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几次引用的深刻含义

2014-04-18 20:55潘荣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

潘荣敏

摘要:在语文课中,经常会出现触类引情的情况。本文以《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为例,分析了梁任公三次悲喜露于形外的原因,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关键词:语文;触类引情;《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99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易动人心者,是触类引情。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见到不幸的人、不幸的事,突然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类似的人和事,于是悲从中来,想到伤心之处,不免落泪,甚至号啕不已。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感情共鸣”。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的几次引用,梁任公无一不悲喜露于形外,“手之,足之,舞之,蹈之”,甚至于悲怆掩泣。不明就理的人,尤其是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总觉得梁启超太矫情了,或者是这些表演太突然了,让人无法理解。

其实,学生如果对梁启超的人生经历和演讲之前的一段不长的历史有所了解,为梁任公设身置地想一想,从感情角度考虑,梁任公的演讲表现,是不难理解的,甚至会觉得梁任公真的是一个性情中人,更觉得他人格的伟大。

第一引用《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诗意大概是:劝你不要渡过黄河。可你不听劝告,最终硬要渡过黄河!结果,因为渡过黄河而溺死,对你,我又有什么办法?

梁任公为什么要引用这首诗?在引用这首诗时,他心中突然产生什么样的联想,触动他的伤感?

对戊戌变法有所了解的人,或者读过梁启超写的《谭嗣同》一文的人,都会知道:在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的老师谭嗣同本来有机会逃亡国外,甚至有人劝他出逃,但他却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当日本志士多次强行要求谭嗣同出逃时,谭嗣同又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嗣同始。”最终被捕就义。梁任公在1922年在清华大学演讲引用《箜篌引》为例时,不能不联想起自己最敬重的老师,老师谭嗣同与引诗中那狂夫义无反顾的精神和行为,两人何其相似?梁任公演讲至此,能不动情于中,能不伤情悲嚎!

第二次引用是孔尚任《桃花扇》曲词:“高皇帝,在九天……”

本曲词,引自《桃花扇·哭主》,提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捶胸顿足对北方哭道: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此时此刻,梁公引用此曲词,又有什么样的联想呢?

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有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什么触动了他的内心,牵动了先生的伤痛呢?

是触类联想,梁任公之悲,绝不仅仅是为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联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我们懂得,梁任公自己一生敬奉的圣主——清朝倒数第二皇帝光绪帝,即使在戊戌变法失败,自己被悬赏首级,被迫流亡日本,人生处在极端困难时,也口不言光绪帝的是非。在他看来,光绪帝是他难得的明君,也是一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光绪帝1908年逝世后不久,1911年清朝灭亡。这与崇祯帝命运多么类似,大好的明朝江山在崇祯帝手中断送;大好的清朝江山也几乎在光绪帝手中断送。物类伤情,梁公不免由崇祯而联想到光绪,悲从中来。

第三次引用是引用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梁公产生什么样的联想而喜从中来?

这恐怕就很少人了解了,这不得不提到一个历史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革命初兴,清廷逊野之同时,自古就是中华领土的外蒙古却在沙皇俄国的威逼利诱和极少数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独立”。尽管后来外蒙古取消了独立,实行“自治”,但外蒙实际上已经沦为沙俄的殖民地,中国于塞北外蒙之主权实际已丧失殆尽!

就在梁公演讲前的三年即1918年,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对德战争。徐树铮被段祺瑞任命为参战处参谋长兼西北国防筹备处处长。徐树铮从日本借得巨款和武器,编练参战军。1919年,德国战败,参战军被改编为西北边防军,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为彻底解决外蒙问题作准备。由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王公贵族失去靠山,因此决定回归中国以维护自身利益。于是,北京政府驻库伦(今乌兰巴托)都护使陈毅总督与外蒙王公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了《改善蒙古未来地位六十四条》,但条约遭到了外蒙“议会”的否决。这使北京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快速度解决蒙古问题。1919年10月,徐树铮率领步兵二旅,骑兵一团,挥师出塞,向库伦进发。晋商等大商团体亦受许树铮之请派到外蒙各地,以商业促进外蒙之经济建设。徐树铮一到库伦,立即让陈毅回内地,也否定了《六十四条》。他把外蒙古伪政权的“内阁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并将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软禁。同时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徐树铮将军队派驻外蒙各地,如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完成了对外蒙古的统一。尤其是唐努乌梁海,被沙俄侵占达七年之久,终于回到中国怀抱,至此,不仅外蒙及乌梁海,西北内蒙各盟旗及西北陕甘新疆皆在徐树铮统辖之下,进一步遏制地方分裂及外国列强渗透势力!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孙中山电贺其成就可与傅介子、班超相比。

梁任公作为著名的爱国人士,又是局中之人(曾被任为北洋政府官员),此时引用到杜甫的诗句,又怎能不想起这桩收复国土的大事,当然喜形于言表了!

上课时,如果能把这些历史介绍给学生,不但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而且能更深入了解课文深藏而不便明言的内涵,提高了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530600)

猜你喜欢
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纸恳切书,一段语文情
语文的“理”性
美读让语文阅读充满活力
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语文的使命
语文的重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