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学与朝鲜李朝实学的共同点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实学朝鲜历史

李 祥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明清实学与朝鲜李朝实学的共同点

李 祥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本篇文章主要论述明清实学与朝鲜李朝实学的共同点。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一、历史条件大体相同;二、舍虚务实,经世致用;三、济世救民,批判专制的民主启蒙色彩;四、反对复古,提倡个性解放的启蒙意识。

明清实学;朝鲜实学;共同点

明清实学是我国历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是含有特定历史内容的学术思想形态,它最初主要是针对宋明理学的日趋空疏衰败,尤其是阳明“心学”的禅化而提出的,至明代后期而蔚然形成为一股影响广泛的实学思潮,这一思潮把儒学的“经世”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股进步思想潮流,由学术而遍及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由批评理学而发展为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抨击,具有早期启蒙思想性质。总之,中国明清实学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通往近代新学的桥梁,是近代进步学者批判封建制度的理论先驱。”

实学思潮在中朝两国的兴起、发展及其思想内容,呈现出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历史条件大体相同

中朝两国实学思想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自身内部的产物。中国是从16世纪中期末开始走上封建社会末期,朝鲜从16世纪末开始走上封建社会后期。首先两国都是以农耕为本的封建小生产经济,进入封建末期以后,土地制度都异常混乱,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其次,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活跃,为新生产方式的萌芽提供了温床。中国从明中叶开始,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江浙地区的丝织业中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朝鲜也经过17、18世纪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18世纪后半期首先在矿业部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又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这种经济阶级关系的变化更加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再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许多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与此同时随着西学东渐的日益扩大,中国和朝鲜原来封闭的思想体系日趋受到猛烈冲击,但是西方的殖民扩张尚未正式开始,危机意识尚未形成,原有的文化氛围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宋明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越来越暴露出自己的弊端,只剩下虚伪的道德说教和空谈心性的腐朽学风,以至“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祸国殃民至极。可见,封建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经到了马克思所说虽尚未达到“崩溃时期”但已“能够进行自我批判”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具有清醒头脑和忧国忧民意识的中朝两国有识之士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开始承担起“自我反思与批判”的历史使命,为社会提出种种改革设想,这就是时代的产物——实学思想。

二、舍虚务实,经世致用

明朝覆亡,有识之士在痛苦的反思中提出“救弊之道在实学不在空言”,“实学不明,言虽精,书虽备,于世何功,于道何补。”他们认为必须以有用的“实学”取代“明心见性”的空谈,这就把实学推向高潮,形成了明清实学思想发展的鼎盛阶段,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终生以“经世致用”为治学宗旨,明清实学继承和发扬了儒学的经世传统,丰富了新的内容,从学术内容到学风都呈现出舍虚务实,经世致用的特点,这就将中国儒学的经世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朝鲜实学思想坚决反对朱子学脱离实际的清谈空论,主张“学以致用”。他们鄙弃道学家们的空洞的道德说教,终生研究所有认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富国强兵之学问,他们根据“经世致用”“利用厚生”的治学宗旨,不仅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社会改革视为自己的研究实学的首要课题,而且将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制度、语言、文学等作为实学的重要内容,还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农学等自然科学技术也纳入实学中来。

三、济世救民,批判专制的民主启蒙色彩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是对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讨伐檄文。他在《原君》篇指责“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今天下之人,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并指出“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观点,主张君臣共治。他还宣称说:“我之出仕也,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黄宗羲甚至提出“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的主张,类似于近代君主立宪的议会制度的设想,闪烁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光辉。王夫之则肯定贫富不均现象的存在是合理的,应听其自然,乃至把“大贾富民”视为“国之司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财富观,并在财政思想方面突破旧说,成为第一个从理论上为货币税辩护的思想家。丁若镛更是把实学进步的社会政治观点推向最高阶段。在他著名的《原牧》一文中指斥统治者“牧”滥用权力,把古代是为人民办事而存在的“牧”变成了剥削压迫人民的统治者,因此要废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应是统治者为民而存在的民本制度。他说:“牧为民有乎,民为牧生乎,……牧为民有也。”他还进一步指出,君主应由人民群众推举,也可由人民群众罢免或改选的观点。他在《汤论》中反对君主世袭制度,主张由人民协会代替君主制。他的进步政治观点成为朝鲜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萌芽。丁若镛还主张改革田制,提出“唯耕者有其田”,对后来民主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有借鉴作用。他还主张发展工商业,开发矿山、发展交通和对外贸易等。

