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科研处,吉林长春130052)
近年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队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除了以往占比例很大的全日制硕士以外,还包括专业学位硕士及非全日制硕士生等,管理难度加大,并且分散了管理精力,这与研究生规模继续扩大的趋势必然不成正比。在经济危机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在逐年增长,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其教育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做为联合培养院校来讲,针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也越来越繁琐。如何充分发挥职业师范类院校在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摆脱教育管理模式中的传统束缚,打造名副其实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我们目前需攻克的首要难题。完成好这项任务,需要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探索研究生的教育规律,打造崭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是各高校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目的是充分发挥每所院校在各个领域不同的优势,能够保证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可是,这种双方共同参与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势必将出现一些管理问题。如何让高校间的联合培养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成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研究生的事务性工作日益繁琐,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营造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生入学前教育背景的差异较大,由于研究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生源也日趋复杂化,研究生入学前经历各不相同,例如基础学历、入学前所学专业、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由于基础学科知识差异大,层次结构具有分散性,加之研究生自学能力较强,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较多,这样一系列的背景差异都会给研究生在研究、学习的起始阶段带来诸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些因素都很容易令研究生在学习活动中凸显分散性和独立性,在管理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相对散漫、缺乏合力。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人员比较分散是在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联合培养院校学习期间,有些研究生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参加集体活动,原因大多是个人事情多、学习忙,以此来躲避管理。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读书目的就是要拿一个学位证书。这样,一味地强调个人价值与自身利益,无疑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持冷漠或抵触的心态,造成组织观念淡薄,最终必将忽视自己思想品德的修养和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方面存在问题,如缺乏理想抱负、奉献意识淡薄等。
目前,应把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思想品德表现作为是否达到培养标准的硬性考察指标之一,从而加大培养过程中的德育考核比重,并且制定出相应规章制度,明确指出只有思想品德合格、学习成绩都达到了学校的要求,才能够顺利毕业。
大多数高校已经为研究生配备了辅导员。但是,由于研究生辅导员日常工作量较大,且大部分是研究生教学秘书兼职担当,在本职工作必须完成的前提下,辅导员工作完全就变成了额外负担。这校以来,日常的德育教育几乎变成了空白,以至于几乎没有思想政治辅导员。所以,要保证研究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有专人负责,思想品德表现有专人考核,设立专职辅导员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应该为研究生多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每年应定期组织全体研究生进行2~3次集体活动,各个学院也尽可能地开展一些符合专业特色的集体活动,如大型学术报告会、文艺表演、经验交流会、体育比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相识、了解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导师可以说是对其教育影响最重要的要因素之一,怎样能够把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是提高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施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采取“双导师”培养模式,第一导师由联合培养协议高校方具有相关专业水平且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阅历的导师担任;第二指导教师则是研究生录取院校相关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在选择指导教师的过程中,一般建议学生对第二导师的选择尽量在第一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在第一导师指导下选择第二导师可以便于两位导师间在双方研究领域更好地交流、沟通,有利于解决研究生论文等方面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在联合培养过程中,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让培养优势在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师生比问题,可以大大地化解研究生数量、规模扩大与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目前,好多学校出现了十几名或者几十名研究生共同由一位导师指导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大,而相对于增长比例而言,指导教师数量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其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两者间的冲突将会使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在当前教育管理体制下,研究生指导教师不仅担负着教学与科研相关任务,随着指导深入,还必定肩负起心理健康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工作,这加大了工作量,指导工作更加繁重。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能通过与第三方协作的方式来做好研究生实践创新与就业指导等工作,聘请校内外具备专业水平与实践经验的导师共同协作,就可使招生数量问题、就业指导问题、师生比等一系列问题得到大大的缓解。
目前,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实行的是自主学习培养方式,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决定了研究生与导师间存在着紧密的指导关系,使得每一位导师对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染力。每位导师都能够在日常的指导过程中,以自身为核心形成一个小的集体,与辅导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相比,导师无论在学术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会更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这也就使得导师能够更快速、有效地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的思想情况与心理状态,为研究生解决心理危机提供第一手资料。而且,导师对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具备特殊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非强制性的,但却具有极强的渗秀性及亲和力。研究生导师通过自身学术水平、治学态度、道德品质及其人格魅力会在对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的指导过程中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
研究生导师在联合培养过程中无疑是处于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他们的责任意识、道德水平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感能够通过指导研究生来充分体现,用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每一位研究生受益终身。对于研究生管理人员而言,应多重视对研究生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多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主动介入,多向导师了解情况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共同努力培养出既具备科研学术水平又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如果能运用好“双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既可以解决目前高校研究生导师增涨数量过低的局面,又可以使专业教育领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也能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简而言之,在我们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多总结经验,多加强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实践,力争在新形势下把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一步步地推向新高度。
[1]方 燕.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8).
[2]毛保华.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3]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
[4]郑军峰.刘翠娟.扩招后研究生管理若干问题之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