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与综合改革的基础

2014-04-17 06:30杜德栎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儿童性小学教师童心

杜德栎

(嘉应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广东梅州 514015)

小学教育专业自上个世纪末成立以来,关于其专业特色问题一直是困扰该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认识,对于凝练与建设专业特色,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价值。嘉应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是广东省率先开办这一专业的大学之一,也是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专业综合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以儿童性为核心,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是该专业特色建设与综合改革的基础。

一、对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特色的理性认识

高等学校的专业特色是高等学校的专业点在一定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的独特、优质的发展方式,是同一专业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某专业特色的建构首先应以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条件等实际而实施。目前,尽管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模式有很多种,各校的培养目标也有不少差异,但最终目的为了培养熟知儿童生命特性,具备一定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优质小学教师是一致的。基于此,该专业特色在共同具有师范性的前提下,必须彰显:以儿童性为核心、突出综合性、实践性。

(一)儿童性

所谓儿童性是指该专业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为培养具有童心素养的优质小学教师,以儿童科学为依据,充分尊重儿童生命发展的特征与规律、促进儿童幸福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等方面所体现的专业特征。

这是由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小学教师工作对象是6~12岁的儿童,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使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有了极大变化。“教师专业性相对不同层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来说,又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从大学、中学到小学教师依次而降,而对于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育艺术的要求则是从大学、中学到小学教师依次而升。”[1]29这里所说的“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育艺术的要求”其核心就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性,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童心素养。为此,小学教育专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中的重要内容。教育观是受制于儿童观的。有关儿童教育的观念,如果没有自觉地建立在儿童观之上,它便会自发地建立在儿童观之上。儿童教育总是以一定的儿童观为前提的。从西方现代儿童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儿童教育或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儿童观的现代化;同时,儿童教育或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一半应当是儿童观的变革。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所遭遇的困难来看,儿童观的现代化是我国儿童教育理论发展或基础教育变革的瓶颈。要想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优质小学教师,首要是培养现代儿童观。改变我国传统文化中以成人为本、蔑视儿童文化的现象,树立“儿童是人类之父”的儿童本位观,做到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关爱儿童。

其次,让学生了解儿童生命发展的科学知识,是掌握其基本规律的需要。儿童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其生命发展是有规律的。就目前人类科学已掌握的知识有:儿童学、儿童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化、儿童卫生学等等,在日本、美国逐步形成了儿童学科。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在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儿童教育中,促使儿童健康幸福的成长。

也是唤醒学生的儿童精神的需要。一是认识儿童精神的特征。充分认识儿童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拥有独特的精神特质。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化、整体混沌性、潜意识化、诗性的逻辑和游戏性,构筑起童年特有的成长旅程和文化世界。照应于儿童独特的精神与文化世界,儿童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一种生活化及活动性的教育,一种生态化及陶冶性的教育,一种童性化和充满诗意的教育。儿童教育之培育精神的一切价值实现首先便有赖于儿童教育自身与儿童精神、童年文化的相互契合和融会。[2]因此,儿童教育的首要职责和根本使命只能是呵护儿童心灵、善待儿童天性。二是在理性支持下捍卫儿童精神,如童心不灭、热爱生命、充满希望,具有强大的生命发展力;率真快乐、富有爱心、热爱游戏,具有鲜明的童心人格;纯真无忌、崇尚智慧、大胆探索,拥有永不熄灭的创造性,使小学教育真正回归到充满灵性与诗意的境界,创建中国式的“巴学园”。①是指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其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中,由校长小林宗作所创办的一所小学。这所小学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没有固定的课表。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这些观念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让所有孩子神往的学校。它是孩子们自由快乐的天堂。

(二)综合性

综合性源于综合课程,是指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这里指该专业在确保学生拥有某一学科专长、能够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前提下,将文科与理科等多种学科综合设置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涉猎广泛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知识,掌握其他多门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方法,实现一专多能。

综合性特征来自该专业培养目标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本身具有基础性与综合性特点,无论哪个学科的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全方位的。“自觉地将问题专门化,或者分割成不同的专门领域来提出和解决问题,那是成人才有的事。”[3]40-45而在儿童的眼中,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论面对哪门学科的老师,他们都会提出跨越学科的“十万个为什么”,应对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在总体上要达到‘面面俱到’,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关于人自身的知识,都应有广泛的涉及,同时要求在知识体系内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达到对主客观世界有一个总的把握。”[3]40-45因此,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行综合培养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要务。

