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论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徐 磊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的著名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论中蕴含着深刻的终身教育思想。本文从陶行知终身教育的对象、内容、体系及实施方面进行论述并分析了该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陶行知;终身教育;当代启示
陶行知终身教育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本源,生活和教育不可分离,生活的终身性决定教育的终身性,生活的连续性决定教育的全过程,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实施终身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求知欲,培养人的学习习惯。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要获得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陶行知认为,教育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发展下去达到最高的教育。从纵向上看,教育不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而完结,他应是贯穿于人一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横向上看,它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终身教育思想的本质体现就是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及空间上的总体性的全面统一。
(一)陶行知终身教育的对象。陶行知的教育对象,“下起新生婴儿,上至古稀老人;有在校学生,有在职成人;有上层阶级的统治者,更多的是下层的普通民众”。他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民性质的全程教育,强调知识不应只为少数的有钱人垄断,不能将创造文化的人民群众拒之于受教育的门外。因此,陶行知呼吁教育机会均等,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终身教育的重要成就在于让生命的奋斗与学习的进程一体化,使人们养成一种持续不断共同求进之决心,将“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的意念践行终身。
(二)陶行知终身教育的内容。陶行知终身教育的内容源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受生活教育理论的制约。“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话说明在人类社会中,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的无时不变也就意味着教育的如影随形。此外,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还强调,人们不能仅满足于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而是应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和意识,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场合提高自我。所以,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就不会分离,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三)陶行知终身教育的体系。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发展,然而单凭学校自身的教育力量是不能奏效的。在陶行知看来,终身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交融,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才能达到目的。终身教育起始于儿童,儿童的培养起始于家庭,因此家庭教育便成为人生教育的基础,在人一生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家庭教育不仅弥补了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不足,扩大了教育范围,而且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陶行知批判传统学校的守旧思想与教法方式,主张彻底改革终身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他认为,“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强调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家庭愿望制定培养方案。社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他倡导的社会教育渠道广泛,内容多样,作用丰富,有效推进了终身教育的实践。
(四)陶行知终身教育的实施。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实施的原则。陶行知曾积极组织在校学生深入社会,通过行动践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宗旨,真正实现在学生自我改造之时带动社会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进行,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相全面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同时,陶行知在普及教育中创造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自动进修制”的教育实施方法成为贯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纽带,充分地揭示了全民终身教育之特色。
时代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对人的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教育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想之一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陶行知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研究,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同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人为本。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对于新时期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的关注,有效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主体能力也未得到充分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这样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不能忽略的,陶行知从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这六个方面提出的“六大解放”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当代教师借鉴。
(二)改进学习方式,提倡能动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先导,教学方式的变化是载体,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才是最终的归宿。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突破了学校中心主义教育传统,密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基于生活和生命的需要,倡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能动发展。为了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挑战,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学校教育应改变重“认知”,轻“能力”的培养策略,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善于质疑,积极调查,主动探究。
(三)密切学校与社会联系,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学生要获得全面优良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开放。终身教育思想启示我们,首先,必须做好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教学内容应与当代社会生产劳动以及实际生活相统一,真正使教材内容达到“生活化”。通过社会调查,探究分析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促使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课程及教学安排方面顺应社会发展。其次,社会应对学校开放,为学校教育提供实践基地以及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在社会中的各种历练可以使其更多的体悟到生活的哲理,教育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终身教育是向社会开放的,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只有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才能将所创设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改革成人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学院的改善和普及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中,成人继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普及教育被视为教育体系中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陶行知认为,成人继续教育应关注现实生活的需要,其教育内容要与农业、工业等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避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重视“科学”忽视人学等方面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作为一种全民性质的全程教育,终身教育承载着整个民族、生活、寿命现代化的重要使命,这种思想不仅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向人们展示了以社会和以人为主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光明前景。在当下人类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应对现行教育制度彻底改造,让新体制呈现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以更好的适应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需求。
现今,对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加快成人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渗透下潜能得到激发,素质得到提升,生命得到充实!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曾德强.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研究[J].成人教育,2008(01).
[4]霍玉敏.陶行知终身教育理论的现代意义[J].成人教育,2006(11).
On Tao Xing-zhi's lifelong education thought and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Xu Le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Tao Xing-zhi is a famous educationist in modern Chinese, his life education theory implies profound thought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Tao Xingzhi's lifelong education object, content,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though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value.
Tao Xing-zhi; lifelong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in modern
G40
A
1000-9795(2014)04-0024-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2-10
徐 磊(1990-),男,辽宁大连人,从事小学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