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 颖
(黑河学院英语系 黑龙江黑河 164300)
言语行为理解和翻译
栾 颖
(黑河学院英语系 黑龙江黑河 164300)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理论,它对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作者试着从对Austin言语行为的理解和对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两个角度来探讨翻译行为,希望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能推断出原作者的真正意图。实践表明,Austin 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e 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Austin的言语行为;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翻译
虽然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对于提高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说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的研究从未终止过,很多学者都从各个角度展开过讨论,但近来年仅鲜有的几篇文章谈到将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这鲜有的几篇文章包括有艾琳2010年在《上海翻译》上的一文“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汉双关翻译”,文中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提出英汉双关最理想的翻译就是实现原文与译文在言内、言外、言后行为意义层面的完全对等,而最可行的翻译在于追求两者在上述三个层面的最大限度的接近。张洁琼,李颜伟的“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中指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往的言语行为,将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成果运用到翻译中不仅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语用学视角,而且应当拿来为翻译实践服务。”姜海清指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能动地指导着翻译实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相等,而要使二者真正达到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
言语行为对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该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语言如何被用于实践,即如何体现“行”。本文作者试着从对Austin言语行为的理解和对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两个角度来探讨翻译行为。
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包括以言指事行为( 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以言成事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三类。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在词的意义层面找到英汉两种语言对应的表达,这就是Austin所说的以言指事行为,即言内行为。从语义研究的角度看,言内行为着眼于言者的话语意义。译者应仔细考虑“音”与“形”的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与功能上的对等。以言行事指说话者在说话时实施的行为,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行为而不是话语本身,其着眼于言者的单向语境语用意义,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充分理解原作的表达思想,通过译文表达出和原作同样的效果。以言成事指说话者通过言语表达,能够达到的效果,即言后行为。
“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在完整的言语环境中所做的完整的言语行为。”(Austin,1962)“奥斯汀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这条道路。(顾曰国,1989)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出原作者的意图,以期待原文在原作读者那里产生的效果与译作在译文读者那里产生的效果,即perlocutionary effect相同。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作者的locutionary act ,推断出illocutionary force,并且使他的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原文对原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玛丽和汤姆是一对夫妻。
Mary: “Tom, We’ll go to the post office this afternoon.”
Tom: “Well,I’ll clean the room. ”
玛丽: “汤姆,我们下午去邮局。”,
汤姆: “哦,我收拾房间。”
从对话中译者可以推断出汤姆针对玛丽去邮局的事情,客观陈述出自己的想法——下午收拾房间,亦或是表达出某种拒绝,对于玛丽一个人去邮局,自己表达出自己要收拾房间,而不能够陪玛丽去邮局的拒绝的行事语力。
Searle 在Austin的理论基础之上对言语行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 (Indirect Speech Act):语言形式不直接反映其交际目的的话语,它把言外之意隐含在话语之中。由于礼貌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常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通过间接方式表达。间接言语行为可以用来表达拒绝、请求、嘲讽、劝告、道歉、抱怨、建议、不满、赞赏等方面的信息。
很多时候人们会经常遇到包含间接言语行为的语言现象,有时候需要颇费脑筋来理解,例如I prefer to work extra hours at night rather than leave the work until the next week.我宁愿加班干,也不愿把工作留到下一个星期。在理解了句子的基本意义后,又觉得要是翻译成,“我要加班干,不把工作留到下一个星期。”翻译过程中会面临很多这类的现象,很难说是遇到一个就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而是应当首先理解间接言语行为。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希望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达到与原文读者近似同等的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不仅能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能推断出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对读者将会产生的作用。实践表明,Austin 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e 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顾曰国.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诠释与批判[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01).
[2]汪克慧.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3]刘英凯,钟尚离.翻译课如何理论联系实践——间接言语行为理解和翻译的一个案例分析[J].2005.
[4]艾琳.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汉双关翻译[J].上海翻译,2010(01).
[5]顾日国.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03).
[6]姜海清.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7]张洁琼,李颜伟.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J].海外英语,2011(06).
[8]莫爱萍.话语与翻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9]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0]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1] Searle J R.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12] Searle J R.Indirect speech acts[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speech act
Luan Ying
(The English Department of Heihe University, Heihe Heilongjiang, 164300, China)
Speech act is the theory of pragmatics, it has a strong guiding role of transl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author tries from the two angles of Austin speech ac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arle's indirect speech act of understanding to explore translation behavior, hope the reader can get similar and the original feeling of readers, which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text, but also to infer the original author's true intention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 of Austin and indirect speech acts of Searle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ranslation.
Austin's speech act; indirect speech acts of Searle; translation
H315.9
A
1000-9795(2014)02-0364-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03
栾 颖(1980- ),女,辽宁盖州人,讲师,从事语用与翻译方向的研究。
1. 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汉笔译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 黑河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笔译课程实施及成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3. 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英语专业笔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Xjg13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