综合性是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提倡打破学科界限、跨领域综合学习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举措是:一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二是在各门课程中,增加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旨在沟通学科内外联系,拓展学科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学科的坚壁已被打破,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只拥有单一的学科知识,难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综合性也是世界各国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2008年,美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简称NCATE)修订的最新小学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中,从内容取向上看其突出特征就是“突出了教师胜任小学教育的核心素质: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多样化的教学技能。”反映了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发展动向。[4]全美最好的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教育成功的密码是——在小学教育中采用综合性教学,一个教师承包了小学五年级的全部课程,实施综合教育,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综合性也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近年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向。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有三种,文理分开型、学科方向型、综合型,无论哪种模式,学生在主修语文、数学或英语等专业知识外,均要选修音乐、舞蹈或美术等课程,以提高其审美修养、丰富各门学科教学手段。这样设置课程的目的就在于突出专业的综合性。

(三)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是指该专业以培养学生从教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为基本取向,就是必要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教学,也应服务于教师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这一特点是由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性质决定的,是师范性集中体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为其终身发展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而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有教育意义的一切对象性活动与交往性活动。教师所从事的这些活动都是具体的和行动性的工作,因而教师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专业。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更具有高实践性。在小学教育以及小学生的成长中,小学教师的作用,既“向师性”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方面比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教师是实践工作者,但他们不是一个经验性的实践者,而是一个专业性实践者。也就是说,教师所从事的实践不是简单照搬和模仿以往的经验和传统的做法,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学术性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性,需要接受专门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和训练。[5]“如果把教师知识比作冰山,实践性知识就是冰山水下的部分。它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6]实践性是该专业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该专业突出的优势,是构成其专业特色的基本因素之一。

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制约,使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信念、职责与任务有了极大变化,这就确定了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彰显儿童性为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的三个特色中,儿童性是专业特色的根本,也是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基础。

二、基于儿童性的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性缺失是提高小学教师教育质量的瓶颈。我们在小学教育专业就业与社会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调查中,发现“师范生不愿做小学教师,当了小学教师又不会做”;“现在小学教育毕业的本科教师,反倒不如原来中师毕业的教师受小学生欢迎”,是用人单位对现有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较多评价。这一评价集中反映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是没有知识与能力,而是没有愿意做小学教师的信念与情感,其本质是缺乏儿童精神及专业情意,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性缺失的直接后果。其主要表征是:认识缺失,生物性缺失,内容缺失,方法缺失与文化缺失。因此,建构以“儿童性”为基础的小学教育专业特色,既是我们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特色建设与整体改革要解决的前提问题,也是专业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限于篇幅,这里仅就小学教育专业如何建构基于儿童性的课程设置和综合改革、培养准教师童心素养谈几个问题。

(一)转变专业观念,确立儿童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要构建具有儿童性的小学教育专业,目前首要的任务是转变专业观念,确立儿童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质量标准问题是影响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它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来进行的,而培养规格往往是原则化与概括性的,缺少可衡量的操作指标,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应该将培养规格具体化为一定的质量标准。基于儿童性的本科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其基本规格及其质量标准应该是:培养对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因此他们必须具有教师专业的基本素养;培养对象是小学教师,由于小学教育工作的对象与大中学校的学生差异较大,他们身心发展具有童心特征、可塑性极大,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必然以具有儿童性为专业的特殊要求,即具有认识、研究儿童(学生)的专业情意与能力,掌握儿童生命发展规律等;培养本科小学教师,这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标准,不能混同于中师和大专,就是说学生的知能总量(即知识点与能力点)不应少于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却以知识能力的综合性为特色,即本专业最需要的不是有关学科的高深知识,而是要有宽阔的知识面和综合文化素质。以上是一个规格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三维质量体系,其中突出儿童性是这个专业的基础,我们必须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这种专业理念从已试点的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中也得到了体现,现在参加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准教师只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而中学教师则必须曾加《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科目。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师[2003]9号).

(二)调整课程结构,使课程内容体现儿童性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实现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的重要保证。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的有机组合,其组成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专业特色。要想培养具有童心素养的小学教师,体现专业的儿童性,目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意:

首先,以培养知晓儿童生命发展的知识与规律,具有开发儿童智慧品质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及能力,珍视生命、关爱儿童、具有童心的教师为课程目标,确立以儿童生命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取向。

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以儿童学为核心的课程模块的比例,让学生掌握儿童学及相关课程的内容。要增开如儿童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文学、儿童哲学、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家庭教育学、游戏与手工等培养学生以观察儿童生活、学习及解决儿童问题的课程。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儿童学的研究。什么是儿童学,现在学术界具有争议。美国学者克里斯曼(Oscar Chrisman)指出,“儿童学的建立,其唯一的目的就在于从各个视角各个方向对儿童进行学术研究,并试图达到对儿童本质或是天性的完整理解。”[7]我们认为儿童学是研究儿童发展现象,探讨儿童发展问题,揭示儿童发展规律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儿童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一书,作为小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成为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性的核心课程。5年的实践证明,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增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具有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肯定。

