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的内化

2014-04-17 08:38胡映
教育与职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内化道德教育

胡映

当前大学生校园恋情的普遍发生,无论从高等教育环境改变的角度还是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角度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一事实对处于多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那就是高校必须考虑如何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青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对待校园恋情,进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恋爱道德品质。良好的恋爱道德品质,既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从人道德品质形成的知、情、意、念、行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生良好恋爱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道德内化的效果,即大学生从自身需要出发,自觉对恋爱道德准则进行筛选、认同,并将其纳入自身道德结构体系中,把外在、他律的道德原则及规范逐步内化为个体内在、自律的道德品质和信念。

一、道德认同是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的前提和基础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处于支配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决定了社会主流道德体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及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反映“应当”与“不应当”的关系,表达出希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愿望。因此,大学生恋爱道德准则在不同时代体现出不同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一方面,社会把他们看成先进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群体,其恋爱道德准则应该是其他群体恋爱道德准则的圭臬,是其他社会群体恋爱时应充分学习的道德原则;另一方面,大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说高校校园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学生恋爱受当代经济、社会以及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广泛影响,其恋爱道德也表现出多元化或社会化的倾向。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道德需求不可能是理想的单一指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原理,大学生对恋爱道德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一方面,大学生有作为“个体的人”的恋爱道德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当代大学生已逐步衍变为普通劳动个体,日常面对的更多的是具体而平淡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恋爱道德利益原则的利益指向是大学生成长和成熟需要上的潜在利益,他们需要平常人的恋爱道德标准来满足校园恋情的道德需求。追求利益的利己性和正当性,使利益驱动内化为大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和道德精神,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利益驱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原则”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受过多年教育而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建设者和希望所在,其在满足自身恋爱需求的同时,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作为“社会的人”的高尚道德需求。其希望具有展现当代大学生青春风采和高尚恋爱道德品质的广阔舞台,满足社会对其道德高期望的要求。实践也多次证明大学生恋情仍然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美好的爱情典范之一。诚然,在建立大学生恋爱道德准则的过程中,既要满足社会的较高期望值,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实际需求,从遵循大学生良好恋爱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良好恋爱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恋爱道德认同,即大学生对所要接受的恋爱道德准则的认可和接受,并自愿受其约束,将恋爱道德准则与自身生活经验、社会经历相统一、相契合。大学生恋爱道德认同的过程就是知、情、意相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首先,大学生恋爱道德认同中“知”的过程,指的是大学生对所要求接受的恋爱道德准则的辨识和比较。随着大学生思想的逐步成熟,对恋爱规范的接受和认同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盲从的过程,他们会在辨识和比较中接受新的事物。因此,独立而具有特性的恋爱观的形成也理所当然。其次,大学生恋爱道德认同中“情”的过程,指的是大学生对所要接受的恋爱道德准则的理解和融合。随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趋于稳定,绝大部分大学生会理性地理解恋爱道德准则并将其与自己的思维相融合。最后,大学生恋爱道德认同中“意”的过程,指的是大学生对所要接受的恋爱道德准则的接纳和认同。恋爱道德准则若既符合“个体的人”的道德需要,又符合“社会的人”的道德需求,就会在大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使其逐步接纳和认同恋爱道德准则及相应要求。

二、道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的关键

道德教育是指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经验的人们依据特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良好的恋爱道德品质却不可能与生俱来。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其在形成自身恋爱道德品质过程中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道德现象的诱导而产生恋爱道德困惑,甚至引发恋爱道德的扭曲。因此,应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恋爱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在道德认同过程中能正确地进行鉴别和筛选,进而把恋爱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自身良好恋爱道德品质。为此,高等教育要适应当代校园恋爱普遍发生的新趋势,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主动探索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和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

首先,要调整好道德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恋爱需求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内容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爱情“经典”,而应成为大学生恋爱过程中温馨的生活指南。马克思主义曾明确提出,日常生活世界是人类活动的根本价值和基本源泉。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无疑是当代高等教育一项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应充分研究大学生恋爱道德新需求,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把恋爱道德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里去,真正被大学生所喜爱、所接受,让恋爱道德教育目标回归到大学生恋爱生活需要的本质诉求上。

其次,充分调动恋爱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恋爱道德教育面对的是秉性千差万别的大学生群体,单一的教育手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当前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要求,设计出多元立体化的恋爱道德教育模式,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变强制式要求为因材施教的引导,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道德个性需求,从而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个体及社会人”的本质、价值和尊严,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生活又能适应未来社会道德发展需求,进而让自身高尚的爱情在校园生活中得以升华。

再次,主动应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新动向。竞争时代必然带给大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面临巨大的压力,大学生不能让恋爱成为逃避现实的临时避风港,因为恋爱危机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扭曲。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恋爱成为部分大学生追求享乐和满足虚荣心的噱头。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成为网络信息的受众,同时网恋也在校园内悄无声息地蔓延。此时,道德教育如果不能主动及时地介入,就会失去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制高点。

最后,重视大学德育工作,营造校园文化“净土”。在建设优美校园自然环境和良好校园人文环境的同时,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注重全校教职工德育水平的提高,自上而下形成共同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局面,把恋爱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促成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建设良好校园道德环境。另外,弘扬社会道德主旋律,为大学生恋爱道德的内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不仅与学校恋爱道德教育环境有直接关系,还会受到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深刻影响,大学生良好恋爱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家长不反对甚至鼓励孩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但同时又以“与孩子有代沟,难以交流”“孩子远在学校,管不着”“有老师,不用家长操心”等所谓的客观原因,而使自身成为旁观者。这对思想不成熟而又青春萌动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实际上是在把家庭教育阻挡在孩子恋爱教育的大门之外。故而从家庭角度来讲,家庭成员自身对待爱情的态度及家庭婚姻就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起好表率作用,让孩子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启迪。在孩子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主动与学校老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并以关心、尊重、理解和平等的态度,从家庭、事业、责任等多个方面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探讨和分析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恋爱困惑和问题,家校共同呵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从社会角度来讲,尽管大学生涉世未深,但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却是至深的。社会道德在爱情、家庭婚姻上的要求对大学生恋爱道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须大力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在社会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高尚道德,规划好制度引导的顶层设计,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道德体验是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的保障

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落实。大学生恋爱道德准则必须通过感性体验活动,并最终表现在理性行为上,才能得到实现和确证,通过在理性行为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使外在的道德准则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需要。道德体验在理念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同时也彰显了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强化大学生主体在接受和形成自身德性过程中的体验环节,能满足大学生向往参与的内心渴望,增强他们成长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及最后良好恋爱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必须在道德体验的实际行为中才能实现。通过道德教育和引导,看似可以让大学生群体在自身恋爱前对某种恋爱道德准则进行较好的道德认同,但这种道德认同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还通过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恋爱才能得出答案。道德教育、道德认同和道德体验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脱离大学生个体的恋爱道德教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大学生在自身恋爱体验活动中,经过长期的行为积累,由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由道德观念到道德信念,由道德行为发展到道德习惯,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恋爱道德境界才能真正得到升华。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并形成行为习惯后,就会使一个人在面临某种道德选择时能不假思索地选择符合道德准则的道德行为。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另一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大学生恋爱准则是否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是否把握住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规律,还必须在大学生的恋爱道德体验中去实践和检验。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内化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