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语内
——跨语教学策略

2014-04-17 06:20:49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技巧学习者

高 爽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谈英语语内
——跨语教学策略

高 爽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语内和文化内部是指那些存在于第二语言内部的,并将其作为唯一参照物而使用的教学技巧(techniques),而跨语和跨文化所描述的是将第一语言或另一种语言作为比较或参照点的技巧。翻译法是跨语言策略的主要技巧,而翻译的缺失则是语内策略的主要特征。然而,这两种策略都是从广义上来定义的,但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使用或不使用翻译。

英语;语内;跨语;教学;策略

Stern指出,该对策略源于教学法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争论: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十至二十年间,它几乎未能成为一个活跃的争论领域。语内和文化内部是指那些存在于第二语言内部的,并将其作为唯一参照物而使用的教学技巧(techniques),而跨语和跨文化所描述的是将第一语言或另一种语言作为比较或参照点的技巧。翻译法是跨语言策略的主要技巧,而翻译的缺失则是语内策略的主要特征。然而,这两种策略都是从广义上来定义的,但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使用或不使用翻译。

一、语内教学策略与跨语教学策略之争

几百年来,跨语言技巧一直在语言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使用。通俗文学配上了隔行插入的译文,语法书也用第一语言解释目标语特征,并自由地使用第一语言作为参照系。在句子翻译练习中使用更加熟练、精致的跨语言训练技巧,据说是18世纪末德国语言教师的一种发明创造。当时以普遍采用句子翻译练习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教学、阐述和操练语法要点,成为德国19世纪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直至今日它仍然不失为一种语言教学技巧。

然而,19世纪改革者们的宣战主要是反对这种技巧,改革的中心原则之一就是要用外语教外语。对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支柱的翻译法的摒弃,鼓励了语内技巧的发展。改革运动争论的一个主要焦点是在多大程度上不使用第一语言才算是一个实用的建议。大多数教师巳经习惯了语法翻译法,在课堂上完全禁止第一语言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完全不现实的要求。极端的改革者坚持认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能够并应该被接受。然而,实践者则喜欢一种折中法,在20世纪30年代引用最多的短语是“如果我们在教德语,那我们就尽可能用德语教”。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跨语技巧一点也不能避免时,而假定最好的方法又是语内,那么就应该强调语内。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理论家们反对跨语言技巧的呼声不断增加,致使一些概念终于流行开来。

Ervin和Osgood将第二语言的协调使用视为唯一的可操作的目标,而将不令人满意的混合使用两种语言归咎于传统学派教学的无效的(跨语言)技巧。下面是他们对两者的比较。这种发展(混合使用)是学校情景中的典型的外语学习。显然这是由于学习词汇表所造成的,而词汇表将语言B的符号与语言A的符号和意义相联系。

另一方面,协调语言学习“也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特点,他们由于尽可能少地依赖翻译并将自己沉浸在另一语言社团的活生生的文化之中,而逐渐将第二语言讲好”。20世纪60 年代早期,协调使用两种语言就作为一种理想的第二语言习得和认知形式被当时重要的教学法专家Brooks所倡导。

跨语言策略的卓越地位也隐含在后来表示政策的词语中,而这些政策几乎普遍与跨语言策略相对立。许多作者甚至不考虑跨语言目的。

尽管对跨语策略偶尔做些让步,但多年来主要的偏爱无疑还在语内策略一边。人们很少想到能用跨语策略实施案例的可能性。有时,由于有些教师坚决捍卫严格的语内政策,而其他教师认为这一政策不切实际,但又没有一个具体有用的辩护人进行适当的调解,从而引发争论。因此,适当的作法是寻求能够在心理学和比较语言学中都能找到的更符合两种策略原则的基础。

二、习得者的心理习得过程

首先,当我们学习一种第二语言时,我们总是从我们已知的语言出发,如我们的第一语言。因此,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它,这种新的语言是基于以前所获得的语言而学习的。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相联系是生活中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在语言学习的早期,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第一语言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第二语言为零或接近零。在整个学习阶段,这种差异还会继续,尽管随着我们第二语言水平的提高它会逐步降低。这种联系的另一特点是我们往往习惯性地将第一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参照系来接触第二语言。就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本质而言,我们似乎以第一语言作为我们新的第二语言的准绳和向导来行动。

