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周 殷 伟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社会资本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最早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近来有许多学者研究社会资本在就业工作的功用。社会资本在本质上拥有共性:一是拥有有益的资源;二是以社会网络为载体。高校社会资本的概念来源于社会资本,主要是指高校作为行动主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具体来讲就是高校掌握的存在于社会网络中能够为实现高校目标和利益的资源,无论这种资源是高校客观存在的还是主动建构的。高校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掌握的社会资本,为毕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信息,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中国是人情社会,关系的强弱决定事情的成败,因此,社会资本变成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就业信息不对称仍是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招聘公司招不到适合岗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不能够获取有益的信息,对于公司的招聘要求知之甚少。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否获得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在就业中是否拥有相对竞争优势。有些学生能够积极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本去获取就业信息,构建起一个信任度比较高的信息渠道,通过高校社会资本中的教师推荐、学长帮忙等方式,获取了有益的信息,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获得了满意的职位。社会资本以其特有的方式解决了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让大学生在一种信任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络中获取信息。
就业过程中困扰用人单位和择业大学生的最大困境是面临众多的虚假信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通过大学生的个人简历来初步了解应聘大学生的毕业院校、专业、性别、学历、生源地等基本信息,评价、衡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基本能力以及获奖情况、组织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经验、实验项目经验等综合情况,并据此作为是否参加考核或录用的判断依据之一[1]。简历就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为了能够吸引招聘人员的注意,许多大学生不惜夸大其词,伪造证书和成绩单,形成符合要求的“注水简历”。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筛选合理有效的招聘信息,经常性遭遇骗财、骗色、签订不合理就业协议的现象。众多的虚假信息使得用人单位和择业学生苦不堪言,双方都需要一个载体能够提供真实的信息,以备双方能够自由选择。高校社会资本恰恰能够充当这样的载体,在社会网络中充当媒介,获得双方的信任,提供平台实现双方意愿。
大学生就业的核心是寻找合适就业机会,如果缺乏有效的就业渠道,即使拥有再优秀的“人力资本”,也只能面对找工作不利的困境。近些年,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大,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变成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的时候拥有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权。如果高校社会资本网络中拥有一两位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熟人”,就能够推荐学生参加企业面试,有的甚至能够迅速签约。提升就业签约的效率性不仅仅包括提高大学生签约率,还包括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大学生择业成本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成本不断攀升。如果有幸遇到社会网络中拥有的“贵人”,只需要通过一次电话面试或者发送一份简历,就可以轻松解决就业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就业成本的高额支出。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地过程中,资金供给和创业平台的搭建是困扰大学生的最大障碍。虽然,在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不多,但这些创业的大学生除了需要具有比较强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还必须拥有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在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筹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其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2]。有些高校利用社会资本和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工业园,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平台,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吸引了学生进入创业园。有些高校动用丰富的校友资源,给予学生创业指导,有的校友还对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注入资金,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瓶颈。总之,丰富的高校社会资本,能够起到搭建平台、提供资金的作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和可能性。
高校社会资本为大学毕业生由高校进入劳动力市场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但是由于对高校社会资本认识偏差、积累和利用不平衡性以及学生利用高校资本能力的缺乏等问题制约着高校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研究如何积累和利用高校社会资本 ,发挥高校社会资本在就业工作中的连接作用势在必行。
高校社会资本是高校通过长期发展,内、外部交往而在形成的一系列互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资源总和[3]。在当前的就业格局中,为了破解就业的困境,高校应该主动地走出来,向政府部门尽量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向社会管理部门、学术界、新闻媒体等非政府性质的中介组织争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帮助;向企事业单位寻求更多的就业岗位的设置;向学校教职工和家长寻求更多个人社会资本的帮助。通过内、外部的通力合作,建构高校的社会资本网络,形成合力,搭建平台,为高校的就业提供直接、可靠的帮助。在开拓渠道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联系,巩固高校社会资本的网络,强化对高校社会资本的积累。因为社会资本所包含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高校需要具有经营社会资本的理念,并且付诸行动,充分调动资源,广开渠道,为高校社会资本的积累创造有利的条件。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与毕业生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直接相关,而高校社会资本的积累和高校的社会声誉相辅相成[4]。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使高校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毕业生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发展动力,在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就业同时,能够进一步促进双方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良好的社会信誉还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其他关系 ,形成新的社会资本,促进高校社会资本的拓展。
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可以帮助高校拓展其就业社会资本,因此,必须提高实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誉。首先,应该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教学和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决定高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获得社会青睐,得到公众认可的唯一途径。其次,应该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获得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高校应该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强化宣传,扩大高校的社会信誉度。
注重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体验工作的环境,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接受单位的考核,有些优秀学生还能够获得单位的青睐,进入公司。有些学生在产学研单位实习,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知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校注重与用人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强化与用人单位的良好社会关系,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拓展学校的社会资本。
高校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网络形成自身的利益,是能够达成人生目标的重要资源,但这一切利益的获得需要通过大学生的合理使用,因此,培养大学生利用高校社会资本的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会规划能力,根据自身的兴趣,设定合乎发展的职业规划,积累自己的资本;培养学生学会沟通能力,通过各种社交活动,寻求能够帮助自己的社会资本;培养学生寻觅良机的能力,利用学校的就业网站、认识的教师、毕业的学长等一切高校社会资本,找到就业的机会。
高校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高校缺乏一定的经营社会资本理念,或者没有重视高校社会资本对于就业的积极作用,造成了高校就业难题。高校应该立足现实,积极开拓渠道,形成高校独特的社会资本网络,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坚实的帮助。
[1]朱国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诚信流失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32 -34.
[2]谢有长.宁陶.论社会资本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意义及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1(8):147-150.
[3]李 鹄.高校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刘亚辉.刘 翔.从高校社会资本的视角探求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