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兴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安微六安23715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又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补充。而时常困扰教师的是实践教学如何开展,特别是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开展实践教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工作作风、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是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一经形成,就具有规范和约束全体师生员工行为的功能,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等,它既表现为显性的教育理念、目标、课程文化,又表现为潜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校风及班级氛围等,它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相互呼应又相互区别的重要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思想道德和理论方面的直接体验,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认识社会、认真实践、奉献社会,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实践教学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成长。
1.有利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所优秀的大学,其办学理念往往通过校园文化体现出来,又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大学生由于其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有限性,往往导致他们在认知上和行为上发生偏差,而校园文化作为一个载体,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内化为教育目标和学生成长目标,每位师生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从而在情感上发出对学校和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促进学生更加努力成长。
2.有利于学生言行举止的规范。大学生是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这种情况往往会与校园文化发生碰撞。校园文化是经过长期的积淀而成的,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等有规范的作用,也约定俗成地成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因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就可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不断调节自身的言行,改变习惯,逐渐形成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标准。
3.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校园文化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是一种集体的意识,学生处在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就会逐渐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与品格。
1.实践环节缺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都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2005方案”中对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学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也使得各校在执行中有了充分的依据。但也有个别院校在具体执行中,借口专业课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而压缩思政课课时或只设立理论课时,而不设实践课时,使实践课没有时间进行。
2.无法执行或有选择地执行。按照教育部和相关文件要求,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设置了一定的课时。但由于各校的情况不同,条件也不同,实践教学无法进行或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打了折扣,如各种参观活动,往往只能选部分学生代表去。
3.只能校内进行,校外无法执行。这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最尴尬和最普遍的情况,绝大多数院校都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需在校内就可完成的基本上都能按计划实行,而需要走出校门的集体活动,则由于安全问题和交通问题,则几乎没有老师去执行,除了安全责任重大外,人多、交通问题不易解决等都阻碍了校外实践教学的进行,这是目前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里的规章制度主要指学校的工作制度和师生的行为规则。每个学校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个性特征,通过制度建设而彰显出来,它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成长,良好的制度可以增进学生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模式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与学校的和谐,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制度教育,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制度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制度下促进与学校、社会的和谐。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促进学生养成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大学校园各种活动很多,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文化。大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融入到集体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在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又可增强自己的办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校园的各种活动,参与校园活动文化的建设。在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性情,锻炼品格,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拓展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确实有许多困难,但这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放弃我们的神圣职责,只要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一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一种因地制宜的方法,就一定能将思政实践课很好地开展起来。
[1]袁 溧.示范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构建探索——以皖西文化为背景[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4).
[2]蔡建英,唐雪雷,张丽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3]邢海玲.高校"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