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华
新课改下体育师生关系探讨
■田学华
体育师生关系是指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新课程鼓励体育教师应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体育教学主张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与探究者,提倡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始终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鼓励学生情感激荡、驰骋想象、思维活跃,鼓励学生大胆自由讨论探究,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假如只教书而不育人,便成了无目的的手段;假如育人而不教书,则成了缺失主要手段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传统的观点机械、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中心地位,忽视学生的需求与愿望,常常会造成师生间情感的对立与思想上的隔阂。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用技能。教师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丧失了其应有的主体地位。就师生关系的本质而言,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一种对话与交流的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基本活动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练、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等。而传统的师生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预设好教学过程的程序步骤,按部就班、机械呆板地按照预设好的程序进行形而上学的注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过多地讲解、分析,学生唯有被动地机械接受,缺乏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极易让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丧失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要求与需要,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树立现代教师观、更新旧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与竞赛等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在学习生活中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并帮助学生。
学生的学习行为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构建主动创造、深入探究问题的广阔时空,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性学习中获取体育知识、掌握提升自身体育素养的方法等。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所得到的绝非仅仅是知识、能力,更应该有良好的情感与体验,同时,应对体育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团结协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人际状态,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新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一线体育教师的新课改带来一定的困惑。在新课改下的师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情绪应当得到优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与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高中生,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宽容、理解、信任学生;应多加赞美、鼓励高中学生,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真正让学生与教师愉快地交流,在交流中内化知识与思想,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身交往品质,使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真正发生变化。
教师要清楚地明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多地取决于本身。爱生是尊师的前提,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切实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富有个性和新意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要用“心”去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包容学生,要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事实证明,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大胆地在学生面前展示真实的自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师是个绝对的“透明体”,不虚假,不伪装,不矫揉造作,不文过饰非,真正让高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让学生真正明白到教师的良苦用心,真正让师生能达到心理相容的效果,以产生心理共鸣,进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精神动力去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积极自主地去完成各项体育学习任务,并能严格规范自己的体育学习行为,达到提升自身体育素养的目的。
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实现角色转换,构建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要贯彻落实《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精神,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灵活的意志品质,解决主观方面影响;让学生能大胆质疑、敢于发现、善于创新,以让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应该重新定位,体育教师应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备课、上课、听课、反思等,在成长中学习,在成长中发展,要善于向同伴学习、向书本学习,甚至是向学生学习,在互补式的交流与学习中取长补短,唤醒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协调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