研究对象
以罚篮技术教学系统程序控制训练理论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观点,从整体上对罚篮技术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子系统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期刊、专著、教材和比赛录像等资料,为相关研究问题的分析提供有力依据。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对经验丰富的教练员、篮球教师进行访谈。针对罚篮技术教学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听取对本研究的思路和建议等。
2.1 闭环控制系统原则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实施有效的控制,它的前提是建立1个完整的系统,对系统中的对象有目的地进行信息输入,通过反馈回路的存在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施加影响,使系统按照一定的路径达到预定的目标。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罚篮技术教学训练是1个闭环控制系统,将相关要素组成链状的结构发挥整体组合的效应。所以,罚篮技术教学训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所获得的功能效果是各个要素所不具备的,对教练员向运动员所输入的控制信息而产生的训练效果进行诊断与评价,通过反馈使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教学训练目标作为原始的信息输入到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学训练效果作为输出的信息通过诊断评价进行反馈与调控,并作为新的教学训练目标再次成为输入信息,成为1个闭环控制系统(图1)。
图1 闭环控制系统
2.2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是刺激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神经中枢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是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由扩散趋向集中、分化抑制逐渐建立的过程,其本质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和本体感受的运动条件反射[2]。根据技术掌握过程与技能形成规律,程序控制教学训练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1)动作的认知阶段,技能学习的初期神经处于泛化阶段,主要是掌握技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降低要求和条件的情况下完成动作。
2)动作的联系阶段,运动员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制,通过反复练习和思维分析使运动员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节,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为整体。
3)动作的完善阶段,运动员的动作以在大脑中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达到了自动化程度,通过比赛训练提高技术动作在各种环境中的运用能力。
4)创新发展阶段,熟练掌握动作技能的同时,要培养运动员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运动员个体特长,培养核心队员。
2.3 渗透性原则
程序控制过程中各种教学训练方法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层层紧扣、相互渗透的,技术之间、技术与练习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彼此之间形成了1条链状的体系。训练是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由技术训练逐渐过渡到心理和比赛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训练情况的效果反馈及时进行修正。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与梳理,针对罚篮技术教学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经验丰富的教练员、篮球教师进行咨询、探讨与求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根据系统进化原理确定罚篮技术训练程序控制系统结构层次,其中各级子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见图2)。
4.1 建立罚篮技术程序控制教学训练系统模式
按照教学训练闭环程序控制原则和罚篮技术的实际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训练过程中通过目标的确定,按照技术的各个环节并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最终通过比赛检验教学训练效果并反馈信息,修订教学训练计划设定新的教学训练目标。其具体模式如图3所示。
4.2 训练目标的确定
训练目标就是训练活动中运动员的状态目标。运动成绩是人体有序状态的整体功能的外现,所以训练目标的实施就是目标有序状态。状态目标均围绕着现实目标而展开,而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该包括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和阶段训练指标。科学有计划地制定训练计划,不断地以训练指标为依据,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动态特征变化予以对照,进行评价,通过反馈对相应的各控制环节进行调节,选择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及控制方案。
图2 罚篮技术训练程序控制系统结构
图3 罚篮技术程序控制训练系统模式
4.3 技术动作诊断
诊断就是分析和判断。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或教练员自身的经验去发现、描述与评价罚篮技术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为实现合理的技术状态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罚篮技术诊断的基本要求包括:1)罚篮技术诊断的及时性;2)罚篮技术诊断的客观性;3)罚篮技术诊断的有效性;4)罚篮技术诊断的可靠性。其诊断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运动员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改进技术及运用技术。特别是从心理方面了解运动员的控制水平,选择最佳的控制程序,完善技术环节,使心理活动达到稳定状态,提高罚篮技术水平。
4.4 罚篮技术动作程序控制过程
4.4.1 心理调控
心理素质是篮球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心理训练可以激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自信心,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复杂的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运动潜能。在罚篮过程中,通常采用增强自信心、注意力、控制情绪波动、放松、念动、模拟等方法来调节运动员的心理,如,深呼吸、放松保持平静、表象罚篮技术动作的完整过程等,消除比赛过程中的紧张状态。罚篮时态度要端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冷静镇定地去完成罚篮。
