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在何处

2014-04-17 06:26付永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阅读

付永梅

摘 要:教育本质,鲁迅所言“以‘立人为中心”,即以人的发现和解放为起点和归宿,新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再一次对“立人”这一教育本质进行阐述,高扬人文主义精神,显示出其作为新生事物的“新”生命力。

关键词:人文主义精神;阅读;文质兼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19-01

今年九月起,高中语文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开始使用,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变动,而是语文教育改革以教材为突破口迈出的第一步。

语文教育应服从教育本质的要求。

教育本质,鲁迅所言“以‘立人为中心”,即以人的发现和解放为起点和归宿,新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再一次对“立人”这一教育本质进行阐述,高扬人文主义精神,显示出其作为新生事物的“新”生命力。

新教材将语文的教学目标重新定位,认为语文应是培养素质的重要手段,逐渐淡化语文的工具性和训练性,突出审美性和情感性。审美性和情感性,凸现于人文主义精神的背景上,离开后者,前者将无从谈起。

新教材所选篇目,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其中文学名著、传统名篇、时文美文占课文总量的60%,古代诗文占课文总量的40%,高中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不少于10部300万字。新教学大纲中专列“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将“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列在首条。可见,无论在篇目选择,教学要求,教育思路上,都贯穿着高扬人文主义精神这一特征。

对人文主义精神,美国学者伊尔文·斯通的论述,被广泛接受。其内容是:“我们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当还给他自己。人不再是邪恶的,而是高尚的。一个人没有自由的,活跃的,创造性的心灵,便不过是一只野兽,也只能像一只野兽一样浑浑噩噩地死去,根本谈不上什么灵魂。

这段话的主旨可归为两个方面:第一,人及其人性应被认可和尊重;第二,人应当具有理性的思考。

新教材在此两点上都有较好的体现,无论从思想内涵的深度,还是阅读认识的广度来看,旧教材都是望尘莫及的。高扬人文主义精神,使其在新的形势下,更能显示自身的价值。

有比较才有鉴别,下面,试以新教材中《项链》和《灯下漫笔》与旧教材对照研究,看人文主义精神两方面的具体体现。

作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莫泊桑的《项链》是新旧教材的共选篇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会发现二者的编排思路和教学要求截然不同。作为小说,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对主题和人物形象分析的倾向性上。

旧教材遵循的是传统定论,认为主题是“尖锐地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享乐思想”,女主人公是“小资产阶级妇女灵魂的庸俗鄙陋”的典型形象,“十年的艰辛”是对其虚荣心的惩罚,对其追求的“辛辣讽刺”。

新教材对主题的归纳不作具体、统一的评判,对女主人公的品性、追求不置褒贬的分析,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看似“暖味”的沉默,正是对旧教材提出无声而有力的否定。

新教材在不动声色中高扬起人文主义的大旗,明智地解决了许多旧教材似是而非的观点造成的矛盾:

1.莫泊桑在文中惟一一次直接地发感慨,“要是那时候没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含蓄而有节制的客观叙述的调子,绝不是对女主人的纯粹批评,由此再析主题,编者采用的传统定论和作者创作用意显然存在着予盾。

2.如果说,女主人公“追求享乐”,不能忍受贫困,是要批判的思想,那么,安贫乐道,将贫困道德化,是值得提倡的,则卢瓦栽先生对“炖肉”就心满意足,赞叹不已,确实没有任何虚荣心“也从不追求享乐”,岂不是作

者要歌颂和赞美的正面形象?这一依传统定论所推的结论与我们已具有的文学素养形成的感觉又不可地发生了矛盾。

3.女主人公不甘卑微,不愿安贫乐道,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姑且不论努力的“阶级性”),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是否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尤其是面临生活的巨变,重信用和异乎寻常的承受力,可否也算是人格的力量?这些问题与给她“灵魂庸俗鄙陋”的评价又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新教材未置褒贬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灵活巧妙地解决了上述诸如此类的矛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只要是哈姆莱特,又何必强求每个人心中的哈姆莱特一模一样!“宽松政策”是对教师教学自由空间,学生学习灵动空间的尊重与扩展,也是对人性认识的多样性的认同,更易激起教学和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积极性。编者们正是以“我们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的人文精神,来引导并信任实际教育过程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承认丰富多彩的个性,赞成个体认识中的求异思维,是新教材对实际教学的默许,也是与广大师生形成默契的重要内质。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又是“民族魂”,因此新旧教材都非常注重选择部分可反映其特色的经典名篇,但在所选类型,选择用意上有相当大的不

同,这一不同正是新教材又一“新”的内涵所在,较之旧教材选篇更科学,因为其“理性思考”的分量要更重些。

新教材第三册以文学鉴赏为重点,在轻松愉悦的诗歌后的选篇,编者别具深意地新纳了深沉厚重的《灯下漫笔》,从文章篇幅的长短,阅读难度的大小,思想内涵的深浅等方面来看,旧教材惟一能够与之抗衡的是《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综上所述,《灯》文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和风细雨,《费》文是倾盆而下、淋漓恣肆的暴风骤雨;《灯》文是娓娓而谈,语重心长的智者;《费》文是金刚怒目,言辞犀利的勇者。《灯》文比《费》文对“人的理性”有更深广的理解,新教材取此舍彼,更显出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特点,更能够反映教育的本质。

新教材的新增篇目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体现,在理性思考下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以认可人的价值尊重人性为前提的,因为只有认识人有价值和人性,才会认识到“人应

当具有理性”的重大意义。而且,即使是新旧教材共有篇目,新教材要求理性思考较1日教材更明显突出,如《雷雨》中对周朴园的分析,不再是片面地从阶级和社会的角度去看,而更多地着眼人性在丑恶现实中的异化,最易看出此点的是新教材要求讨论“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梅侍萍?”还如《阿Q正传》对阿Q的分析,编者未置一词,却在课后和读本中提供大量资料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

猜你喜欢
阅读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