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法研究

2014-04-17 09:07刘小燕
关键词:外语教学交际教学法

刘小燕

(徐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大学英语课堂是外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频繁和密切的联系。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果,受到越来越多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既没有形成一套可以指导外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外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要求或建议[1]。许多教师由于大量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课时依然偏爱传统的授课形式。关于如何提高EFL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效果,中外研究者和广大英语教师已进行了诸多教学法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交际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争论。有些研究者探讨了在中国实施交际教学法的价值[2][3];也有学者强调了中国传统教学法的重要性[4][5]。事实上,每种教学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如Bou mov[6]系统论述了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各自的优势和缺点,认为传统教学法在拼写和语法方面优于交际法;而交际法在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动机方面则优于传统教学法。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词汇、语法等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实际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两个连续统一体中找到平衡点[7]。这种折衷方案尽管理论成立,却无法在实践中指导教师,他们依然不知道该何时使用怎样的方法将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相整合,以便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鉴于此,本研究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将交际教学法应用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以期改善当前课堂枯燥沉闷、效率低下的现状,为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与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交际教学法

学术界至今缺乏针对交际教学法的权威定义。但是,普遍认可的理论基础是: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8]。交际法分为弱势版和强势版。强势版强调语言学习不只是激活现有语言知识,而且要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弱势版则重视向学习者提供各种可以提高交际能力的机会,并把各种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Howatt[9]把前者表述为“用英语学英语”,后者为“学会使用英语”。

交际法最明显的特征是“所有语言运用目的都是为了交际”[10],这是交际法的立足根本,也是它的灵魂[11]。常用的交际型互动包括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交际法的另一特征是它所基于的核心教学理念:语言是学习者自己在实际使用中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12]。学习者习得语言必须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真实而有意义的交流。因此,交际课堂典型的特征是:有服务于真实交流的互动、有真实的材料、创建真实的生活场景、注重语意内涵,学习者以解决真实任务为目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参与课堂活动。

交际法还有一个特征是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在交际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操纵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双方都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13]。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开展各种交际活动提供帮助[14]。

(二)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学

行动研究又叫行为研究,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15]提出。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最为广泛的一种认识是Kemmis & Mc Taggart[16]提出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这种研究最基本的特征是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改进教学,以增强对课程大纲、教学和学习的认识,其结果是教学的改进更好地诠释和验证现行的教学理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17][18]开始探索在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的问题。国外外语教学行动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研究者采用不同研究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如Ro mney[19]利用行动研究在自己的课堂验证和改进教学理论;Burns[20]用行动研究来强调教师与研究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达到合作共赢的关系;Sayer[21]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和访谈等多种渠道,发现了传统课堂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从而改进了教学实践。相比之下,国内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相对落后很多。刘润清[22]的调查表明,我国外语教师中只有5.8%的人熟悉外语行动研究,而真正展开过行动研究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王蔷[23]所著《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算是外语教学行动研究中一本重要著作,为广大外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外语核心期刊中行动研究的文章依然数量小,覆盖面窄,针对行动研究实践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2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Ferrance[25]提出的行动研究5大步骤: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并归类、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开展行动、反思,进行了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整合行动研究。

(一)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来自徐州工程学院2010级小学教育、化学、机电三个自然班级,共155名学生,分别代表了文科、理科、工科。各班人数最少50人,最多55人,年龄介于18到20岁之间。这三个班级大学英语课程由笔者执教,每周两次课,共4个课时,研究实施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历时三个学期。

(二)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笔者作为他们的任课教师,发现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1)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反应冷淡,课堂气氛沉闷;(2)玩手机、开小差、睡觉或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3)课间十分钟,大部分学生会趴在桌上睡觉,需要老师提醒才能继续第二节课。很显然,学生的消极表现和笔者的授课方式有关。为此,笔者从学生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教师的需求出发设计了一套开放式问卷,请学生匿名回答。通过问卷分析,学生对课堂不满的主要原因包括:(1)教师总是局限于课本内容,感觉单调而死板;(2)课堂活动互动少,对老师的提问通常感到无话可说;(3)教师总是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让后进生感到自尊心受挫;(4)老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5)老师使用的汉语太多,不能锻炼听力,也没有压力感。

(三)研究问题的确立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堂表现消极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发挥。因此,笔者试图通过行动研究解决以下两方面问题:

1.教学形式上,将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法相整合,兼顾学生语法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

2.教学内容上,拓展课本内容,增加趣味性、时事性和文化性,兼顾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四)总体行动方案

根据 Nunan & Bailey[26]所阐述的行动研究法的定义和特点,笔者针对教学方式和内容制定了两轮研究方案,具体如下:制定第一轮行动计划—实施第一轮行动—反思第一轮结果并总结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实施第二轮行动—反思第二轮行动结果并总结。

三、研究过程、结果和反思

(一)第一轮行动方案、结果和反思

根据以上课堂沉闷、学生消极等问题,在第一轮方案中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主要从授课方式上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改进:(1)改进传统教学法。①每次课前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学习目标要尽量具体,不超过三条;②对课文中较难理解部分使用中文;③学生回答问题出现明显的语言错误时予以纠正;④对课堂教授的部分重点短语,让学生限时记忆。(2)增加交际教学法。①教师使用的课堂用语80%以上为英语;②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真实情景;③组织合作学习,包括结对练习和小组讨论,并经常变换合作伙伴;④分配任务时,指令明确,分配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⑤小组讨论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每组学生讨论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提供帮助。

