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嵘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贸易日益强大,英语的工具性、应用性日益增强,因此各行业越来越重视其员工的职业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水平,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性,是应用型高职院校的准确定位。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职业英语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职场能力及市场竞争性。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几个方面。
英语教学的每一次改革都一定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基本功扎实、专业口径宽,而且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还要有较强的适应性,以适应国家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企业和单位的人才需求。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行业的共识。
为了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与社会接轨,切实了解社会需求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之间的差距,笔者对本地区部分高职院校、部分涉外企业及有关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研涉及的对外企业主要有:对外贸易企业、合资企业及外资企业、涉外酒店、涉外旅行社以及一些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等;涉及的部门主要有:生产、管理、销售、财务及宣传、服务等部门;被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部门经理、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服务员、导游等。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行各业涉外岗位对其员工英语能力的现状以及需求情况。
此次调研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英语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应用情况的了解以及各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需求。(1)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评估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在校生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不够满意,觉得缺乏实用性,以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专业知识薄弱,与企业的实际要求脱节;62%的同学认为英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死板,不够灵活,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积极性;75%的同学认为英语应用技能的训练少,主要表现在听说写训练所占的时间太少,大多时间被语言知识讲解所占用,即重阅读、轻听说,教师讲授过多,口语及写作训练太少。因此,在这样的英语教学现状下,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满意率不到30%。(2)英语应用在各行业工作岗位上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做涉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应用英语的领域主要在:涉外接待占63.6%、商务谈判占52.7%、信息获取占69.7%、对外贸易商务信函及单证处理占72.2%。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英语技能最多的是:口头交际能力占53.5%、笔译能力占21.3%、书面交际能力占25.2%。而8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最弱的技能就是口头交际能力以及行业英语知识的使用。(3)各行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最被用人单位看重的英语实用能力依次是: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专业知识能力、阅读能力、翻译能力等。他们要求涉外工作人员有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行基本的涉外接待工作,能进行业务的交流与沟通;能看懂并翻译常用的商务公文、信函并给予回复,能看懂简单的英文合同、产品和设备的说明书及操作手册等;能撰写与业务相关的英语电子邮件与商务信函,能填写并设计各种与业务相关的英文表格。同时调查显示,不同部门对其工作人员的英语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其听说能力及专业知识复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技术研究部门则重点要求读写译能力;人事部门会涉及外事接待、对外交流等工作,所以对其听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然而,综合来说,用人单位普遍对高职毕业生的各种英语技能感到不满意,认为大部分毕业生欠缺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英语语言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因此,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教学必须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使英语实用化、实践化,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英语技能,这就是高职英语教学实用化改革的定位和目标。
1.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引领、以实践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利用实际案例,创建详细具体的实践任务,模拟实际对外工作场景,以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以任务引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真实工作过程,在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在实践环境中熟悉岗位工作任务,真正学习和实践实用英语。
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是执行任务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总导演,学生根据设置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协作,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等方式,来完成高仿真的涉外工作任务。
具体的实践教学设计可采用:
模式一:教师下达任务→课下学生讨论任务的要点并查找资料和进行研讨→课下演练准备→课上学生演示(独立或合作)→课上教师点评并提供参考范例→最后根据学生的模拟练习提供或补充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
模式二:教师提供范例→课上学生对范例讨论分析→学生参照范例完成任务或展示→学生讨论及教师点评→课下学生查找资料补充演示→课上学生分析总结→教师提供或补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教师精心设置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身临其境地开展职业英语交际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把学习与任务融合在一起,真正把“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不再因枯燥的说教式教学而无奈。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及情景模拟操练等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创新能力,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使毕业生尽快适应涉外工作岗位的需要。
教学实践在改革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当然还要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并积极开展第三课堂实践,给学生提供宽阔的英语能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下不仅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英语水平,而且补充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建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办英语校报,建立英语角,进行英语场景剧表演,举办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来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第三课堂为实习课堂,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及节假日走入外贸企业、涉外酒店、涉外旅行社等涉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见习及实习,或担任各种会议或其他各种大型活动的志愿者等,零距离接触和应用英语。
通过这种立体式的三堂联动形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加大投入,建设实训教学基地,实现校企协作。除去开展三堂联动以外,建设实训教学基地也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保障。实训教学基地包括校内英语教学实训基地,如模拟商务谈判实训室、模拟会谈室、实训工作室等,旨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另外还包括与当地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但可以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可靠的硬件保障,而且还可以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使企业和学校为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更好地合作。这样,企业不但可以得到自身所需的人才,学校还培养了合格的学生。这些无疑都要加大投入,因为完备的实验实习条件是培养人才必需的硬件条件,否则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实践项目过程中习得并内化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并提高了语言技能,培养和提升了在职场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职业能力,以此适应各种工作岗位需求。
3.改革考试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业评价体系。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根据市场需要调节专业学习和教学内容;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目的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设置课程;三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根据“因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的教学、实验和实习。
教学方式的转变,无疑也带来对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评价方式的转变。合理全面的评价方式不但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还可以起到质量监控的导向作用,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就要从评价内容、方式等方面设计一套完整、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以此来实现高职英语实用化教学的目的。
首先,要改革评价内容,确定评价应用能力的导向。评价内容应能反映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次,在评价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除了笔试以外,还可以采取口试、实验、具体操作等方式进行。整体上可以采取学校考试、资格证书考试和实践实习单位考试三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程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最终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以形成对学生全面、公正、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要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迎合市场的规律,实现高职英语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任务引领、情景模拟、实践导向、三堂联动、校企协作”的培养模式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有助于学生很快适应今后的职场环境,了解岗位工作的需求,做到实效的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