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红 刘计华
随着会计软件的发展,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安装了会计软件来替代手工完成经济业务的处理。在会计工作岗位中会计电算化的地位日益重要,各高校纷纷把会计电算化课程设定为会计等相关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和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和分析,认为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和阅卷方式以及实践配套等几方面多方位地进行改革。
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基本构成内容包括:会计从业人员,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系统及应用软件,信息资料和相应的规范、制度。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会计软件。
3.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传统的会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使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工作程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作用主要表现为:(1)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计算机替代传统的手工劳动,快速地完成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存储,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数据抄写和计算中解放出来,大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2)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传统的手工会计,由于数据、资料完全靠会计人员手工登写和抄录,因此容易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会计电算化对于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具有特殊性,只要记账凭证输入无误,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能得到保证。同时,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化的实现,会计信息也能及时地提供给信息相关使用者。(3)会计的职能多样化。会计的职能,我们传统的观念认为是核算和监督。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中设计的系统和功能逐渐丰富和完善,会计的职能在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上发展为集预测、决策、分析、核算、控制等为一体的多职能管理体系。(4)节约了会计数据、信息存储空间。传统会计数据的存储完全是依赖纸质,会计工作中登记和编制的单、证、账、表不但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而且不方便保管,纸质材质容易脱落和破损。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计算机内存、U盘、磁盘等都是磁介质,不仅存储空间得到了大大的压缩,而且更加便于安全传递。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会计学科、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科和信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随着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使用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进行会计数据的核算和处理。因此,市场在会计人员就业岗位的设置上便要求熟练掌握会计软件操作的会计人才。目前全国各地会计人员从业上岗的考试也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必考课程之一。各高校的会计及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安排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据笔者了解,江西、福建、河南等多个省市都是以用友会计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因此,大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用友的U8系统作为教学软件进行教授的。由于各大高校都以会计电算化考试作为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片面强调操作而忽略理论知识的教学。目前各地的会计电算化考试都是机考。以江西为例,会计电算化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分值各为100分。理论部分有涉及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也有Office办公软件的知识,以及部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操作部分以用友U872操作系统中的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作为考试内容。由于操作部分的考试很强调熟练性以及考试设置的100分钟时长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把重点放在了操作的教学和练习上,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所以考试成绩很容易出现理论成绩差,而操作成绩好的不平衡现象。
2.操作系统教学内容不完整。我国现阶段比较成熟的会计软件主要是会计核算软件,包括了多个功能模块,主要可以划分为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财务分析等。由于整个模块的教学需要大量的企业会计数据支持,以及会计电算化考试的操作内容只限于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生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内容就固定在了这两个模块,其他模块的教学和操作就被忽略掉了。
3.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会计核算软件的教学,基本都强调了操作性,而忽略了软件的维护、开发和创新。以江西的高校为例,目前江西省所有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而且基本都能实现较高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的通过率,但是均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能,而对于中级的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和高级的能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这样更高要求的教学基本没有开展。
4.师资力量不够。随着会计软件的商品化,商场上有很多品牌和版本的软件在销售,由于高校教学目标的局限性,往往需要选择利于考试的软件进行教学。目前适用于从业资格考试的用友软件的价格偏高,高校用的教学版价格基本都在十几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往往使得学校力不从心。而伴随着软件的研发和发展,几年就会出现新版本的软件,很多高校购买的软件无法紧跟步伐进行升级,同时升级也会给学校产生不小的费用。教师的培训也没有能够跟上软件版本的更新。
5.实践课程无法实现。大部分高校在第一学年的下半学期或是第二学年的上半学期设置。在课程教学完毕之后,该课程一般没有设置实践或是实训课程。因此,在学习期间,学生只有对操作步骤的浅显理解,甚至是强行的记忆。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将会计的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很好地结合。
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点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建议。
1.课程内容设定的全面性。(1)提高理论教学的比重。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避免片面设定为软件操作的教学,所有的操作课程都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我们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合格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2)操作教学的延展性。对于会计软件中设计的各个模块,账务处理系统模块是整个软件的核心,是所有软件使用企业必须安装和使用的模块。当然一般的小型企业,账务处理系统基本能够完成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加上前期的系统管理和后期的报表系统,这三个模块就足以完成企业的业务。但是软件还研发和设计了许多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使用的其他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关联模块的教学。(3)专业教学设定的区别性。据笔者调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在专业课程的设定上,大多与“会计”专业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课程都围绕着“会计”来开展。其实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计划设定上,可以增加计算机方面课程的开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除了软件操作的学习,还可以增加软件的编程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教学。
2.实践、实训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定中增加了实训或是实践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比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都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让同学们用单、证、账、表来深刻理解学习的理论知识,了解会计、出纳们是如何手工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同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实训加入进来,让学生不仅会手工处理业务,还能用软件更加准确、及时、高效地处理企业的业务,真正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相结合。
同时,由于该课程需要计算机和会计软件的双重条件满足才能实现课程的学习,这样就局限了学生们在课外对课程的学习,因此学校可以专门设定“会计实训教室”,以便同学们课余时间有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3.教考方式的灵活性。(1)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操作是课程的重点。在整个软件操作中有多个操作员身份出现,有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出纳和会计,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无法区分自己所处的操作步骤和所承担的身份。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灵活教学,方式多样。比如,让同学们成立四个人为一组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身份,每个月再互换身份协作完成课程的学习。(2)考试方式无纸化。传统的学校考试方式都是纸质试卷,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强调操作重要性的特点,纸质试卷无法实现对这门课程教学成果检验的目标。因此,有一些高校也在逐渐研究该课程考试方式的变革,实现无纸化考试,运用软件来完成考试。(3)阅卷的自动化。考试实现无纸化之后,阅卷的自动化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由于考试运用软件操作来替代纸质试卷,在整个考试中就考查了同学们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的了解和掌握,若仍然使用人工改卷的话,将会加重改卷教师的工作量,效率也会非常低。
4.会计软件的升级和教师培训的及时性。教学软件的升级和教师培训的及时性,对于该课程教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光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学校若是能实现与软件公司的互补合作,将能很好地推动课程的进步和发展。比如学校在购买了软件公司的软件之后,可以与公司合作教学。学校提供公司需要的理论帮助,以及作为公司新产品的检验、实验基地;同时,公司可以提供学校软件升级和教师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各大高校的教师也在研究适合于自身的改革方案。我们改革的思路是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