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珠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优化高师艺术实践课程
——民乐合奏课
袁丽珠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据了解,目前高师类艺术实践课程民乐合奏课的开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生重视不足、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不足和教学落伍,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优化民乐合奏课的教学应当立足问题根源对症下药,而重点应当突出民乐合奏课教师的作用,比如学生价值观念偏颇的解决有赖于任课教师的引导;生源质量作为课程难以开展的硬伤是长期存在的事实,这个问题有赖于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实现自己专业技能的突破,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是师生戮力合作的重心;硬件设施的改良有赖于国家和院校的共同努力,短时间内无法满足民乐合奏课的需求,这考验着老师教学的能动性,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优化高师艺术实践课程;民乐合奏课
囿于现有的教育,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音乐教育大都不算成熟,对民乐合奏的魅力的认识往往不够,在课堂上,民乐合奏课教师肩负将学生引入民乐殿堂的职责。我认为通过影视剧中民乐插曲或民乐经典的来增强学生对民乐合奏课的热情行之有效,以电影《功夫》为例,《十面埋伏》、《四川将军令》、《东海渔歌》分别呈现琵琶、扬琴、二胡的魅力,把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引进课堂增强学好民乐合奏的欲望。另外,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可摆事实、讲道理,引起学生对民乐合奏知识以及民乐合奏实践的重视。一方面,吹拉弹奏是基本功,只能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锻炼来提升,“勤加练习”是硬道理,任课老师只能授之以渔,做好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民乐合奏相对于器乐独奏,它所突出的是声部的立体交织,追求音响的层次更迭,这要求民乐合奏老师在入情入理的教学环境中与学生形成默契,通过教师的引领和指挥使学生融入各个声部的演奏,在高低音响有序的合奏中,强化集体合作能力,丰富合奏能力和视奏能力。民乐合奏是集体活动,是学生相互配合的演绎,它能消除中低水平学生独奏环境中的畏惧和恐慌,使之在没有心理包袱的合奏中实现高低不等演奏技艺的逐渐趋同,并通过与高水平同学的切磋、配合实现技艺的提升。
1.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在选拔教师时,对精通民乐合奏的人才应当给予政策性倾斜,保证人才的供给。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任职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任职教师自身素质。只有院校的投入远远不够,民乐合奏课不是填鸭教育,它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唤醒学生内心的审美情趣,这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在理论、技能、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统一。因此,院校可以通过教学评估体系和奖励的手段激发教师深入研究民乐合奏的潜力和技艺,促进教师积极主动深化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
2.优化教学安排。优化教学安排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第一,做好课前调研和准备工作。通过器乐考试、与学生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选择教学方法及拟定合奏的曲目。深入研究教材,综合合奏训练目标与作品的针对性、典型性、题材、风格等因素选曲,同时在选曲时,应当充分考虑和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和要求,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平台。根据选曲的特点分析研究,明确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的放矢。第二,生动教学。民乐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民乐合奏是呈现中华文化底蕴的形式之一,因此在民乐合奏教学中应当寓情于景,以求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值得提倡的是采取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它以情感为主线导入,通过情感的渲染提出操作技艺的要求,以此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曲目的理解能力。第三,分阶段有梯度地排练。在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之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还原再现作品,这就是民乐合奏的核心环节—排练。再现作品应当将排练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前期排练中确定合奏的规模和形式,分声部进行练习。各声部练习应当配备各专业的老师负责指导,指挥应当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及时解决各声部在排练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中期合排的过程中,指挥应当严格排查,逐个检查,将排练中的问题具体到个人,待各声部自行训练时集中解决。同时,应当根据乐曲的感情变化、调式变化、速度变化等将乐曲分拆进行训练,并根据段落的排练状况作出不同安排。后期排练是合成阶段,在此期间指挥要引导学生把握乐曲内涵,解决声部衔接,更好地呈现作品精髓。第四,做好教学笔记。教学笔记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理性总结的基础,起着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作用。通过对每个同学融入民乐合奏课的记录,关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状态,及时纠正学生对作品精神的错误理解,指导其技艺的提升。同时,教学笔录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评定教学效果,提升自己教学综合能力的宝典。
优良的硬设备不仅能够增强师生参与民乐合奏课的积极性,而且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硬设备对民乐合奏课的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呼吁校方在改善硬件设施时,能够考虑民乐合奏课场地的需要,为课程开展提供舒适的空间,为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民乐合奏人才的培养过程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作为高师艺术实践课的重头戏,民乐合奏课是发掘和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深化和推动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因此,要想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音乐教师必须保障民乐合奏课的教学质量。本文所列现象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本文能够起到增强学生对高师艺术实践课的重视,推动民乐合奏课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Optimize the higher normal art practice course
Yuan Li-zhu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usic,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 current high class art practice course folk music ensemble development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tudents, students are of variable quality, lack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out of style, hardware facilities is imperfect and so on. Optimization of folk music ensemble class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the role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such as students values depends on the teacher's guide on the solution of the biased; Matriculate quality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course of indifferenc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the problem depends on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of a breakthrough in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is the process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inten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rdware facilities improvement depends on the joint efforts of countries and institution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an't meet the needs of folk music ensemble class, it tests the teachers’ teaching initiativ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ptimize the higher normal art practice course; folk music ensemble class
G642
A
1000-9795(2014)012-000164-01
[责任编辑:鲍 雨]
袁丽珠(1983-),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音乐,民族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