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旭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108)
英汉语言的差异源于他们分属于印欧和藏汉两个不同的语系。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而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综合型语言的特点是语言的词汇形态变化很重要,这种变化可以表达语法意义;而分析型语言却不同,它的语法关系是借用虚词、词序等形式来表示。英语和汉语所属的语系不同,它们之间的可比性和互补性很强。除此之外,英汉语言的差异还体现在文化的不同上。文化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文化的复杂性必然反映在语言的多样性上。
从语言的结构上看,英汉句子的结构有很大差别:英语是形合型的语言,汉语是意合型的语言。这里的“形合”是指语言是通过自身的语法手段来表达意义的,而“意合”是指语言通过句子内部逻辑的关联来表达意义。所以,英语的句子比较紧凑,而汉语的句子则简练灵活;英语句子往往主干突出,主语、名词和介词是主要部分,关系代词作用强大,常起连接的作用,结构一般呈树形状,而汉语常以动词为主,动词形态没有太大变化,结构常常是流水句结构,分句之间常常用意合来表达意思;还有,英语句子结构的中心一般主句放在句首,而汉语常常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中心在后。
例1 I will go shopping after I finished my writing a letter.(写完信我要去购物。)
英语的习惯是先得出结论,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叙述;汉语则是先叙述,再归纳总结。也就是说,汉语往往先把情况讲清楚,最后来一个总结;英语不是这样,先表态,再说明发生了什么情况。
例2 His main problem was making me know nothing about the real situation of his family. (他没有让我了解到他家庭的真实状况, 这是他主要的问题。)
另外,汉语的动词较多,英语则严格限制动词的使用,而更多地利用非限定动词、抽象名词、介词短语等形式来表达。英语也常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结构,如There be和it结构等。
英汉语言的词序,在简单句和陈述句上具有很大的同一性,比如英语的疑问句需要主谓倒装或宾语倒装,英语的修饰词多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这与汉语是一样的。英语里有些特殊的单词做修饰语需要后置,如以-able,-ible结尾的形容词修饰some,any,no等和things,matters构成的形容词时,以及多个形容词作定语时,都需要后置。
例3 There is nothing unchangeable in the world.(世界上没什么不变的东西。)
例4 She put these eggs, good and bad, into her basket.(她把那些鸡蛋,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往篮子里放。)
英语里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排序是比较复杂的,先后顺序一般是:限定词、大小、长短、高低、形状、年龄、新旧、颜色、国籍、地区等。汉语中定语的排列也不一样,一般表示时间、地点、所有格、指示性形容词在前,接下来是数词、描写性和限制性定语,再后来是表示性质或类属的定语等。
在状语的位置方面,英汉语言的差别很大,英语中状语的位置较为灵活,可前置或后置,而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
英语中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更是如此,这是因为被动结构比较客观,易于说明事理,结构也更简短,便于表达。而汉语则相反,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汉语里的被动结构运用较少,汉语中常常用一些主动的形式来表达被动的含义,比如“门开了”、“饭做好了”等。
英语有时也有这样的表达。
例5 These T-shirts sell badly.(这些T恤衫不好销。)
有时,英语中现在和过去进行时的主动语态可以用来表达被动含义。
例6 The milk is boiling.(牛奶正在被煮。)
英语中广泛使用被动语态,还因为对于那些不必说出、不愿说出或无法说出动作执行者的情况,都可使用被动语态来表达。汉语的情况则不同,汉语常常把宾语提到前面作为话题来说明,所以就很少使用被动结构。
在汉语里,如果主语是被动者,这个句子就被认为是被动句,如“他被车撞了”、“鞋子磨破了”等。汉语的被动结构,一种是有标志语的被动句,另一种是没有形式标志语的被动句,有标志语的被动句一般都有一定的词语来限定,如遭、受、挨、被、让等。
英语词义的可塑性较强,一词多义情况较多,因此,歧义现象也比较多,对英语词义的理解不可以离开特定的语义环境。汉语的语义严谨明确,规范具体,一词多义现象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汉语的词义受字形的制约很大,语义环境对字的影响较小;还因为汉语的词义结合很密切,不容易引申为其他含义;再者,现代汉语从古汉语脱胎出来后,固定的双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这样一来,词义限定性就更大,更不容易在意义上混淆。汉语双音节以上的词,其词义就更不容易产生多义的情况,音节越多的词,其词义的范围就越窄。
英语是一种重结构的语言,句子结构规范、严密,一词多义的情况相当普遍,英语的词义也都较为抽象。汉语是一种结构很松散的语言,汉语的词义一般都较为单一、固定和具体。因此,由于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形成了英语善于表达抽象意义的现象,而汉语则善于表达具体事物,在表达具体事物上灵活、具体、细微。
