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历史沿革

2014-04-17 20:17:32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牛津大学导师制本科生

高 贺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试析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历史沿革

高 贺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导师制是牛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从学院制发展而来的,经历了初步形成、确立、改革、巩固和发展四个时期。这种制度体现了牛津大学自由教育的传统,对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和改进具有积极意义。

牛津大学;导师制;高等教育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导师制被牛津人自豪地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从学院制发展而来的,经历了初步形成、确立、改革、巩固和发展四个时期。

一、初步形成时期

牛津大学在创立初期就出现了导师,但是这一时期的导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他们的形成是由于有些学院的人数较多,院长却无暇兼顾,于是就安排学院里的高级成员负责年轻成员的指导学习工作,并监督他们的行为。例如,“作为最早学院之一的默顿学院的院规规定,必须专门安排一名文法或拉丁文教师负责解答本学院学生提出的有关文法或拉丁文学习方面的问题。”14世纪后,导师开始作为监护人,承担监督学生的行为和经费开销。导师从家长手中拿到经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支配。随着15世纪学院招收本科生的数量开始增多,导师制也逐渐在各个学院建立起来。在16世纪,学院的本科生开始与导师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同一楼层或者相隔不远处。导师指导和监督学生的智力、生活方式、道德行为和经济支出。

二、确立时期

牛津大学校长的大主教威廉劳德发现,当时学院的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不能尽职尽责。于是在1634年颁布了牛津大学史上著名的《劳德规约》,并且第一次将导师制确认为牛津大学体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规约规定: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配备导师,并且担任导师的候选人必须是具有良好品德、学识渊博和宗教信仰的教师;聘任导师需由院长或大学校长批准。导师需教导学生遵教规、守戒律、标准着衣、规范行为。在这一时期,导师负有指导学生学习、监督学生道德行为、掌管学生经济开支等多重职责,而且又要对学院负责又要对家长负责,其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学院的声誉和招生状况,所以导师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改革时期

1800年的考试制度改革激起了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传统的教授讲座方式已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学生们把成绩的高低寄托于导师身上。导师也从保护者的身份转变为学院中重要的教学力量。然而考试的成绩的公布也是对导师和学生共同的宣判。导师能力的高低需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好坏进行评价,这无疑是加大了导师的教学压力。他们为了缓解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不得不由原来教授的多个学科改为只教授一门单独的学科。1850年皇家调查委员会对牛津大学的内部管理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牛津大学的导师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并且这种沉重的教学负担影响了导师的研究工作,正是这种导师的非专业化严重影响了牛津大学的学术发展。皇家调查委员会建议导师的工作仅仅为教授职业做准备。调查报告一经公布遭到了导师们的强烈反对,导师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导师协会,共同表达他们对牛津大学改革问题的意见和皇家调查委员会建议的观点。他们认为,导师的教学明显高于教授的讲座,而且只有学院的导师成为专业化的职业,才能满足导师的需求。1854年《牛津法案》的颁布,使导师制在牛津大学得到空前的发展。20世纪初期,牛津大学进行导师职业的学术化的改革。导师开始关注科学研究,并承担起学院教师与大学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导师职业的学术性日渐加深。

四、巩固与发展时期

二战后,牛津大学导师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院迫于战后经济的需要,开始扩大了招生规模。牛津大学增添了许多科学研究课程,许多科学家也加入到导师教学的行业中。随着本科生数量的增加,学院不得不面对学生的住房短缺和师资匮乏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导师在学院外居住,导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在学院与学生就餐,也很少参加学生的活动。为此学院开始发给导师津贴,鼓励导师邀请学生在学院聚餐或在学院外的家庭中进行聚会。导师与学生的这种非正式交流已经开始变为一种责任,而不再是导师的一种简单的兴趣。

由于学科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和新学科的出现,使得导师在一个专业上指导学生的困难增加,于是学院开始共享导师资源。战后报考人数增多,也迫使学院在招生标准和招生系统做出调整。以往本科生录取是由学院院长或一个学院的委员会负责的,二战后,导师开始参与到招生过程中,采用完整的学术标准作为录取条件。牛津大学的导师们认为他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周围的事物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进行真正的选择,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思考什么。

从20世纪初,我国就开始引进与探索导师制,导师制越来越被我国高校接受。目前,国内的本科生导师制有多种形式,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导师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研究能力等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大学在如何科学的建立导师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1]王大中.关于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6-10.

[2]周常明.牛津大学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1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torial System in University of Oxford

Gao H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The tutorial system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in University of Oxford, which is evolved from the college system,and experienced four periods of initial formation, establishment, reform,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system reflects the liberal education tradition of 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Chines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university of Oxford; tutorial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G471

A

1000-9795(2014)012-000118-01

[责任编辑:刘 乾]

高 贺(1990-)女,辽宁营口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辽宁省高校青年科研骨干专项“当下我国高校的学术权力生态及其制度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JGXQDA023)。

猜你喜欢
牛津大学导师制本科生
Don’t Show Off In Public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环球时报(2018-01-26)2018-01-26 05:37:51
近代印度学体系中的牛津大学佛教研究
敦煌学辑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33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4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