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荣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以来开展专业改革,通过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兄弟学校的互相协作,编写出版了高职陶瓷专业项目式系列教材。在此过程中,我们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结合高职陶瓷专业教材现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和项目设计方案,编写了工学结合的项目式系列教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课程体系混乱。我国开设高职陶瓷专业的学校较少,专业教材建设相对落后。所用教材仍然为中专教材或本科教材,仅仅是老师在使用过程中作一定的删减或增补。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严重偏离,难以满足高职教学要求。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陶瓷生产的工艺技术、热工过程、机械设备等内容相对孤立、同时又有较大篇幅的内容出现重复,课程体系结构混乱不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陈旧。陶瓷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生产工艺值得继承与发展。但陶瓷行业能耗高、污染高,一些落后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逐渐被淘汰。但是,与此同时产生的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当前的高职专业教材中却很少有体现。
3.缺乏实践教材。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学时一般占总学时数的一半以上,但实践性的教材却很缺乏,这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理论教材相比,开发实践教材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大的投入和更具针对性的内容,开发实践教材有很大的难度。现行教材大多由教师编写而成,没有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企业员工参与,导致教材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缺乏工学结合特色。
4.教学资源奇缺。高职教育中,纸质教材、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试题库与考试系统等资源形态,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目前高职陶瓷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从其内容和形式上来看,仅仅是将教材内容草草地按各章节整理成教学用的PPT,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教学资源开发薄弱,立体化程度不够。
1.认清高职教育特点,转变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组织教师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转变高职教育理念,明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展开,专业基础课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从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实训条件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2.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广泛开展行业企业的调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分析其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3.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打破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传统,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实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分析岗位的职责任务,归纳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材。没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的教材,企业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无法搬进课堂,所以学校要加强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让学校教师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课程建设的岗位性、实用性,实训环节的开放性、综合性。
1.构建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过去高职陶瓷专业主要有陶瓷工艺、陶瓷热工、陶瓷机械三门核心课程。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根据企业中的生产岗位分配情况,将核心课程调整为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烧成技术、陶瓷装饰技术、陶瓷生产检测技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属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后既能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基层工作,又能在工作中解决基础技术问题。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过程中,理论内容以“必需、够用”为主,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
实习实训教材也是高职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陶瓷专业的实践课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集中进行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另一类是与理论课对应的实习实训,学习理论课的同时,通过实习实训课练习实际操作,解决实践技能问题,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实训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训目的、内容,操作规程及步骤,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
2.聘请企业专家,编写理实一体教材。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只有用人单位最清楚,所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十分重要。通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思路和教材编写大纲,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内容由企业技术人员主笔编写,教材建设的每一步都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质性参与,提高了教材编写质量。教材编写注重实用性,教材内容少而精,循序渐进;注重先进性,对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体现现代职教理念。
3.实行双证融通,对接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院校实行学生“双证书”制度,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我们在进行陶瓷专业教材编写过程中,核心课程均对应有职业资格。如“陶瓷原料分析技术课”对应“化学分析工”,“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课”对应“陶瓷原料制备工”等。建立了课程教学、岗位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一体化的教材。
4.重视资源建设,开发立体教学资源。教材开发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材建设的立体化水平。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素材,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使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实现立体化,注重教材的文、音、像统一的配套建设。我们开发了陶瓷窑炉仿真系统,陶瓷计算软件系统;建立了陶瓷原料资源库、陶瓷产品资源库、陶瓷缺陷分析资源库;通过网站、题库、课件等使教学双方能接触到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内容。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