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主题

2014-04-17 12:22:37宋德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水仙童心

宋德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主题

宋德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是英国19世纪诗坛上的一颗巨星。华兹华斯的诗歌放弃雅致雕饰的古典主义诗风,用淳朴清新自然的语言来抒写大自然中的景色、生活中的人物及其周围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沉思。本文将就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表现的自然主题予以探讨。

华兹华斯;诗歌;自然

一、引言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是英国19世纪诗坛上的一颗巨星。华兹华斯认为:“诗歌创作应该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认为,对于生活中的情境和事件,诗人所描绘的语言应该是真正的。20世纪的中国文坛,大多数人认为华兹华斯是一位消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在今天,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这位诗人和他的诗歌作品的话,就会发现,华兹华斯其实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如果轻易地认为他是一位消极诗人的话,难免太过简单。读华兹华斯的诗歌,会给人一种恬静安逸的感觉,从另一个角度读他的诗歌,能够体现出一种自然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主题:在大自然中,时时隐藏着一种神秘的能够拯救人类的灵魂的自然力量。这种自然力量是诗人信仰的一种升华,是诗人情感和理性的相互平衡、相互结合。

二、解读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一)注重观察和感受。华兹华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诗人是把自己的心声向人类叙述的人,他应比普通人对事物更敏感,更赋予热情……”。从华兹华斯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是他本人真情的流露,他是一个非常热爱自然的诗人,他在写作时始终渴望达到物我合一。从诗人的很多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热爱大自然,不仅把自己融入自然,而且把自己的情感和大自然融在一起。1805年,诗人游历苏格兰,《孤独的收割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在诗的第一节中,一幅非常清晰的画面就在诗人笔下构建了出来,在雄浑苍茫的大自然中,年轻女子辛勤劳动时那动人凄婉的歌声就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在这美景中,诗人如痴如醉,在诗中,诗人把女子、歌声、自然和谐的统一起来,诗人在第三节中写道:“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诗人对生命的歌颂、对生活的热爱、对希望的礼赞、对困境的藐视。在这首诗中,诗人流露出的自然观正是一种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跋涉、自强不息、难能可贵的精神力量。诗人在第三节还写道:“她唱生活中的忧伤和痛苦,从前发生过,今后也这样?不论姑娘在唱些什么吧,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在诗中,华兹华斯让我们从歌声中去想象、去猜测,透过歌声,读者可以读到一个灵魂,一个辛勤劳动者内心深处的高贵灵魂。

华兹华斯对英国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有自己亲切的感受,他仔细用心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湖区的自然美景,常常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最喜欢静静地坐在高悬的星空下,喜欢独自一个人散步在湖区的山谷中,这些都对他后来的作品创作影响深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有天才的诗人很敏感”。华兹华斯从小就很敏感,观察他人未在意、感知他人为感知的东西。正是这种孤独和敏感的融合,幼年时他就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将他引向了大自然,到后来,华兹华斯成为沉思自然最深刻的诗人。

(二)强调“物我合一”。1802年,华兹华斯出访友人,当他漫步湖边的时候,不经意间,他看到随风起舞的水仙花,那幅美景在他心里一直无法忘记。两年后,那幅图像在他的心理再次被回忆起时,那个传世名篇——《水仙》就在他的笔下诞生了。水仙可以说是客观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水仙却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水仙》整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和谐的景象,“这时我的心被欢乐充满,还随着那水仙起舞翩翩”。通过描写水仙,诗人即使孤寂,但心里却还是充满了欢乐,体现出他的心境融入了自然之中。从《水仙》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人生的哲理:大自然是一切事物快乐的源泉,我们可以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可以获得思想上的支撑,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快慰。

1804年华兹华斯与妹妹出外游玩的时候,周围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住了他,传世名篇《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在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朵流云,这就意味着作者本人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舞”把全诗贯穿起来,传神地把记忆中的水仙花表达出来。意味着他心中的孤独,因为水仙花,让他感到欣然,给自己带来了欢乐,“水仙花在我的心灵闪现,使我在幽独中感到欣然”。在诗人的笔下,人们受伤的心灵可以由大自然来治愈,华兹华斯喜欢自然,热爱自然,所以他使人类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因为华兹华斯的父亲早逝,青年时期华兹华斯,生活曾经一度窘迫,但是他优美居住的环境,给了他慰藉,给了他生活的希望,让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在华兹华斯看来,心灵快乐的源泉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可以使他回忆起快乐的时光,可以给他很多启迪。所以,在他开始创作的时候,往往在描写大自然美好景物的同时,又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加入诗歌中,认为自然与上帝、人生、童年都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在诗中,他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的自然观,体现了“物我合一”的自然观。

(三)自然世界的转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也是分不开的。华兹华斯生活于18世纪末,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充满了革命的时代气氛。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英国的大资产阶级革命将革命推向高潮。这个时期的华兹华斯正值青年,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丁美好的希望和理想,对法国大革命注入了满腔热情。在《序曲》中,华兹华斯欣然写道:“长青花藤沿着樱革花桂,在绿乡屋上绕出一个个的冠圈;那是我的信心,每一朵花;都欣然于吁吸中的空气。在我身旁的鸟儿蹦跳而嘻,我不能忖测他们内心的思维——但他们身躯小小的挪动,都看来是狂喜。”

华兹华斯积极投身法国大革命,但是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使他的美好愿望化为泡影,这是他的思想有了重大的变化,渐渐地,他从“人的世界”转向了“自然的世界”。

