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而且,从《纲要》中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来看,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上的立足点是定位于就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直接供应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注重与社会经济的需要紧密相连,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从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来看,目前我们国家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倡导职业技术教育,并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层次的人才。职业教育承担着实现转移我们国家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艰巨任务,对推动我国的就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在培训体系上出现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的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忽略了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盲目开设一些社会和市场不需要的专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了社会和市场上没有用武之地。更为重要的是受培训者没有实现最基本的生存目标,也就是没有解决就业的需求。
2.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没有形成自己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教育部门、政府、培训者、培训教师、培训机构等都没能对自己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做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要达到的目标,没能发挥职业教育培训在解决就业供需矛盾方面的作用,没能对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做出完整的建构。
3.职业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是当今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一个最明显的问题。笔者找出以下两个导致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弱的原因:一是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培训学校在培训师资上不舍得投入经费。为了节约成本,往往聘请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来担当职业教育培训。二是国家在职业技术资格的认定上不够完善。许多教师通过投机取巧,利用各种关系和资源取得了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但是实际上水平并没有达到职业技术资格的要求。
4.职业教育培训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效果不明显。职业教育在解决当前就业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上明显存在滞后性。所谓滞后性,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是落后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于职业教育培训,可是最终所取得的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社会市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调查状况可以看出原因:一是职业教育培训忽视了社会和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些需求过少甚至是不需要的社会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流入社会后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二是培训机构、培训学校并没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教育,导致受培训者的技能低、素质低。许多就业者在经过了职业教育培训后还是没能充分地解决就业问题,依然处于待业状态。这也是对职业教育培训效果的一个挑战,职业教育培训没有取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没能发挥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作用。
5.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匮乏。尽管国家在《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我国的就业人口数,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却出现了许多偏差,一个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职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真正拨到各级各部门的职业教育机构或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手中,没能使受培训者真正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投资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从这个问题去寻找原因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培训进行投资的时候存在资金不到位的现象。
1.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来解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供需失调的矛盾。针对职业教育培训在培训体系上出现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的现象,我们所要采取的解决策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来解决供需失调矛盾。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可以在高校、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培训学校中开设市场就业形势分析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使受培训者把握我国市场经济对就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其次,可以相应的开设就业者需求的各方面课程,灵活多样地实现职业教育培训的目标,正确引导就业者实现良好就业这个目标。
2.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政府、培训者、培训教师、培训机构等应该对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做一个完整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要达到的目标,对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做出一个完整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职业教育的实施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提高职业教育培训师资的水平。在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水平上,教育部门(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等要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从制度上进行规范,防止投机取巧的发生。高等职业院校要严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规范职业教师的学历、职称等,真正起到培养职业教师的作用。作为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培训学校等也要加强师资建设。还应该实施奖励制度,对优秀的教师及时给予奖励,不断激励教师向前发展。对实在是很差的教师可以实施辞退制度,重新聘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职业技术教师来担任职业教育培训。
4.国家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和监管力度。
国家应该给职业教育大力投入资金,发挥职业教育在带动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关键性作用。资金投入如果不到位,那么职业教育就等于是摆设。国家在投入大量资金后也要建立相应的资金监管体制,对每一笔资金流向何处、用在什么地方等都要做好监督,防止地方部门贪污或者被挪作他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真正解决职业教育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变。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中,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就业者能够很好地就业。那么去什么地方就业,以何种方式来就业,都是值得我们考虑和深思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要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变,可以实施“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与企业、公司等进行联合,实现“口对口”的人才输出。这样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市场人才供需失调的矛盾,还可以提高就业者的就业率,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那些工作了的人提供继续学习和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使他们增加就业技能。这些办学模式的转变都可以纳入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去。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说过,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个,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从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归宿点。在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时,我们要着眼长远,发挥职业教育培训在带动我国剩余劳动人力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实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由不完善到完善,最终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