其次,我们知道语言具有普遍性,即所有的或大部分语言有共同之处。但我们不能肯定地预测我们所学的新语言与我们的第一语言哪些地方一样,其用法在哪些方面与别的语言一样, 或者哪里不同。同样,我们接触到一个具有某种文化先决条件的新社会,而我们只能渐渐地开始认识其习俗、习惯,而目标文化里的价值观可能与我们本文化有所不同。

最后,一种新的语言,对作为个体的我们是一个挑战。我们的第一语言以及相应的文化和我们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新语言和文化需要个人来调整,而现有的价值观也将受到挑战。因此,在学习新语言时,学习者必须习惯第二语言的语言和文化要求,而这一过程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两方面。

通过中介语研究和对比分析,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审视了个体和小组处理第一语言如何向第二语言转移的方法。Selinker的中介语概念识别了学习者语言的系统特质。假定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依据其第一语言建立了他自己的中介语系统,那么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就会以某种方式相融。这种迁移或干扰现象已被研究所证实。另一方面,学习者的语言特征不能完全被第一语言或先前所学的其他语言的迁移而预测或解释。学习者中介语的某些特征是由第一语言的影响而独立“创造的”。不确定的因素是学习者的语言是否代表从基于第一语言规则向基于第二语言规则(即所谓的重构假设)渐进的过程。或者是否主要是独立的发明(创造建构假设)。重构假设把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当做第二语言的初始基础,因此它是第二语言学习的跨语言理论。创造建构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提供了语内解释。

三、课堂研究结果

课堂观察研究通常报告语言课堂上教师或学生对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的使用情况。例如,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大多数课堂活动是用外语进行。然而,被观察的1656人中,约有10.6% (176人)涉及翻译,约21. 3%(353人)用第一语言,以致约32 % (大致三分之一)的被观察对象涉及使用第一语言。另一项英国的研究使用观察法来研究优秀语言教师的课堂行为。一项观察涉及语言课堂上主要或只使用第二语言的情况。该研究发现,根据这一标准,被观察的教师区别很大。没有人只使用第二语言。一位教师主要使用第二语言,另一位被学生促进而使用第二语言,而第三位意识到进退两难的窘境:

你能更好地向孩子们解释,他们能够听懂,如果你用英语向他们解释,没有他们不明白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很少听人讲外语。我认为他们对常用语听得越多或许会越好一些。

一项国际研究是关于八个国家将法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归纳了许多数据表,显示 “法语的高水平……与学生经常使用法语进行报告而很少使用母语这种情况有联系。”该结果也被其他研究所证实,主要指向将熟练作为一个目标优先考虑的语内策略的优点。

该结果明显倾向于语内教学策略。Parent和Oskarsson在一项精心设计的词汇学习实验中解释说,双语词汇表在第二语言中要比非双语词汇解释更有效,而实验中的成人学生更偏爱词汇呈现的跨语技巧。

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不够充实,难以提供更多的指导。最广泛引用的成果是在语言课堂上主要使用第二语言(即语内技巧)与高水平相联系。但由于人们对跨语技巧的偏见,很可能存在称职教师使用语内技巧,而不考虑选用效率更高的跨语策略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把不充足的跨语技巧与高效的语内技巧作一比较,显然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一旦我们认识到跨语技巧在理论方面有正当理由,效率也高,并且有趣味,有助于学习者,那么它就更值得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两种策略的具体优点和问题。这样的研究也应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语内或跨语技巧更可取。

[1]戴炜栋.外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2.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English internal language -- in cross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ies

Gao Shua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00, China)

The inter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those that exist in the second languages, and as the only reference and use teaching skills, and cross language and cross culture describe the first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 as a comparison or reference technique. Translation is the main technique of cross language strategy, and translation is missing is the main feature of intralingual strategy. However, these two strategies are broadly defined, but should not be simply understood as the use or non use of translation.

English; internal language; cross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y

H31

A

1000-9795(2014)04-0338-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2-22

高 爽(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从事英语语音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技巧学习者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指正要有技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提问的技巧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