4.4.2 控制瞄准点
由于罚篮技术具有闭锁式技能形成特点,罚篮瞄准点是运动员根据场地、器材、距离及本体感觉对目标所做出的抽象集合(目前,国际上对瞄准点是有争议的,投篮时可将篮圈的“中心点”作为一个参照物)罚篮的准确性取决于目测,通过深度知觉和空间知觉以及上肢肌肉运动感觉分化的准确性,遵循生物力学原理,以篮圈“中心点”为参照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体验,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提高罚篮命中率。
4.4.3 控制持球手法
正确的持球手法是掌握罚篮技术的前提,也是合理运用罚篮技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但是持球方法也是因个人的习惯而定的,如,前国手孙军的持球方法就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罚篮命中率较高。持球时要使球尽可能在手中保持稳定,注意手指控球,建立稳固的罚篮力学概念,增强持球的稳定性。
4.4.4 协调用力的控制
罚篮是一种匀加速运动,力量源于全身的协调用力,身体各部位综合、协调用力的过程是整个罚篮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使身体各环节处于压缩状态,以足够的力量保证全身的协调用力,下肢蹬地发力,上肢向前上方依次伸展,将全身各部位肌肉力量最后积聚于手腕和手指部位,以手指的弹压动作最后使球从中指和食指的指端将球拨出。
4.4.5 控制球的旋转
球的旋转指投篮队员使球在空中飞行时产生的各种规律性旋转状态。球的不同旋转方向和速度取决于手指的最后用力。球在空中的正确旋转能减轻向前的冲力和空气阻力,使球沿正确方向均匀柔和地飞行。罚篮时球的旋转应是后旋,它不仅能保持适宜的飞行弧线获得较为理想的入篮角,而且,在正面碰板或触及篮圈后沿时有利于向下反弹落入篮圈,以及投空心球。通过训练控制,保持投篮的随球动作和手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正确掌握球的旋转,提高罚篮命中率。
4.4.6 控制球的飞行弧线
球的飞行弧线是指球离手在空间飞行时形成的1条运动轨迹即抛物线。人们习惯将投篮弧线分为高、中、低3种,而中等投篮弧线是最理想的[3]。罚篮是在确定的距离、相同的位置、无任何人的妨碍、无防守状态下的投篮,由此导致目标控制训练的建立,即出手的速度、角度和高度。出手角度主要依靠手指最后作用于球体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来调节,球的出手角度控制在70°左右。罚篮过程中球的出手速度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来选择,要求身体各部位的综合肌力经过手腕和手指的调节而使球离手进入空间飞行,保持合理的出手角度并与特定的出手速度相配合,才能使球沿着理想的弧线而落入篮圈。
4.5 效果检验与反馈
训练效果的检验以目标为标准,以信息反馈为依据。通常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即命中率。在具体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内容并结合具体的多种训练方法,经过一定学时(大约20~30学时)的控制训练,最后进行效果检验。通过效果检验(罚篮命中率)掌握系统各环节的训练水平,再将其评价信息反馈回控制系统进行纠偏调控。根据反馈的信息选择最优化的控制环节,促使训练目标各个环节的发展水平在每个训练周期都朝系统控制的预定方向转化。
1)罚篮技术程序控制教学训练过程中要遵循闭环控制系统原则、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2)根据系统进化原理确定将罚篮技术训练总系统划分为3级子系统,即:投篮方式、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3)通过罚篮技术程序控制训练模式的建立,帮助广大教师运用科学化的训练理念,提高罚篮技术教学训练效果,推动篮球运动训练理论创新发展。
[1] 杨斌.软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14.
[2] 陶成.获得篮球运动技能阶段模型和影响绩效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3]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6.
[4] 张忠秋等.篮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0.
[5] 范尧,周殿学,姜立嘉.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出手动作手部整理用力原理的探讨[J].体育教学,2011(3):70-71.
[6] 朱铁峰,赵微微.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程序控制的研究与实施[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4):52.
[7] 王恩泉.篮球运动员罚篮注视点的实验研究与几何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30-132.
[8] 李高洋.从NBA质量看暗示训练对提高罚篮命中率的作用及其运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1):47-48.
Exploration on Theoretical Mode of Process Control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enalty Shot Technique Teaching System
FAN Y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enalty shot technique is a complete systematic process. In order to improve penalty shot technique teaching and training results i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basketball trainers, adopting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this thesis studies theoretical mode of process control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enalty shot technique teaching system.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raining process control system of penalty shot technique comprises shot form, training content and method. On the premise of following principles of process control training, penalty shooting average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training mode.
basketball penalty shot technique; process control; control training theory; theoretical mode
G841
A
1004-7662(2014 )03-0058-04
2014-02-26
范尧,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