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共融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

2014-04-17 09:00周秀芝郑海武杨文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顶岗职业道德职业

周秀芝 郑海武 杨文华

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了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在职业金字塔的层级,并影响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幸福生活指数。对国家而言,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们的素质越高,越有助于形成文明有序的社会。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共融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价值认同。为“学生族”向“准职业人”的转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校企文化共融与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价值目标,突破单一的学校课堂教育,走向真实的职业岗位;突破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新模式提高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加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是必然之举,二者互利双赢。企业瞄准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同时企业是学生实岗实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实践的重要基地,学生可以学习到新的行业理念,触摸到新技术前沿。高职院校要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参照点,遵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教学,高职院校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是生存的根本。

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教育是经过他律—自律—价值目标认同的过程。整个过程来看,道德本质上是一种来之于外、内得于己、又见之于外的实践精神,最后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道德教育过程不是单纯地树立起道德形象的大旗,更不是深厚的理论倡导和阐释。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门课或者若干位专业主讲老师就能够解决的课题,必须有道德实践平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也让企业文化“走进来”。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活动化的场景,应该创造性的设计合宜的道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让道德教育实现立体化、互动化。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为实证研究对象,以顶岗实习为道德教育实践的载体,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设计,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二、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一个载体,三个阶段

(一)载体:顶岗实习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能够创设一种立体式、互动式的教育情境。该过程强调从“知”到“信”的提升。列宁强调过,没有人会相信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而将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以内的教育方式的。没有真实的职业劳动过程,就会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甚至无效。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合作企业去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岗实做,学生有真实的职业角色、真实的岗位、清晰的职业权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不是简单的纸质答卷,而是岗位任务下自己创造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劳动产品。这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检测和评价,也是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升华。

教育家蔡元培强调,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试验的态度。在顶岗实习的劳动实践中,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得到明确,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得到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得到锻炼。

(二)三个阶段

1.岗前——职业道德认知教育。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认知阶段,其目标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减少他们对社会和企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认识。教学内容选择:剔除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教条化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对接,引入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酒店管理中的金钥匙服务理念,精细化服务理念;亦可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高校与企业联合,辐射企业文化,呈现企业文化。师资队伍组成: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指的是本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要是道德理论的引导和价值观的明晰。兼职教师队伍包括知名企业文化研究学者、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优秀校友、高一年级顶岗实习中优秀实习生。兼职教师主要以企业视角,以亲身企业管理经历和从业经历为课堂注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伦理。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入校入行,新生入校后进行两周的认识性实践,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军训后,进入当地知名的酒店进行观摩,从感性上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学生将认识、感触写成报告。教师结合学生了解的行业现状,企业文化,设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举大旗的说教式模式,定期邀请兼职教师来做讲座,特别邀请优秀实习生做报告。搜集专业代表性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学生的案例,以案说理,以案论道。学生从典型的实例中汲取诚信、敬业、责任、团结协作的品行。

2.岗中——职业道德体验教育。高职学生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停留在认知阶段,效能低下,知行脱节,没有体验过程,不能形成对职业道德的信仰。岗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实践,重在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接受企业文化的浸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不断明晰职业理想,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过,人的美德的养成和其他技术学习是一样的,人们必须先进行实践活动,才能积累成这些德行。在顶岗实习的工作实践中,他们会遇到矛盾,在矛盾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当然,职业道德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没有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就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建立三元(“立交桥”式)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自己评价。学校评价主要以引导为主,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典型,鞭笞后进。企业评价主要发挥企业指导教师的作用,企业评价采取的是行业道德评价标准,引入企业考核评比论分的方式,进行真实的职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注重学生自我教育,书写实习日志、书写实习阶段性总结、出现的职场难题及处理记录。师资队伍:校内教师工作从学校前移至企业,校内教师和学生一起下厂实践,学习企业文化,发挥导师作用。每个实习点成立职业道德教育导师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系部领导、辅导员、政治教师和专业教师,教师们分工合作,以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协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教师也利用该机会进行顶岗实践,增加行业企业经历,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疏导,使其更快实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不断践行敬业、友善的职业道德理念。

3.岗后——职业道德再教育。岗后职业道德教育旨在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升华,重在引导学生将顶岗实习的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教学内容选择:三方交流,企业教师、校内教师、实习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针对学生职场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将社会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案例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实践指导作用。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上升到顶层设计,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优秀毕业生评选、升学、入党等挂钩。教学方式选择:以赛促教,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制的力量,举办校企联合的技能大赛,企业员工和实习归来的学生走进一个比赛平台,让企业文化走进来。职业技能大赛中锻炼学生认真做事、竞争创新的道德意志。

三、结束语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仅仅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顶岗实习给道德教育提供了具体的职业情境,提供了道德实践平台,他们在平台上的感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场中进行客观的定位和憧憬,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环境下,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绝不仅仅意味着强制和灌输,应该以顶岗实习为载体,以“分子”渗透的方式,将职业道德教育播散于岗前、岗中和岗后。

猜你喜欢
顶岗职业道德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