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冰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非语言传播符号在短片《SIGNS》中的运用研究
朱艳冰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除语言符号外,人们还大量运用非语言符号来传情达意。非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方式的重要符号中介,在某种特定的交往情景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对戛纳获奖短片《SIGNS》中非语言符号的个案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二次分析等方法,揭示非语言符号在短片中的深层内涵及功能意义。
非语言传播符号;交往情景;个案分析;二次分析
短片《SIGNS》是一部优秀的戛纳获奖短片,它的非语方符号诸如色彩,体态、服饰符号和音乐符号的运用独具特色,对于阐释影片主题、刻画人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语言传播符号的含义。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具象的符号。如颜色、人际间的距离、身势、衣着、神态、表情、手势、陈设、环境等。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由语言符号传播,65%都是由非语言符号传达。
(二)非语言传播符号的类别。关于非语言传播符号的分类,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根据知名语言学家余志鸿的观点,非语言传播符号丰富多样,按其传播功能和应用范围区别可以划分为生产性符号、生活性符号、科学技术符号、社会公共符号、文化艺术符号等等;按其表达实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可以划分为物品符号、手势符号、图像符号、声音符号、线条符号、颜色符号等。
(三)非语言传播符号的功能。非语言传播符号通常与语言符号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偿、暗示、愉悦、替代、美化、调节或强调的作用。
影视作品是视听艺术,是声音和画面的组合,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见非语言符号的身影,它常常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好能充分展现演员的表演能力、导演的风格,也更能凸现一部影片的艺术魅力。
(一)体态符号的运用
1.体态符号的含义。体态符号指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由于它们能够像语言那样传递信息,有人也称之为“体态语言”。一般来说,体态符号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语言并用,它们在形成语境(传播情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态符号在短片中的运用。微电影《SIGNS》中前后有两组反差比较大的体态符号表达,主要体现在男主角身上。第一组是短片刚开始当男孩在直梯上看见迎面而下的陌生女孩时,他眼神变得闪烁,不敢直视,快速低下了头。这个简单的表情符号让观众感受到男孩重复单调的生活节奏已经让他变得不知如何与人交流,白领阶层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对生活失去应有的自信和激情。另一组是短片最后,男女主人公相约见面,分别站在马路对面,急促的呼吸,欣喜的面部表情,让观众感受到两人此时紧张激动的心情;最后,两人逐渐靠近,相视一笑,这个简单的体态符号具有很强的意指功能,也会参与到传播符号其它形式的意指结合中。在人际传播中,空间距离也是一种符号,一种作为传播情境的符号,一种表示双方关系亲密度的符号。导演的这个动作设计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色彩符号的运用
色彩作为一种符号应用,能够唤起人们不同的反应和联想,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当色彩被赋予一定的含义和内容时,色彩就成为了一种符号。
色彩是影视作品表现的方式之一,在影视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传递需要传达的信息,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验到色彩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很多电影都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营造不同的心理效果和视觉效果。有的电影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例如俄国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红》、《白》、《蓝》,三部影片用法国国旗上的三种颜色诠释了人性,不同的颜色被导演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分别象征着博爱,平等,自由。有的电影则根据需要在特定的场面使用特定的颜色来表达主题,例如在色彩运用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早期的电影中,红色被张艺谋运用在特定的场景中,《红高粱》里的红,红得醉人,红得悲壮;《菊豆》里的红,红得疯狂,红得惨烈;《英雄》里的红,红得激荡,红得悲伤;《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红,红得隐晦,红得凄凉。
以黑白色调为主调,微电影《SIGNS》中的黑白色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服装造型上,导演派特里克·休斯试图用最简单也是最华丽的黑与白构建浪漫的爱情故事。普通的一名办公室职员在无意中见到了他的灵魂伴侣,黑白色调既象征着男孩在没有遇到女孩之前重复单调、沉默无趣的生活;也象征着这段爱情的简单与纯美。
(三)类语言符号的运用
