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伦理审视

2014-04-17 08:42董文武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价值观大学生

董文武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荣辱感的一种思想教育,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中尤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在享受网络给他们学习生活以及娱乐休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承受着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网络的虚幻性以及社交的虚拟性让他们对社会现实产生了背离感。因此,如何减少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消极影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新课题。网络伦理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进而构建良好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手段。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网络伦理道德失范行为指的是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所发生的违反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按照行为危害程度和性质可以划分为网络失德、网络违法、网络犯罪等不同等级。具体而言,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道德伦理价值取向错位,个人思想价值观发生扭曲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环境体现出更强的开放性,这成为道德观念交叉和文化冲突的根源,在这种网络环境下,不同的文化理念、道德行为准则的冲突在网络世界中并没有正确的衡量标准。如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而引发的网民大讨论中,各种不同意见让他们失去了对问题真伪的辨别能力;再如针对微博大V秦火火炒作的郭美美炫富事件以及诋毁名人声誉等一系列网络事件,让很多大学生信以为真。这对生活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陷入网游世界难以自拔,校园突发暴力事件屡有发生

网络的发展使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终日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屡见不鲜,很多学生对网络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过对学习的专注程度。终日沉迷网络会使他们的社交圈日渐缩小,久而久之,他们内心的孤独感会逐渐凸显。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迷恋网络游戏能够满足其好胜心和好奇心,这种虚拟的世界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强烈的优越感,使其在自我陶醉中无法自拔,由于网络环境与生活实际有强烈的反差,他们对社会现实渐渐疏远,近年来有些学生因学习压力、感情受挫等原因而选择自杀的现象屡有发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沉溺网络虚幻世界生活,对社会现实生活产生疏离感

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两个环境中同时出现,现实和虚拟的转换对人的行为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如果这一转换过程不能加以控制,就会出现转换失调进而导致人的行动变异,最终导致心理失衡和生理失调。严重的就会出现沉迷网络、网络孤独症和网瘾等心理疾病,这一新类型的心理疾病被称为网络综合征。

此外,大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如果在网络世界中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则必然会痴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生活中,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选择用网络手段进行发泄,如在面临就业、感情、金钱等压力时利用网络麻醉自己,怨恨社会的不公等。用虚拟的网络取代现实生活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导致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严重匮乏,使个体行为脱离了现实生活,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大打折扣。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因素

(一)西方思潮强势攻击,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辨别力

民主和自由是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这对我国大学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会接触到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多种先进思想,由于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全面,很多学生对外来文化产生好奇心,在这种心态影响下,他们慢慢地陷入这种思想文化的“侵蚀”,慢慢接受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因此,在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会造成部分学生对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不满情绪高涨,不能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盲目地欣赏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形式。

(二)信息垃圾泛滥成灾,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冲击

当前各类网络信息垃圾的肆意传播,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黄色信息泛滥,让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中不能自拔;再如暴力信息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等方面的信息影响,使他们走上犯罪的深渊;等等。另外,我国大学生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自控力差、心智不成熟导致面临垃圾信息时难以辨别真伪。如在使用聊天工具时,收到虚假中奖信息却不能及时鉴别出这是一种诈骗手段。还有部分学生难以抵御色情网站的诱惑,既损害了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网络犯罪案件与日俱增

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大学生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因此成为制造传播电脑病毒的主力军,利用这种高技术犯罪形式窃取他人的信息资源。第二,黑客骚扰。黑客在互联网中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而目前我国黑客的主力军是大学生群体。他们依靠较高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成为我国黑客群体的主体,他们入侵政府、企业乃至私人的电脑盗取他人的私有信息,或者对网络上的企业信息进行破坏,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三,侵犯他人隐私。部分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盗取和破译他人的网络账号密码,破解他人的电子邮件、远程访问他人电脑窃取私密文件,或者利用网络散播个人私密信息,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第四,诽谤攻击他人。有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发表不当言论,对学校管理层、教师以及同学进行诽谤。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行为的路径及方法

建设高校网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全方位的立体空间网络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体系。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一)构建高校德育机制,运用网络资源构建高校德育教学体系

传统思想教育大多在教室、板报、图书馆等实际环境中开展,网络环境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即在虚拟化的网络社区中开展教育,具有覆盖面广、隐私性强和管理水平高等特征,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网络德育教育已经不再适用。由此可见,道德规范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已经丧失了发挥功能的依托设施。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有充分思想认识,特别是如何通过网络手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并将其作为基本的职业技能,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推进高校网络德育。

(二)培养是非辨别能力,提升高校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慎独”是个人道德行为的一种理想境界,“慎独”指的是在没有外部监督情况的强制下仍然能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其思想观念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因此只有提高高校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以及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评判能力,才能树立其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对各种西方思潮做出正确的判断。

要重视对大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培养信息文化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通过长期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文化能力和互联网技术,促进文化培养机制常态化,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信息搜索能力。高校可以将德育课程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开展,提高大学生互联网技能的同时也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利用多种媒介向大学生介绍信息检索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信息管理习惯。

(三)因网施教整合资源,强化信息技术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化的作用

首先,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功能,提高大学生获取各种有益社会信息的能力。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大学生鉴别和寻找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从而与时俱进,加快自我素养的完善。高校要定期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当前互联网信息发展特点和现状,找到适合提升自身信息获取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开设相关的公开课程,通过系统的培训帮助大学生熟悉和掌握信息搜索和提取方法,善于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来获取目标信息。可以将一些常用网站介绍给大学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实现,且要求建立长期系统的培训体系,通过常态化教育方法和手段,来不断充实大学生的信息文化和技术,加强和提高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学习能力;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设各种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网络修养的教育;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向学生介绍信息合作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要结合高校德育教育特点,不断提高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提高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灵活性和现代性。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若长期在网络中陶醉,将逐渐丧失能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应在学生进入校园伊始便展开相关的教育活动,以负责的态度为学生讲解网络中的恶性诱导,使其对虚拟环境内的道德低下行为产生抵制心理,培养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之上进行交流。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价值观大学生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