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艳 吴智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在当今时代特征下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应着重培养什么、怎样培养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在的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对物质的追求更为强烈,对家人、集体、同学、社会的责任感在降低,这也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成为紧迫问题的原因。学生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不是具有领导职务和权力,而是包括决策、沟通、协调、执行等多种素质与技能的综合实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不是要强化学生的“官本位”意识,而是要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社会人才。领导力不仅是美国大多高校招生所要求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所要求的重要素质能力。国内外学生领导力教育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在领导力素质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培养什么:基于共赢的价值认知。社会责任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价值取向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如果说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那么社会的整体利益则体现为在领导过程中要兼顾个人和他人的利益,寻找多方共赢的利益重合区间。这符合当下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立足于青少年学生自身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需要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规律。杰出的领导者一定拥有个人的明确愿景,即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或理想信念。愿景型领导理论认为,对个人愿景的价值认知是领导者具备的基本认知能力。注重愿景是杰出领导者的共同特征。杰出领导者的个人愿景,往往与对他人、社会的关心、奉献与服务精神密切相关。社会责任感通常蕴藏于杰出领导者的个人愿景中。个人的领导力因素与领导者建立组织的未来愿景能力相关。愿景型领导者不是凭空想出组织的未来愿景,强加给追随者,而是从个人愿景出发,基于追随者的需求和组织的长远利益来提出组织或团队的共同愿景。这样的组织愿景通常容易被组织内每一个成员所接受和认同,不仅能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而且能促进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发展;通常兼顾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个人利益、组织的整体利益、组织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等。需要领导者具备社会责任感这一基本素质。
2.怎样培养:基于价值澄清的愿景陈述。明确愿景是学生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典型特征之一,包括明确个人愿景和明确团队愿景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明确个人愿景是明确个人的未来理想,体现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属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美国学生领导力教育课程中专门设有为期一个月的“领导力的道德伦理”模块,通过阅读经典领导理论中关于道德领导的内容、讨论学生个人和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道德两难情境、调查所在学校的学生守则实施情况、反思所在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等一系列课程活动,让学生从理论到实际,从个人到组织、社会等多方位视角来了解、讨论、澄清、分析一种适合有效领导者的价值观,从而学习有效领导者的人格道德素养。这种价值澄清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检验多种备选价值观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判断、选择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一位优秀的学生领导者善于创设氛围,让团队成员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善于敏锐地领悟到好的想法,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总结概括凝练出共同愿景。在美国的学生领导力项目中,愿景陈述是培养学生明确团队愿景的主要途径,包括团队从提出愿景、讨论愿景到最终表述愿景的全过程。一般而言,在最终的愿景陈述环节,教师会要求团队或小组派代表做关于团队愿景的演讲,演讲时长约5分钟。在愿景陈述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并讨论团队愿景如何受到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价值观影响的问题,也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位领导者的愿景陈述会如何影响追随者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愿景陈述的过程中,逐渐懂得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才能真正吸引一批忠实的追随者,组建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团队。
1.培养什么: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情感是一个关键要素。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服务他人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一种相对于“私心”而言的公心,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型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有责任为他人、组织、社会服务。将他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看作高于个人的利益,是服务型领导遵守的道德责任。服务型领导者通过团队合作、决策共享、伦理与关怀行为等,促进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促使组织内部形成平等与尊重的人际氛围,从而实现对组织或团队的领导。服务型领导强调服务他人,重视个人发展及决策共享,能让领导者与追随者双方同时受益。可见,为他人、团队、集体、社会、国家服务的意识,是服务型领导的典型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型领导自身也获得了成长。对学生领导者而言,由于学生领导者与学生追随者之间没有上下级的权力关系,学生领导者要领导学生团队有效开展工作,需要成为一名有效的服务型领导者,通过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完成服务社区的团队任务。服务型领导理论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的领导情境,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项目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来学习有用的社会经验和知识,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领导力的提升。
2.怎样培养:服务社区的服务性学习。服务性学习是一种通过学校与社会合作,将社区服务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服务性学习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积极反思。服务性学习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某个活动,也是一个互惠过程,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相互学习的过程。通过服务性学习,学生开阔了视野,开阔了认识社会问题的视角,理解了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社会原因,能促进学生更多地关注他人的福利,形成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和帮助他人的责任感。学生领导力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包括一次性和短期服务性学习、连续的课外服务性学习、课程中的服务性学习三种基本模式。我国一些高校的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也明确要求学生完成一次或多次志愿服务活动。美国大学生领导力协会主办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致力于让大学生了解有效领导的能力要素,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好准备。承诺行动的社区服务是一项重要课程内容,明确要求学生设计和参与一个社区服务任务活动,完成项目可获得15个小时的社区服务时间。美国的大学都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完成一定小时的社区服务,并计入学业评估体系中。国内外的学生领导力教育使学生从更多的途径不同程度地参与社区事务,促进所在社区各方面积极改善。
1.培养什么:社会参与的积极行为。社会改善型领导理论是当前世界各国学生领导力开发项目中运用最广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责任感是学生领导力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基于社会改善的学生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感紧密相关,强调学生领导者以改善社会为己任,遵循基本的道德价值观,通过积极社会参与、与他人有目的合作,以促进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社会责任感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观,需要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和团队层面的价值观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价值体系,构成促进社会积极改善的学生领导力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领导过程中发挥指导具体实践的积极作用。该理论认为,与社会责任感相应的个人价值观是对自我的客观认知、接受和认同,以及忠诚、诚信、正直等基本道德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相应的团队价值观包括合作、共同目标和协商共存等价值观。可见,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相应的个人价值观、团队价值观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着重提升每一个人与他人合作共同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2.怎样培养:基于行动学习的社会实践。国外学生领导力培养非常重视行动学习。行动学习是基于社会实践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要求学生参与者从教师提供的多个社区问题中优选一个特定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具体做法是组建5~7人的小规模学习小组,确定特定的研究问题,设计行动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评价。通过基于社区问题的行动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区活动,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分子,并真心为解决社区的现实难题做出积极的行动。行动学习的项目活动一般是学生领导力项目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将自己在学生领导力项目中所学的多种领导素质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阶段。美国基于社区合作的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让学生列出他们认为重要的社区面临的问题清单,强调对该问题的多个方面进行考察,并考察不同群体的人对该问题的不同看法。要求学生运用正方与反方辩论的学习方法,要求社区相关成员参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与该问题相关的方方面面,也学习考察这些社区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领导力课程中还会安排时间让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自我认知、担任指导者指导他人和接受校外指导者的指导等,这些都与社区行动学习过程一起共同促进学生领导力的提升,而社会责任感在学生领导力形成过程中成为最核心的价值基础。
在基于行动学习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指导是帮助学生完成行动学习的重要支持形式。建立学生指导制度是《纲要》中的要求。在学生领导力教育中,教师要在行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指导与支持,包括指导确定有待研究的社区问题、设计行动方案和实施策略,以及评估团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指导学生创建一种信任和理解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此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并安排社区有经验、有知识的相关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者,与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结成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在指导关系开始前,教师有责任对社区指导者开展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指导者的角色、责任以及指导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在指导关系开始后,教师有责任协助社区指导者和学生开展协商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