英语中有很多抽象名词,这是因为英语有许多具有虚化功能的手段,比如各种词的后缀。另外英语种有大量的介词,介词的作用很丰富,常常表达虚泛的意义,介词的构词能力也很强,可以构成繁多的短语,介词的意义因此也更令人难以理解。汉语的表达较为形象、具体,造成汉语表达与英语不一样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个原因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汉语没有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
英语词义的意义往往涵盖很广,变化很大,词义与语境的关系较为密切;而汉语词义则较为严谨,词义范围较为单一,汉语词义与语境或上下文的关系较为疏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英语词义的多义性是词义变化灵活的主要原因。例如way这个词除了有“道路”的意思外,还可以因为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而有不同的含义。
例7 He lives somewhere Beijing way.(他住在北京附近某处。)
例8 He tried in every possible way to win.(他千方百计地想获胜。)
例9 We should do an experiment in a small way.(我们要进行一个小规模的试验。)
例10 It’s not his way to shun responsibilities.(他一向不推诿责任。)
例11 This never came my way.(这种事我从来没经历过。)
例12 He is way ahead.(他远远地在前领先。)
英汉词类基本相同。但汉语里的量词和语气词是比较特殊的词类,比如量词“个、只、本、根”和语气词“啊、吗、吧、呢”等。英语没有量词,但英语中的冠词汉语也没有。英语里还有一些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也是汉语所没有的,如why,when,who,where,which等,另外,一些引导词和虚词如there is, it 等,汉语里也是没有的。
英语中的词一般兼有多个词性,词性的转换是很常见的,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情况就很多,名词和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有时也用作名词。
英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特别多,比如:
例13 He didn`t want to shoulder his obligation.
例14 This house can room four people together.
在英语中,许多表示身体的名词都可以变成动词来用,如:
例15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here he should elbow to go ahead.(这里人太多了,他必须用肘推着往前走。)
例16 The dog went into the house to nose here and there.(狗进了房子,到处闻着。)
有些动物的名称也可以当作动词来用。如:
例17 He continued to dog him into a lane.(他一直跟踪他走进了一条巷子。)
例18 No one wants to fox you!(没有谁要欺骗你!)
也有一些形容词可以用作动词。如:
例19 The rain didn`t stop and wet all of us.(雨没有停,把我们都淋湿了。)
例20 He is a man like to brave.(他是个喜欢冒险的人。)
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语言的差异也可以说是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西方人强调科学性、逻辑性和主客体对立,重论证和分析,尊重个体;中国人强调感悟,主张主客体的统一,重情感、轻理性。中国人强调集体性,西方人重视个体的独立。在语言上,英语讲求句子的形合,重视结构的严谨,不讲究句子的全面、完整。汉语是意合的语言,没有严谨的形式,更多的是靠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直觉或悟出意思来。汉语的特点是简练而模糊,往往形散而神聚,多是靠短小的句子来连接意思。
汉语重综合、重意合,英语重分析、重形合,这是英汉民族思维上的差异形成的结果。
汉语讲究整合性,主体意识较强,经常会出现许多无主句和主语省略句。比如:
例21 真叫人筋疲力尽。(It made them tired.)
例22 冷得浑身发抖。(It made him trembled with cold.)
中国人强调主体性,汉语里常以人为主语;西方人强调客体性,英语里常以物或抽象名词为主语,这也是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如:
例23 Rain met him in the dawn.(他黎明时遇到了雨。)
例24 His anger made him astray.(他因为愤怒而做了蠢事。)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其根本原因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是社会各方面的总和,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文化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是非常自然的事。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英汉语言的研究和翻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
[2] 黄勇.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