四、反对复古,提倡个性解放的启蒙意识

李贽、袁宏道等人坚决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热情地关注现实,提出“治贵适时,学必经世”的文学主张,强调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他们还对当时盛行的戏曲、小说予以肯定,力图以带有市民倾向的新文学代替正统的封建文学。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著名命题,即是“当下自然”之“道”,并进而提出“人必有私”乃“自然之理、必至之符”,这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是石破天惊的冲击。他还抨击统治者的“政、刑、礼、德”的残暴统治,提倡“各遂其千万人之欲”,达到“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有”的理想社会。李贽还宣扬人人“生知”的平等观,主张男女平等、君民平等和“物情不齐”的个性说,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正是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反映。李就很注重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要求作家反映社会要“有所指摘”、“讽刺于世”。朴趾源则指出“立言以设教”的文学目的,并提出了“即事有真趣,何必有古祖”的观点。在重情非理方面,李即认为人欲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凡有血气心患者,莫不有欲”,并把欲和情有机地联系起来,认为“神明之心”是以“血肉之心”为前提的,“不言血肉则无以明心之动静及性情之根委”,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情之产生的根源,把情与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朴趾源更把“欲”“情”与人的爱情婚姻的悲惨遭遇相联系,批判封建礼教的罪恶。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中朝两国的实学思潮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都经历了兴盛发展的灿烂时期,其丰富的内容,革新创造的勇气和闪烁着近代曙光的启蒙精神,促进封建文化的解体,成了向近代迈进的桥梁,都对本国的经济、政治乃至思想文化起过推动作用,它还将作为一种精神财富融入本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然而由于中朝文化在其几千年积淀中已经形成了自己“超稳定结构”,因而实学思想的批判虽然能够促进封建板块的解体,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打碎这一板块,除政治、经济等原因之外,实学思想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这一点,因为它并非一种全新的思想,它没能也不可能同产生他的母胎——封建文化完全分离,与之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中朝两国的实学思想历经二三百年而始终未能形成一股强大的足以与传统文化分庭抗礼的社会思潮,这种结局与资本主义萌芽尽管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了三百多年,但最终却未能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是一致的,这就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发展规定了思想的发展,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这是历史的必然。中朝传统文化的“超稳定结构”阻碍了两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而社会历史的停滞不前又决定其内部不可能产生新质的文化,在世界历史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条件下,外来文化的冲击已不再能够避免,而两国新质文化的产生正是得益于这种冲击,实学思想的发生与发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接受这一冲击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为后来中朝近代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养料。

[1]葛荣晋,著.韩国实学思想史[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国实学研究会编.中韩实学史研究[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朱红星,李洪淳,朱七星,著.朝鲜哲学思想史[М].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

[4]朱七星,著.中朝日实学思想之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1996,4.

The common point of the practical learning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Korean Li practical learning

Li Xiang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China)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mmon point of the practical learning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Korean Li practical learning. They have in common is: one,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roughly the same; two pragmatic, practical; three, criticizing the autocratic democratic enlightenment color; four, against the retro, advocated individual liberation consciousness of enlightenment.

practical learning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Korean Li practical learning; common point

K24

A

1000-9795(2014)03-0432-01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1-20

李 祥(1981-),男,江苏扬州人,中级讲师,从事韩国近现代史、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实学朝鲜历史
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新历史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新实学”刍议
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对新实学研究的启示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