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 李婧菡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寓德育于《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教学的几点实践
曾小云 李婧菡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育人的一项根本要求。尽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但教师如有意识地挖掘课文中的道德元素,吸收文中体现的优良西方社会思想,按特定教学方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操,定能起到良好的德育功能。
德育;大学英语教学;教育手段
胡锦涛主席曾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为先”,表明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既遵从人才成长的基本要求又符合德育教育一般规律,意义深远而重大。这也表明“任何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杰出的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的确,青年一代肩负着富强国家和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而国家的未来昌盛及民族的振兴与否,也与当代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而对大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与外界的导向及信息的摄入紧密相连。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既承载着英语语言知识的传输,也传导着西方人文、社会、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无可避免地要扮演德育教育的角色。由此,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将之充分利用,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是最新出版的英语教材,课文取材新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规范,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互相融合,语言优美,内容蕴含着真、善、美。在讲解文章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从课文中提取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是笔者寓德育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实践。
第一册第一单元“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是论述英语学习方法的文章,作者从六个方面讲述英语学习应注意的策略。该文章是学生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课,对于学生如何从灌输式教育过渡到自主式学习这一转变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在课文的前期导入中,笔者让学生用英语简述包括英语在内的中学各课程的学习模式,并进一步陈述大学英语等课程学习的期望。在课文的讲解中,针对目标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并让学生简要谈谈相关的感受。同时,又结合课后阅读文章“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让学生总结讨论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笔者特意强调学习习惯和针对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尽快转变并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在讲述本册书第六单元“Sam Adams, Industrial Engineer”时,让学生集体讨论“What qualities make the author become an industrial engineer”,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一以贯之的行为模式是其最后得以实现理想的根本原因。之后,笔者让学生指出两篇文章存在的共性,并联系第一单元课文最后一段进行思考并用英语两句谚语“Knowledge advances by steps and not by leaps(学习只能循序渐进,而不能跃进).”和“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consistency to purpose(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提炼出良好的行为模式并持之以恒地实施是成功的关键。
第一册第二单元“Sailing Round the World”讲述弗朗西斯·奇切斯特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故事。奇切斯特早年就勇于冒险,而在年龄将近65岁,并且患有肺癌且身体行动相当不方便的情况下,竟然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力劝,挑战单身环球航海的壮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了凶险旅途上的种种困难,最终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第五单元“I Never Write Right”,作者讲述自己如何成为畅销书作家的经历。尽管作者中学时英语不及格,表明自己的写作理想却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讥笑,但却执志不渝并一直为之努力并不断取得进步。成年后,操持繁重的家务劳动并照顾幼小的子女,写作辅助工具缺乏的情况下,却利用点滴零碎的时间写出了第一本畅销书且此后又写出的几本年度畅销书,成为一位知名作家。在讲解这两篇文章中,笔者特意让学生讨论文章中所直接说出的故事主人公的各种艰难以及并未明述但可以推断出来的困难,并让学生明白,只要锐意进取和坚持不懈,总会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并最终有所成就。
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在相关课文中不失时机地进行道德情操方面的指引。新版教材这一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如第三单元的“The Present”、第七单元的“The Sampler”、第八单元的“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和第十单元的“Going Home”就分别从不同方面给学生情感教育。“The Present”讲述孤寡老人虽然受到邻居的们的热心照顾,却得不到声名显赫、位高权重的女儿与女婿的关爱,在母亲八十高龄的生日那天既不去祝寿,也不电话慰问和礼物相送,只是汇去一小笔数额的支票并被老人撕毁的故事。“The Sampler”叙述作者对一个看似家道中落却酷爱布丁的老绅士行善事,但两人最后均受到心灵伤害的故事。“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讲作者一家母亲子女三人家境贫寒相依为命,母亲为送给子女所钟爱的东西作为圣诞礼物,不惜辛苦劳作并花血本情况下一辆自行车藏在卧室但被作者不经意地发现,为将来赠送礼物时能表现出惊喜的表情进而让母亲因付出爱感到欣慰而费尽心机的故事。“Going Home”一文原刊登于报纸上:长途车上坐着一位沉默不语的男子,在同车的年轻游客的盘问下终于开了口。原来他刚从监狱出来,释放前曾写信给妻子: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根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汽车快到目的地了,车上的人们都坐在靠窗户的位上往外看,只有这位男子不敢张望,他害怕迎面而来的可能是失望。突然间,全车的人都沸腾起来:远远望去,镇口的老橡树上挂了几十上百条黄丝带,这些黄丝带像欢迎的旗帜迎风飘扬。综观这几篇文章,既从正两个方面折射出人间的真爱的伟大,又从反面透视出人情的悲凉,同时也给我们做人的启迪。在讲课中,笔者辅以针对性发问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一次次爱的洗礼。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之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它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一种基本要求,是和谐社会中每一个体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个人健康社会化和科学融入社会的重要内容及必备条件。西方,社会责任教育是德育一项重要的内容。如美国虽为一个多民族熔铸的移民国家且没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但是“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理念,增强了美国公民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感。同样,此次改版的课文也有这样的内容,如第九单元“Is There Life on Earth”便是一具很好的例子。该课文通过虚构金星人登陆地球的将遇到的从太空到大气层、从呼吸到饮食的种种难题,侧面揭示当今人类如果继续污染环境,终将毁灭自己。因作者的语言既幽默而又讽辣,笔者故而在此点上进行发问以便于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同时,让学生联系“低碳经济”与本校的“建设节约型校园”,谈谈个人应承担的角色以及可起到的作用,从而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对于大学英语中品德教育一些探索性的实践。事实上,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远远不限于此。我们还可以针对有关内容利用听说读写译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实现德育效果,为此笔者也将进一步做一些尝试。总之,教师唯有抓准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地、高质量地完成英语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任务。
[1]王仕民.德育文化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2]胡发贵.教育与道德培养[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5:15.
[3]钱冠连.非功利的语言理论辩护—兼论语言理论三分类[M].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4]何淑贤.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导刊,2007(2上):35-36.
Moral educ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third edition in "university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eng Xiao-yun, Li Jing-h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China)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is to educate. Although 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but if teachers consciously moral elements in the text, absorb the excellent western society reflected the thought of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have consciousness, to guide the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can play a good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G410
A
1000-9795(2014)04-0065-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6
曾小云(1976-),男,江西贵溪人,硕士,教师,讲师,从事法律英语、商务英语方向的研究。李婧菡(1980-),女,山东荷泽人,硕士,教师,讲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计算机英语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