在第一学期结束时,笔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访谈,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教学方式的评价。问卷结果表明,与学期初相比,认为自己对英语课积极性提高的学生比例由23.6上升到72.5%,其中文科班最高为86.4%;对交际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为65.3%。笔者抽取了10个学生进行访谈,他们表示感觉本学期的英语课气氛很好,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很难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老师减少了讲解单词和课文的时间,感觉基本功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及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本轮研究改进传统教学法并与交际法相整合的方案基本是成功的,但是,由于笔者要迫切改善课堂气氛,忽视了以下问题:第一,每个单元重点部分讲授比例过少,导致学生感觉自己基本功没打牢;第二,部分讨论话题所涉及的内容陈旧或脱离实际,学生可发挥的空间太少,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第二轮行动方案、结果和反思

根据学生基本功不牢固,讨论话题内容缺乏趣味性和现实性等问题,我们在第二轮研究中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四册,主要从授课内容上进行了改进。(1)采用主题式教学。①先将每个单元内容划分为不同主题,例如unit 3是关于职场,unit 4是关于多元文化。②选择与学生兴趣、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并以这些话题内容为载体,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以unit 3的职场话题为例,在第一环节,我们导入电影“The Devil Wears Prada”中的面试场景,要求学生模仿电影场景写一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并做演示;在第二环节,要求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Ho w to prepare,as an applicant,for a particular job?”;第三环节教学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笔者首先进行快速阅读练习,找出文中四条建议分别对应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对每条建议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并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扩展;第四环节为复习巩固环节,以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的方式进行了一场模拟面试。(2)以英汉互译的方式巩固课文语言点。从课文中精选出10个高频短语和5个优美句式,要求学生课后准备,课堂上能熟练开展英汉和汉英互译。(3)要求学生每个单元坚持背诵一个段落,并检查督促,以平时成绩的方式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第二轮研究结束后,笔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对交际法和传统教学法整合环节中涉及的内容和形式予以反馈。问卷第一部分关于学生对交际法和传统教学法相整合的基本态度;第二部分关于教师角色、目的语使用、小组合作方式、教师指令发布、讨论时间控制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问卷以Likert五级量表形式统计,1表示非常不同意或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同意或非常喜欢。调查结果显示,在基本态度方面,学生最不喜欢传统教学法,最喜欢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三个班的均值都在4.0以上;在教师角色方面,学生普遍希望老师能把具体教学目标写到黑板上,并对自己的发言或表现给予反馈;目的语使用方面,学生普遍希望老师能对较难理解部分使用中文;在小组合作方面,学生虽未表现出明显的合作倾向性,但由第3项可知,他们对这一互动形式持肯定态度;在指令发布和时间控制方面,学生也普遍持认可态度。在最后一项关于交际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维度上,学生对第1、4两项传统教学法的认可度最高,表明学生对传统教学法依然情有独钟。

四、结语

通过实施交际教学法行动研究,笔者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两轮反思和改进,在一定范围内证实了交际教学法对改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性、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气氛等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实施交际法教学中,以适当的比例和适当的形式融入传统教学法,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也感触颇多: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如引导者、示范者、监控者、评价者等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对课堂有效教学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深厚的教学实践理论,并从学生需求出发,才有可能灵活驾驭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次研究以笔者授课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抛砖引玉,以呼吁更多的一线教师投入到改善课堂教学研究的行动中来,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指导教学。

[1]束定芳.《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目标》,《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

[2]L i X.In defense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 roach.ELT Journal,1984,(38):2-13.

[3]Spenser L.An adjunct-model English-language program in Bejing.Monday Mor ning,1986,2(1):7-9.

[4]Harvey P.A lesson t o be lear ned:Chines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lear ning.ELT Jour nal,1985,(39):7-9.

[5]Sa mpson G P.Teaching English literacy using Chinese strategies.TESL Tal k,1990,20(1):126-138.

[6]Bc.Viera Bou mov.Traditional vs.Moder n Teaching Met hod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Masar yk University,2008.

[7]Jun,Liu Met hods in t he post-met hods era:Report on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n language teaching met hods'.IJES,2004,4(1):137-152.

[8]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 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167.

[9]Howatt A.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Oxf or d:Oxfor d University Press,1984:279.

[10]Larsen-Freeman,D.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 or d: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86:132.

[11]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外语界》,2001年第2期。

[1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Pergamon Press Inc,1982.

[13]All wright,D.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 oo m

Language Lear ning.Applied Linguistics,1984(5):156-171.

[14]胡青球:《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眼中的“交际教学法”——一份调查报告》,《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0年第1期。

[15]Lewin,K.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46(2):34-46.

[16]Kemmis,S.& R.Mc Taggart(Eds).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Geelong,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2.

[17]Johnson,D.M.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 ning.New Yor k:Long man,1992.

[18]Nunan,D.Research Met hods in Language Lear ning.Ca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19]Ro mney,J.C.Collaborative lear ning in a translation course.Canadian Moder n Language Review,1997,(1).

[20]Bur ns,A.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f 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New Yor 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1]Sayer,P.An intens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conversation skills.ELT Jour nal,2005(1):14-22.

[2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2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4]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

[25]Ferrance,E.Action Research.Rhode Island:Nort heast and Islands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 y at Bro wn University,2000.

[26]Nunan,D.& Bailey,K.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Classr oo m Research.Heinle:Cengage Lear ning,2009.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交际教学法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