对课程要分类型进行实施,如将儿童学概论、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文学、儿童哲学、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家庭教育学、游戏与手工等可以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学分也要根据专业的实际来决定,儿童学概论、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文学可设2个学分,儿童哲学、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家庭教育学、游戏与手工等课程设1个学分。这类课程的学分设置可占总学分的10%左右。

三、以“儿童性”为基础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与综合改革对策

基于儿童性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及课程设置的改革,只是以“儿童性”为基础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前提,要想真正培养具有童心素养的小学教师,还必须从完善招生制度、改革教学方法与培育儿童文化氛围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革。

(一)完善招生制度,保持小学教师童心的生物性基础

首先,从初中开始招生,实行2+4培养模式。为了防止小学教师儿童性的师源生态断裂,建议小学教育专业改革现有从高中招生的制度。从初中开始招生,实行2+4分段分专业方向模式。即学生入学后前2年按中职学生注册学籍,学习基础文化课程;2年期满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升入本科层次学习4年。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初中起点本科文凭及学士学位证书。2010年,湖南省在国内率先启动初中毕业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培养。[1]302012年,山东省也开展了初中起点小学教师“2+4”本科试点工作。这些尝试工作,就是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性的有效实践。

有学者在总结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问题时指出:“童心”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性格,是小学教师融入儿童世界,享受职业幸福的心理基础。中师严格的面试传统,保证了入门者初具“童心”潜质。把自然之“童心”培养成教师性格之“童心”的前提条件,是教育者必须首先具备“童心”素养;而机缘巧合的是,中师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艺术与课堂人生境界里,先行生成了作为自己职业性格特质的“童心”;并自觉致力于培养学生未来从教所必需的“童心”个性。这更是一种难得的机缘。这是中师教育教学最有特色的地方。[8]

其次,建立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让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及教师与小学生、小学教师保持经常联系,使师范生从学习时就置身到具有儿童性的真正场域,感受与滋养个人的儿童性。

(二)构建适合小学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系

探索适合小学儿童喜爱的童心教学方法,构建小学教学方法体系是增强本专业儿童性的基本措施。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还必须关注知识的呈现形式。”[9]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掌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为此,需要我们:

一是充分认识小学教学的儿童性。做到:课堂形态活跃,体现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教学用语童龄化,体现儿童的认知天地和心理感受;教学内容浅易,体现儿童求知的层次性。

二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用充满儿童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训练。教会学生改革注入式的教法和被动式的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模拟与游戏法等。

三是建立儿童化语言训练课程标准。针对目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中缺乏“儿童化语言”训练的现状,建议在《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开设《小学教师口语》课,对儿童化口语和体态语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儿童化语言训练课程标准。

(三)培育儿童文化氛围,滋养师范生的童心品质

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化氛围是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性发展的土壤,要想培养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儿童文化的建设,滋养师范生永葆童心、童趣、童乐。一是建立各种儿童研究中心,如儿童文化研究中心、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儿童教学方法研究中心等,形成浓厚的儿童研究气氛。研究什么是真正的小学教育,什么是受学生欢迎的小学教学方法。二是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以引导师范生理解与认识儿童特性为目的,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如举办“小学教师名师讲坛”、组建“教师成长协作团”、“小学教师成长工作室”等。三是引导小学教育师范生创造儿童文化作品,如童话、儿童歌曲、动漫作品等。

总之,儿童性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本质特色,是现阶段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儿童性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伴随专业本身不断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涉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制度、教学方法、儿童文化建设与改革等众多因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体建构。我们期待学术界对此有更多的思考与成果,以期早日达成共识,并依此为指导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性的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为培养具有童心素养的优质小学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1]黄正平.构建现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1(2).

[2]丁海东.观照儿童精神:儿童教育的根本职责[J].中国教师,2009(6):5.

[3]韦毅.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四个取向[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2).

[4]闫龙.美国新修订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1(10):44.

[5]高晓清.从经验性实践到专业性实践——从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比较看教师的实践性特点[J].教育研究,2009(2):72-74.

[6]关文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构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24.

[7]OSCAR Chrisman.Paidologie;Entwurf zu einer Wissen -schaft des Kindes[D].Inaugural - Dissertation der philosophis- chen Fakultat der Universitat Jena,1896:5.

[8]程建荣,白中军.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问题摭探[J].教育研究,2011(9):82.

[9]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5):25-30.

猜你喜欢
儿童性小学教师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童心绘天下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福莫特罗与沙丁胺醇治疗儿童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