类语言包括辅助语言和功能性发声。它们不具有固定意义,往往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1.撩人心炫的背景音乐。短片的背景音乐分为三个部分,短片刚开始时节奏缓慢,似有似无的钢琴音,用以暗示男孩枯燥乏味的生活;当男女主角开始借用白纸传达自己的情绪时,背景音乐节奏变快,乐感明朗活泼,此时音乐符号充分展现了主人公在相互找到感情寄托之后情绪的变化;当男孩错失女孩时,配合着钟表滴答的声音,音乐节奏变得更加急促,仿佛在暗喻时间的紧迫性。这里,音乐符号很好的充当了抒发情感、参与叙事的功能。
2.其他声音符号。短片开始,导演派特里克·休斯通过钟表的滴答声引领观众走进男主人公的世界。重复急促的滴答声不仅象征了男孩单调乏味、机械般的生活节奏;同时为后来的情节发展做铺垫,观众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男孩在遇到心仪女孩前后的生活状态的变化,由此凸显爱情的重要性,升华主题。
(四)其它非语言传播符号的运用
1.服饰符号。服饰也是社会交际符号,包括衣着、发型、首饰等。微电影《SIGNS》中男女主人公的服饰符合办公室白领人员的职业服装特点,典雅、简洁、大方而不落俗套。一方面,男女主角在纸张上的情绪表达需要在两座相近的高楼大厦间展开,而高楼大厦的场景特点决定了男女主人公的职业身份最好是办公室白领,身份服装的设计为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男孩在遇到女孩之后,内心的感情色彩变得复杂起来,这些变化在短片中并不突兀,而这一切的功劳都要源于男孩的身份设置和服装特点,短片一开始,伴随着钟表的滴答声,男孩穿着整齐的西装独自一人走在上班的路上,手里拿着公文袋,表情呆滞,目光涣散,这些细节让观众了解到男孩的过去,他是一个典型奔波在两点一线上的上班族,白领阶层朝九晚五的生活令人生丧失乐趣,直到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女孩,他的改变和内心情绪的变化可想而知。导演派特里克·休斯这样的设计让情节的发展过渡自然,符合观众收视习惯,可以说12分钟的短片,能把观众的情感一次次带入其中,很大程度上源于导演对细微情节的处理。
2.物体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用具、摆件、环境、雕塑、绘画、图像、装饰品、时空环境、氛围等,往往传递出某些信息,具有符号的意指作用,都可以称作是物体符号。一个主题或话题,时间的选择、间隔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往往泄露出某种态度,传递某种信息,恰到好处的物体无疑有助于信息有效而准确的传播。在微电影《SIGNS》中,最值得提起的物体符号就是在片中重复出现的传达男女主人公心理情绪的纸张。这里,物体符号作用的放大不但辅助了短片主题的升华,而且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情感,物体符号逐渐成为电影语言在叙述中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从非语言传播符号的视角来看,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由各种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微电影《SIGNS》也是如此。该片获得2009年戛纳电影节短片奖,堪称短片中的代表性作品,全片没有一句对白,观众所有的视听感受都直接来源于非语言传播符号的象征、修饰、强调和补充,于是非语言传播符号在更广阔的范围和环境里承载和传递着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内涵,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构思的艺术内涵,而且使短片内容更加形象化。
[1]黄匡宇.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8.
[2]李彬.传播学引论[М].新华出版社,2003.
[3]余志鸿.传播符号学[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
[4]周翎,纪依依.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J].郑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Study on the use of n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ymbols in the film "SIGNS"
Zhu Yan-bing
(Grade 2013 Graduates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
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symbols, people also use non language symbols to express. Non 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 medium,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a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Through the case of non language symbol in Cannes "SIGNS" award-winning short films in the analysis, two analysis method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veals the deep connotation in the non language symbol in the short film an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non verbal communication symbol; communication scenarios; case analysis; two analysis
J617.6
A
1000-9795(2014)03-0127-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4
朱艳冰(1988-),女,河南禹州人,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