三、华兹华斯的自然思想

华兹华斯的自然思想是独特的,可以说,他的独特的自然思想就是他的诗歌所要表达的。在当时的欧洲,这更突出了华兹华斯的魅力,也给予了华兹华斯更强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但是,华兹华斯的自然思想是社会理性的缺失所导致的,这其实是华兹华斯最不愿看到的。

在当时的欧洲,不断衍生出社会的种种恶行,对社会的巨大困惑感在华兹华斯的心理产生,这种困惑感有促使华兹华斯坚定了寻找真理的信念。他的理想在一次次破灭的过程中又一次次地被点燃,这是诗人的信念,各种各样令他恐惧的事物并没有彻底打败他,怀疑是他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感觉。

在《布谷鸟》中,他就好像是所写的布谷鸟一样,他天生就是一只应该生活在大自然的布谷鸟,他崇尚自由,远离恐怖的人类世界,自由自在地飞行,这是他的理想,但在当时动荡的欧洲,这个理想是不可能实现。于是,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他的童年就如天真无邪的布谷鸟一样,他就只能用追忆的方式贴近自己的理想。布谷鸟已成为华兹华斯成年后所要追求的真理,显然不仅仅是因一时的好奇,在他童年时追逐的一只小鸟了。

华兹华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伟大的,他的创作就是他的回忆,他的回忆也正是他在寻求真理,他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大自然,重新走进了大自然,五年后,他对大自然有了更浓烈、更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使他与大自然有了更多的接触、有了更多的交流,这让他的创作更切近于大自然。

已近黄昏的夕阳,辽阔无际的海洋、湛蓝而没有硝烟的天空以及大自然里最为清新的空气,都成为诗人笔下的思想,五年前的这些,对华兹华斯来说,只是纯粹的美景,在现在,已是诗人心灵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元素,已经成为了诗人思想的一部分。诗人五年前所看到的这些美景的愉悦感一消除,使华兹华斯和绝大部分诗人一样,使自己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他和这些美景完全成为一体,他真正地融入了自然,当他“不识真面目”的这个时候,恰恰就是“身在此山中”的时候。

他深刻地意识到,人就是自然,自然也就是人,人与自然共同存在,是和谐共生的。在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华兹华斯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给予自己无边无际的恩惠,大自然赋予了他无瑕的灵魂,更给予了他一颗懂得感恩的诗心。对人类创造的东西,在他的眼里是鄙夷的,在他的作品中,他更多的感谢大自然给以人们的幸福,感谢大自然的圣洁。同时,华兹华斯还把“上帝”、“自然”、“童心”有机的联系起来。他信奉上帝,是个基督教徒,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创造了人与自然的神,是造物主。他因为信奉上帝,所以也爱自然。他认为,上帝所创造的真正意义的人,是有童心的,所以他只爱有童心的人。他的这种想法实际上是社会恐怖造成的,但是这样的想法是华兹华兹一生信封的真理。在就使华兹华斯在创作时无拘无束、无所畏惧地赞颂童心、崇尚童心、崇拜童心,即使是孩童的无知,他也是加以赞扬。

四、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现代人的启示

自然界是造就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任何生命所要生存的必要,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人既不能反抗自然也不能脱离自然,人类其实是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华兹华斯的思想是超前的,他认为自然与人已经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在工业大革命的前期,他就认为将来人会和自然抗争的。他觉得人将要掉入无尽的物欲河流中,让人类社会的这种自然本性流失殆尽。这些虽然是诗人的想法,也可以说是他自然观的强烈体现。他非常不屑于人类的所作所为,就在那个时候他已经看到了人类的未来:如果人类要想征服自然,就会使自然彻底愤怒,人类的生活环境就将会恶化,自然灾害将会频发,各类资源将会濒临灭绝。就目前看来,人类的生活正印证了华兹华斯的预言。

华兹华斯认为摆脱近代文明困境的一条出路应是归根返始,他把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依附于回归自然,然而在诗人的心理产生了矛盾,那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诗人内心的矛盾也预示了现代人的尴尬:人类一方面呼吁回归自然,一方面又在疯狂地蹂躏自然;一方面呼吁生态保护,另一方面又肆虐地践踏自然。这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独立的生命,人类是一个整体,自然和人之间也是一个整体。如果人类忘记历史、失去记忆、背弃大自然的话,就是否定自己,否定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对根的疏离、对传统的背叛,那么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在技术和情感的矛盾中,如果把技术看得太重的话,情感就不会有生养它的土壤。在人类社会中,没有情感支撑,人类社会就是一片荒原、一片沉寂。

[1]苏文菁,著.华兹华斯诗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张跃军.哈特曼解读华兹华斯对于自然的表现[J].当代外国文学,2009(04).

[3]吴林.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眼中迥然不同的自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1).

[4]周思源.华兹华斯的“出世”与“入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4).

On the natural theme in Wordsworth's poetry

Song De-wei

(College of Science, 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China)

Wordsworth is the famous romantic writer, is a star 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ritish poetry. The poetry of Wordsworth given up the elegant classical style decoration,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urrounding nature scenery, life with simple and pure and fresh natural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own feelings and meditation on lif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ural theme in Wordsworth's poetry.

Wordsworth; poetry; nature

I106.2

A

1000-9795(2014)05-0091-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0

宋德伟(1968-),女,河南桐柏人,教授,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水仙童心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一株水仙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童心向党
都市人(2021年8期)2021-10-08 05:12:08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爱丁堡水仙
水仙帖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10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38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童心绘天下
孩子(2019年6期)2019-06-12 0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