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军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南京21118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是以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的共同目标为引导,通过给予成员充分的授权和信任,以及成员的积极努力,从而实现成员全面、自由的发展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要求[1]。
所谓开放管理,就是在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管理中,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创造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学习氛围和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和优良学风的形成。开放的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尊重师生的劳动,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必须柔化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其富有弹性,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弹性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科学设置育人管理制度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现的基础。管理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制度的可执行力、人性化程度是否强势。高职院校服务的对象是人,制度的设置要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潜能,最终实现工作学习绩效的最大化。学校育人管理制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同时也是对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约束。说是保障是因为它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措施;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保障;是教师工作、学习、生活和能力提升的保障。说是约束是因为,学校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学生、教职员工,还是领导干部,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都必须要按章办事,遵守共同的约定,承担各自的责任,完成各自的教学工作任务,达到各尽所能,共同进步,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育人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部分。通过宽松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过程中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管理等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对促进师生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处于放松状态,友好的师生情谊可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宽松的教学管理并非废除严明的组织纪律,而是促进师生主动适应环境需要,自觉调节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柔性化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为”[2]。其中非强制方式、潜在的和自觉行动,克服了警察式、裁判式的被动接受带来的消极影响,正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现代柔性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用,而信息管理的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校园功能的不断强大,为实现柔性化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能。这不但为教学过程提供作业管理、为部门业务提供管理和为学校管理提供辅助决策管理,而且其庞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能为师生个性发展量身设计,把心理的、行为的认知规律运用到系统中,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帮助系统,为个人提供心理咨询、自我反思、自我能力发展评价等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上人们可以表达面对面交流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功能,化解同事间的误会和矛盾,从而实现差别管理和个体柔性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面对面管理而无法代替的交流、沟通与帮助作用。
高等学校是培养精神、塑造灵魂和追求真理的殿堂,教师是具体实践者和创造者。因此,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更需要关注教师自我实现价值的体现,为教师创造自我反思的、宽松的工作氛围。首先,倡导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改革单一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如增强教师在教研室教学活动中教学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课程教学结果的自我反思等方面的评价作为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评价的一部分。如此管理氛围中,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学能力和自我价值实现得到充分体现,使教师有一种安全感,促进教师内在积极心理驱动,自觉地努力工作。其次,为培养自由民主的教学团队提供帮助。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提供学术自由展现的氛围。最后,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创设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充分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优秀教师之所以得到学生的喜欢,这些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要实施弹性学分制改革,弹性学分制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过程管理难是事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弹性学分制,主要还是归结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二要试行自主选课制,学校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学生选择主讲教师,学生选择修课方向。例如,专业群改革是在同一个专业群中实现“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跨专业、跨年级选课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三要开发技能学习模块,所谓技能学习模块是指针对某一方面的专门技术,通过密集型的、短时间内能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领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实习实训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四要建立“双导师”制。选择一些思想活跃、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为学生的导师,采用项目开发、技能竞赛或课题研究方法,选择有兴趣的学生开展指导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通过项目开发或课题研究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决心,充分挖掘潜能、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一个组织内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的关键要素是有一套运行效率非常好的运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以及素质高的制度执行者。好的激励制度是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发挥的基础条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的潜在能力的挖掘不是靠金钱能解决的问题,更需要公平、尊重和信任,“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3]。制度的执行者对制度的执行力和尺度的把握是影响公平的重要因素。如果制度设计、竞争机制公平,使人自觉地具有在单位工作如同营造自己家园一样的责任感,那么,他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很好的展现。
以人为本的生态管理环境是指在一个群体中,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表现在人们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工作和学习中的相互合作默契,趋向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这种生态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学生与领导之间身份同等,师生之间建立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服务价值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在校园生态建设符合人的审美要求和感受美的自然环境带给人的冲击,校园在设计绿化、美化和园林化相协调的同时,关注学校的形象标识设计、办公环境设计和专业特色展现设计,充分体现育人的生态人文环境和服务育人的理念,让师生对校园有生活的公园、学习的乐园一样的体验。
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实现预期目标的最关键环节,例如,学校在“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时,需要学校领导与管理者通过反复研究并制定出比较科学和相对合理的具体执行目标。明确共性的90%目标和10%差异性目标,通过对目标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中的考核,推动二级教学单位强化过程管理,自觉完成各个阶段任务。
[1] 何许腾,卢明纯.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探索[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6).
[2] 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3] [美]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